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魯班

(中國建築鼻祖木匠鼻祖)

鎖定
魯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姬姓,公輸氏,名班,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又稱魯盤或者魯般,慣稱魯班 [2]  。字依智 [1]  ,戰國時期魯國人(都城山東曲阜,故里山東滕州,一説故里為曲阜 [12]  [8-11]  ,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
別    名
魯班、公輸盤、班輸、魯盤、魯般
依智
所處時代
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
民族族羣
華夏族
出生地
魯國
出生日期
公元前 507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 444年
主要成就
土木建築鼻祖、木匠鼻祖、戲班的祖師
主要作品
曲尺
墨斗
刨子
本    名
公輸般
朋    友
墨子
職    業
工匠

魯班人物生平

魯班紀念館 魯班紀念館
魯班,姬姓,公輸氏,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春秋時期魯國人。“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裏人蔘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大約在公元前450年以後,他從來到楚國,幫助楚國製造兵器。他曾創制雲梯,準備攻宋國墨子不遠千里,從魯行十日十夜至楚國都城,與魯班和楚王相互辯難,説服楚王停止攻宋。
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據説都是魯班發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發明,都是魯班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啓發,經過反覆研究、試驗出來的。
2400多年來,人們把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創造和發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關他的發明和創造的故事,實際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故事。

魯班發明創造

魯班木工工具

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創造的,如曲尺(也叫魯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鑽子、鋸子等工具傳説也都是魯班發明的。這些木工工具的發明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名師巨匠,把他尊為中國土木工匠的始祖。 [3] 
(1)鋸子
傳説鋸子也是魯班所發明,其實依考古學家發現,居住在中國地區的人類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會加工和使用帶齒的石鐮和蚌鐮,這些是鋸子的雛形。魯班出生前數百年的周朝,已有人使用銅鋸,“鋸”字也早已出現。
相傳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腳下一滑,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滲出血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着鋒利的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魯班就從這件事上得到了啓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4] 
(2)曲尺
曲尺最早的名稱是“矩”,又名魯班尺,傳説是魯班發明。
墨子-天志上》説:“輪匠執其規矩,以度天下之方圓。”規矩,即圓規及曲尺。曲尺由尺柄及尺翼組成,相互垂直成直角,尺柄較短為一尺,主要為量度之用;尺翼長短不定,最長為尺柄一倍,主要為量直角、平衡線之用。木工以曲尺量度直角,平面,長短甚至平衡線。 [5] 
(3)墨斗
墨斗是木工用以彈線的工具,傳為魯班發明。此工具以一斗型盒子貯墨,線繩由一端穿過墨穴染色,已染色繩線末端為一個小木鈎,稱為“班母”,傳為魯班之母親發明。班母通常離地面約一吋。固定之後,將已染色線繩向地面彈動,工地以此為地平直線標準。又可以班母固定於高處,墨斗懸垂,以墨斗之重量作墬力,將已染色線繩向壁面彈動,以此為立面直線標準。後石匠師父以鬥線定採集下來的岩石形狀,再用其它工具把不要的部分敲掉,以成所需方石,長石等形狀的石料。 [5] 

魯班古代兵器

和梯是春秋末期常用的兵器。《墨子·魯問》記魯班將鈎改制成舟戰用的“鈎強”,楚國軍隊用此器與越國軍隊進行水戰,越船後退就鈎住它,越船進攻就推拒它。《墨子·公輸》則記他將梯改制成可以凌空而立的雲梯,用以攻城。
(1)雲梯
雲梯是古代攻城用的器械,傳説是魯班發明。以下是相關記載:《墨子·公輸》記載:“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戰國策·公輸盤為楚設機章》寫到墨子往見公輸般時説:“聞公為雲梯”。《淮南子》曰:魯班即公輸般,楚人也。乃天子之巧士,能作雲梯。《淮南子·兵略訓許慎注:“雲梯可依雲而立,所以瞰敵之城中”。 [3] 
(2)鈎強
鈎強”也稱“鈎拒”、“鈎巨”。是古代水戰用的爭戰工具,可鈎住或阻礙敵方戰船。傳説是魯班發明。以下是各種相關記載。《墨子·魯問》:“昔者楚人與越人舟戰於江,楚人順流而進,迎流而退,見利而進,見不利則其退難。越人迎流而進,順流而退,見利而進,見不利則其退速,越人因此若埶,亟敗楚人。公輸子自魯南遊楚,焉始為舟戰之器,作為鈎強之備,退者鈎之,進者強之,量其鈎強之長,而製為之兵,楚之兵節,越之兵不節,楚人因此若埶,亟敗越人。”

