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六之灸

鎖定
六之灸,經外奇穴名。出自《中國針灸學》。別名胃病六之灸,六華灸。位於背部正中線,左右旁開各1.5寸之線上,與第7、8胸椎棘突之間點相平2穴,與第9、10胸椎棘突之間點相平2穴,與第11、12胸椎棘突之間點相平2穴,即由足太陽膀胱經的“膈俞”2穴、“肝俞”2穴、“脾俞”2穴組成,計6穴。膈俞分佈有第7或第8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深層為第7胸神經後支外側支;肝俞分佈有第9或第10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深層為第9胸神經後支外側支;脾俞分佈有第11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深層為第11胸神經後支外側支。主治胃擴張,胃痙攣,胃癌,腸炎,食慾減退,消化不良,膈肌痙攣,喘息,胸膜炎等。直刺或斜刺0.5-1寸;可灸。
別    名
胃病六之灸,六華灸
隸屬經絡
經外奇穴
操    作
直刺或斜刺0.5-1寸;可灸
出    處
《中國針灸學》
主    治
胃擴張,胃痙攣,胃癌等

六之灸定位

位於背部正中線,左右旁開各1.5寸之線上,與第7、8胸椎棘突之間點相平2穴,與第9、10胸椎棘突之間點相平2穴,與第11、12胸椎棘突之間點相平2穴,即由足太陽膀胱經的“膈俞”2穴、“肝俞”2穴、“脾俞”2穴組成,計6穴。

六之灸解剖

膈俞在斜方肌下緣,有背闊肌、最長肌;有第7肋間動、靜脈背側支的內側支;分佈有第7或第8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深層為第7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肝俞在背闊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第9肋間動、靜脈背側支的內側支;分佈有第9或第10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深層為第9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脾俞在背闊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第11肋間動、靜脈背側支的內側支;分佈有第11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深層為第11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六之灸主治

胃擴張,胃痙攣,胃癌,腸炎,食慾減退,消化不良,膈肌痙攣,喘息,胸膜炎等。

六之灸操作

直刺或斜刺0.5-1寸,膈、肝俞不宜深刺,局部脹痛感,留針20分鐘;灸5-15壯,或温灸10-20分鐘。

六之灸臨牀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炎,胃痙攣,消化不良,食慾減退,膈肌痙攣,胸脅痛,膽道感染,肝炎,淺表性胃炎等。

六之灸附註

對於慢性胃病,臨牀每多用米(麥)粒灸灸之。

六之灸相關論述

《中國針灸學》:“六之灸,膈俞二穴、肝俞二穴、脾俞二穴,共六穴,名六之灸。各灸七壯至十五壯。主治胃擴張、胃痙攣、胃癌、腸炎、食慾減退、消化不良、橫膈膜痙攣、喘息、胸膜炎。”
[1-4] 
參考資料
  • 1.    胡興立.《針灸奇穴療法大全》: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
  • 2.    徐宗、呂菊梅.《針灸組合穴》:暨南大學出版社,1995年
  • 3.    郝金凱.《針灸經外奇穴圖譜》:陝西人民出版社,1963年
  • 4.    陳漢平.《簡明針灸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