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六合洪山戲

鎖定
六合洪山戲是南京最古老的劇種之一。2007年,六合洪山戲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文名
六合洪山戲
保護級別
首批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六合洪山戲是南京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六合洪山戲流行分佈區域非常廣闊,除遍及六合外,還擴展到上海、南京主城以及江南、蘇北和周邊的安徽天長等地。2007年,六合洪山戲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洪山戲是由香火會演變發展而成的,香火會分內、外壇 ,內壇法事説唱神書;外壇法事為雜技武術(百戲)。後來受到京劇的影響,逐步走向戲曲化。1905年,傳人郝餘洲滿師領班,吸收在六合地區有影響的藝人加入,演藝漸精,改稱為“洪山戲”。1923年,郝餘洲的洪山戲班在上海與揚州花鼓戲同台演出,時稱“維揚戲”,即“揚劇” 。揚劇形成後,洪山戲不僅繼續存在,而且有了很大的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中,洪山戲也吸收了其它劇種,因此洪山戲的唱腔非常豐富,唱腔中的雜曲和民歌小調就是在吸收花鼓戲和其他音樂成份發展而形成的。洪山戲的伴奏樂器,最早內壇是一鑼一鼓,後來逐步演化為舞台戲,有了專職人員演奏打擊樂、絲絃樂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