魯班農業機具

先進農機具的發明和採用是中國古代農業發達的重要條件之一。《世本》説魯班製做了石,《物原·器原》又説他製做了子,這些糧食加工機械在當時是很先進的。另外,《古史考》記載魯班製做了鏟。
石磨
據《世本》上記載,石磨也是魯班發明的。傳説魯班用兩塊比較堅硬的圓石,各鑿成密佈的淺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轉動,就把米麪磨成粉了。這就是我們所説的磨,在此之前,人們加工糧食是把穀物放在石臼裏用杵來舂搗,而磨的發明把杵臼的上下運動改變做旋轉運動,使杵臼的間歇工作變成連續工作,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這是古代糧食加工工具的一大進步。魯班發明磨的真實情況已經無從查考,但是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龍山文化時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經有了杵臼,因此到魯班的時代發明磨,是有可能的。 [3] 

魯班其他發明

(1)機封
禮記·檀弓》記他設計出“機封”,用機械的方法下葬季康子之母,其技巧令人信服。但當時盛行厚葬,這種方法未被採納。
(2)雕刻
述異記》記魯班曾在石頭上刻製出“九州圖”,這大概是最早的石刻地圖。此外,古時還傳説魯班刻制過精巧絕倫的石頭鳳凰
(3)傘
魯班的妻子傳説中也是一位出色的工匠,據説傘是她發明的。傳説魯班妻子云氏因為憐惜魯班在風雨烈日下工作,見亭子可避雨遮陰,於是想出一個活動亭子讓魯班帶在身邊,乃造傘子。
(4)打井
“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謂之為井。”據説,第一個在地下掘出水來的人是舜帝;第一個在山區打出深水井的人是“百工聖祖”魯班。也許人們對“堯天舜日”的渴求甚過一切吧,傳誦舜井的人多,留心魯班井的人少。 [6] 
遠水不解近渴。人類對水的需求自古都是靠江“喝”江、靠湖“喝”湖的,不靠江不靠湖的就只好“穿地取水”。初期的水井很不講究,口大底小,不方不圓,充其量只能算是個“臨渴掘井”的應急水坑。是魯班發明創造了打井的技法,才出現了井壁以石砌壘的石井,以磚砌壘的磚井,以陶環套接的陶井,以沙灰捶抹的灰井,以木材構架的木井;才懂得了建井台防污水流入,築井亭。 [3]  [7] 
傳説:拉水的滑輪也是魯班發明的。當年魯班看見鄉親們一頭挑着瓦罐,一頭挑着一團井繩走上井台,一抽一抽地半天提不上一罐子水來時,他覺得鄉親們太辛苦了,於是千思萬想又想出了拉水的滑輪,滑輪“轉”成了轆轤,轆轤又“轉”成了風車,風車又“轉”成了水車,就這樣轉呀轉呀,轉過去了兩千多個春秋。 [7] 
(5)鎖鑰
周穆王時已有簡單的鎖鑰,形狀如魚。魯班改進的鎖鑰,形如蠡狀,內設機關,憑鑰匙才能打開,能代替人的看守。 [5] 

