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公除

鎖定
公除,讀音gōng chú,漢語詞語,意思為帝王身負國事之重、因公權宜禮制、而除喪服。 [1] 
中文名
公除
拼    音
gōng chú
解    釋
指帝王身負國事之重﹐因公權宜禮制﹐而除喪服
注    音
ㄍㄨㄙ ㄔㄨˊ

目錄

公除解釋

指帝王身負國事之重﹐因公權宜禮制﹐而除喪服。 [1] 

公除出處

《北史·魏高祖孝文帝紀》:“葬文明太皇太后於永固陵 。甲戌,車駕謁永固陵 。羣臣固請公除,帝不許。”
《資治通鑑·齊武帝永明八年》:“於是諸王公皆詣闕上表,‘請時定兆域,及依漢 、魏故事,並太皇太后終制,既葬,公除。’” 胡三省 注:“公除者,以天下為公而除服也。”
《舊唐書·代宗紀》:“朕遘此閔凶,攀號罔極,公卿固請,俾聽朝務,斬焉縗絰,痛貫心靈,豈可便議公除,遽移諒闇。”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