魯班傳説軼事

魯班被墨子所屈

傳説魯班為楚國的水軍發明了“鈎”和“拒”,當敵軍處於劣勢時,“鈎”能把敵軍的船鈎住,不讓它逃跑;當敵軍處於優勢時,“拒”能抵擋住敵軍的船隻,不讓它追擊。楚軍有了鈎、拒後,無往不勝,魯班也無愧為軍工專家。一天,魯班向墨子誇耀説:“我有舟戰的鈎和拒,你的義也有鈎和拒嗎?”,墨子是主張和平、反對戰爭,鼓勵人們相敬、相愛,仁義至上的。他於是回答:“我是用愛來鈎,用恭來拒。你用鈎鈎人,人家也會鈎你;你用拒拒人,人家會用拒拒你。你説‘義’的鈎拒,難道不比‘舟’的鈎拒強嗎。”,魯班無言以對。
魯班又拿出他的發明:一隻木鵲,它可以連飛三天而不落地。墨子卻説:“這木鵲還不如一個普通工匠頃刻間削出來的一個車轄,車轄一裝在車軸上,車子就可以負重五十石東西;而你的鵲有何實際作用呢?木匠做的東西,有利於人的稱為巧,無利於人的只能叫作拙。”,魯班聽完,深知墨子的哲理。
魯班曾做雲梯助楚國攻宋,墨子前來阻攔出兵,在楚王宮中以衣帶為城,以竹片為器,與魯班相鬥,魯班的攻城器械都用盡了,墨子的守城辦法還有餘,最終魯班心服口服,而楚王也放棄攻宋。 [3] 

魯班有眼不識泰山

俗話“有眼不識泰山”中的泰山可不是山東的那個泰山,這裏還有一段小故事。
木匠的祖師爺是魯班,手藝巧奪天工,非常高明。傳説他曾用木頭做成飛鳥,在天上飛三天三夜都不下來。可就是這樣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魯班招了很多徒弟,為了維護班門的聲譽,他定期會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個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來了一段時間,手藝也沒有什麼長進,於是魯班將他掃地出門。幾年以後,魯班在街上閒逛,忽然發現許多做工精良的傢俱,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們歡迎。魯班想這人是誰啊,這麼厲害,有人在一旁告訴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魯班不由感慨地説:“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
相關傳説
成語“有眼不識泰山”,與它相近的成語有有眼無珠,但兩者的用法有差別。打個比方來説,形容人不聰明,可以這麼説:你真是笨啊,意思是你腦筋不是很靈活;可是如果説:你笨得像頭豬,那麼笨的程度就很厲害了,還有非常生氣的感情含在裏面。

魯班班門弄斧

現代成語“班門弄斧”也是與魯班有關的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魯班人物影響

魯班魯班經

中國古代的建築技術,正史很少記載,多是歷代匠師以口授和鈔本形式薪火相傳。由匠師自己編著的專書甚少。宋初木工喻皓曾作《木經》,但早已失傳,只有少量片斷保存在沈括的《夢溪筆談》裏。惟獨明代的《魯班經》是流傳的一部民間木工工行業的專用書,現有幾種版本,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這部書的的前身,是寧波天一閣所藏的明中葉(約當成化弘治間,1465年~1505年)的《魯班營造法式》,現已殘缺不全。它的特點是在內容上只限於建築,如一般房舍、樓閣、鐘樓、寶塔、畜廄等,不包括傢俱、農具等。編排順序比較合乎邏輯,先論述定水平垂直的工具,一般房合的地盤樣及剖面樑架,然後是特種類型建築和建築細部,如駝峯、垂魚等。另外,插圖較多,與文字部分互為補充,且保存了許多宋元時期手法。天一閣本之後一百多年的萬曆本,更名《魯班經匠家鏡》。內容和編排有較大的改動,但缺前面二十一頁篇幅。稍晚,根據萬曆本翻刻的的明末(崇禎)本,首尾完整,可以看到本書全貌。之後的翻刻本,都是從萬曆本或崇禎本衍出。
《魯班經》的主要流佈範圍,大致在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一帶。現存的《魯班營造正式》和各種《魯班經》的版本,多為這一地區刊印。這一地區的明清民間本構建築以及木裝修、傢俱,保存了許多與《魯班經》的記載吻合或相近的實物,證明它流傳範圍之廣,以及在工程實踐中的規範作用。另外明清時一些文人著書,書名冠以“魯班”兩個字。例如《魯般營造正式》,現存寧波天一閣,為唯一殘本,書名中為“魯般”,還有《匠家鏡魯班經》、《新刻京板工師鏤刻正式魯班經匠家鏡》、《魯班經》等。後三書名是一本書,現存最早的版本為明末萬曆版《魯班經匠家鏡》,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明代版本還有其後的崇禎版,原來保存在北京圖書館和南京圖書館,不過南京圖書館的藏本在2002年已經丟失。其它均為清代和民國的傳本了。

魯班魯班獎

魯班獎的全稱為“建築工程魯班獎”建築工程魯班獎是1987年由中國建築業聯合會設立的。該獎是行業性榮譽獎,屬於民間性質。當時每年數額20個,有嚴格的評選辦法和申報、評審程序,並有嚴格的評審紀律。評審工作由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審委員會由21人組成,評審委員必須是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熟悉工程專業技術、並擔任過一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1996年7月,根據建設部的決定,將1981年政府設立並組織實施的國家優質工程獎與建築工程魯班獎合併,獎名定為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每年評選一次,獎勵數額為每年45個。2000年5月15日,中國建築業協會發佈了新的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國優)評選辦法,每年評選出魯班獎工程80個。
設立和頒發
魯班獎是於1987年由原中國建築業聯合會設立的一項優質工程獎。1993年隨聯合會的撤銷轉入中國建築業協會。1996年根據建設部關於“兩獎合一”的決定,將國家優質工程獎和建築工程魯班獎合併,獎名定為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國優)工程。該獎是中國建築行業工程質量方面的最高榮譽獎,由建設部、中國建築業協會頒發。
獎勵
建設部和中國建築業協會每年召開頒獎大會,向榮獲魯班獎的主要承建單位授予魯班金像、獎牌和獲獎證書,向榮獲魯班獎的主要參建單位頒發獎牌、獲獎證書,並對獲獎企業通報表彰。主要承建單位可在獲獎工程上鑲嵌統一榮譽標誌。有關地區、部門和獲獎企業可根據該地區、本部門和該企業的實際情況,對獲獎企業和有關人員給予獎勵。中國建築業協會負責組織編輯出版《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獲獎工程專輯》,將獲獎工程和獲獎企業載入中國建築業發展史冊。

魯班魯班紀念館

魯班紀念館位於山東滕州龍泉廣場,佔地15.2畝,規劃建設面積1萬平方米。魯班紀念館主體建築以“繼承與發展”為設計理念,採用仿古與現代相結合的建築風格,以魯班發明的卯榫結構為主,混凝土框架為輔,建設面積達8600平方米,設有祭拜大廳、航天廳、木器廳、石器館、魯班廟會、今日班門等展區。
魯班紀念館建設突出“百工聖祖”的特點,採用仿古式建築風格,以土木建築為主,混凝土框架為輔,構建飛檐畫棟、美輪美奐的古建築風貌,突出精巧典雅的靈性與特色。魯班紀念館設有聖祖堂、公祭大廳、木工器械館、石器館、兵器館、建築廳、舟橋廳、青少年科技教育廳、魯班傳人成果廳等。魯班紀念館院內規劃建設以石磨、磨盤、碌碡、石槽等數千件石器壘成的石磨山和碌碡山。
滕州市魯班紀念館是全國建築體量最大、功能最全的紀念魯班的專門場館,並開放參觀,充分發揮了“科技發明展示中心、尋根感恩祭拜中心、愛國主義教育中心、旅遊休閒體驗中心、魯班文化傳承中心”的功能。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