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公眾氣象服務產品

鎖定
社會需求推動公眾氣象服務飛速發展,公眾氣象服務的內容不斷豐富,包括天氣監測預報警報、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氣候服務、農業氣象服務、環境質量預報以及氣象科普等,主要是及時向公眾提供高辰然災害性天氣、氣象災害預警預報服務,提供覆蓋面廣的公眾生活工作、出行、醫療健康等多樣化服務,開展公眾關心的重大天氣氣候事件和實況監測資訊服務,為提高公眾氣象意識及防災減災知識提供利普宣傳服務。
中文名
公眾氣象服務產品
外文名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products
產品1
實況類服務產品
產品2
預報類產品
產品3
氣候類產品
產品4
氣象諮詢類產品

公眾氣象服務產品簡介

社會需求推動公眾氣象服務飛速發展,公眾氣象服務的內容不斷豐富,包括天氣監測預報警報、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氣候服務、農業氣象服務、環境質量預報以及氣象科普等,主要是及時向公眾提供高辰然災害性天氣、氣象災害預警預報服務,提供覆蓋面廣的公眾生活工作、出行、醫療健康等多樣化服務,開展公眾關心的重大天氣氣候事件和實況監測資訊服務,為提高公眾氣象意識及防災減災知識提供利普宣傳服務。 [1] 

公眾氣象服務產品公眾氣象服務的內容

(1)災害性天氣、氣象災害預警預報服務。高頻次地及時向公眾提供颱風、暴雨、雷暴、冰雹、寒潮大風等災害性天氣預報警報信息。以圖、文、視頻並茂,通俗易懂的表現形式描述災害性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發展及演變過程,使廣大公眾能及時獲得各類災害性天氣氣候信息,及其演變、發展過程,提前採取有效防禦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避免災害與不利天氣造成的影響和損失。
(2)面向公眾生產生活的多樣化氣象服務。開展與公眾工作、出行、健身、醫療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公眾氣象服務產品,如人體舒適度指數、紫外線指數、風寒指數、花粉濃度、中暑指數。提供空氣質量、污染物匯聚、擴散的預報預測及其對居民生活的影響和生活指導服務。與醫療衞生部門聯合開展疾病發生、流行的氣象條件分析和預報服務。
(3)重大天氣氣候事件和實況監測資訊服務。提供乾旱、颱風、暴雨、高温、大風、雪災、冰雹、沙塵暴、大霧、低温冷害、雷電等重大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預報和分析服務,對洪澇、山洪、風暴潮、山體滑坡、浜石流、森林(草原)火災、荒漠化等次生和衍生災害以及磁暴、太陽耀斑等空間天氣災害的監測預報服務,及時向公眾提供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影響、跟蹤評估、防禦措施和應對建議等服務,使公眾能及時方便袋得到所關心的重大天氣氣候事件的預報預警與實況監測資訊。
(4)氣象科普服務。採取多種方式傳播氣象知識,通過發佈公眾關心的重大天氣、氣候、環境和氣象事件信息及氣象新聞等,傳播和普及天氣、氣候、氣候變化等科學知識。加強對公眾氣象知識、防災減災的培訓,增強公眾科學應用氣象產品的意識和能力。 [1] 

公眾氣象服務產品實況類服務產品

一般包括天氣實況(包括天氣現象、氣壓、温度、濕度、降水量、風向、風速、雲量、大氣成分等)監測產品、衞星雲圖監測產品、雷達監測產品、酸雨監測產品、雷電監測產品等,以及對暴雨、雷暴、冰雹、大風、大雪等災害性天氣發生的地域及強度的監測和跟蹤服務,以及因災害性天氣引發的次生災害如泥石流、山體滑坡、洪澇和積澇、森林草原火險、電線結冰、道路覆冰等的監測。
一般可直接在各種媒體上發佈,也可根據對各種天氣實況觀測資料,加工成關於氣象要素和相關氣象災害的種類、出現的地點、時間和強度的圖示性描述產品。 [1] 

公眾氣象服務產品預報類服務產品

主要是發佈基於各種觀測資料集成融合、數值預報產品、動力統計釋用預報產品或預報員在數值預報和解釋應用產品的基礎上,應用各種技術方法和經驗所作的綜合預報產品。一般包括臨近(0~2小時)、短時(0~12小時)、短期(1~3天)、中期(4~10天)、延伸期(11~30天)、長期(30天以上)天氣預報。 [1] 

公眾氣象服務產品氣候類服務產品

主要是對大氣環流分佈特徵、發生的氣候異常和極端氣候事件及其災害進行綜述回顧,給出相應的影響評價,提供相應的服務。一般包括年度氣候公報、重要氣候公報、氣候系統監測公報、月(季、年)氣候評價、月(季、年)氣候預測和氣象災害年鑑等。 [1] 

公眾氣象服務產品氣象災害預警類服務產品

主要包括製作發佈的針對颱風、暴雨、暴雪、寒潮、大風、高温、乾旱、雷電、冰雹、霜凍、大霧、霾、道路結冰等氣象災害預報警報和預警信號等服務產品,以及公路、鐵路、水運、航空、旅遊、衞生、通信等領域的氣象預警服務產品。 [1] 

公眾氣象服務產品環境預報類服務產品

主要是指結合公眾需求,利用基本天氣及氣象要素和相關災害監測與預報產品,藉助科學合理的統計學關係或機理模型技術,模擬計算或診斷分析得到的氣象指數類服務產品。一般包括空氣質量預報,以及生活、健康、旅遊、交通等各類氣象指數產品。 [1] 

公眾氣象服務產品氣象資訊類服務產品

圍繞當前天氣重點、社會關注的熱點以及氣象災害防禦的需求,依靠中國氣象頻道中國天氣網駐各省(區、市)氣象部門的記者站以及氣象信息員,及時製作發佈天氣新聞、原創文章等,分析天氣對與公眾生活、出行的等方面的影響,提出針對性的防禦對策和建議,供公眾選擇和參考。
中國氣象頻道《風雲快報》就是全天多次滾動更新,以預報與新聞資訊為一體的實用型服務性節目,為防災減災、服務經濟、服務生活提供最新的全國天氣預報、最快的氣象新聞報道,是中國氣象頻道面向公眾發佈預警預報信息第一平台。中國天氣網天氣要聞頻道根據每日重點天氣,發表原創文章,分析天氣影響,提出對策和建議,截至2009年底已經發表原創文章15600餘篇,平均每天發表50篇文章。 [1] 

公眾氣象服務產品專題類服務產品

在遇到突發重大事件和高影響天氣事件時,圍繞一個主題,獨家地、集束地、專門地、深度地製作氣象科普專題節目,供電視、網站、手機等媒體播放!或製作網站專題,全面報道事件影響的來龍去脈以及相關影響等。
在製作氣象科普專題電視節目時,要很好對把握受眾定位和內容定位;注意把握氣象知識的深度,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注意處理好知識的實用性和節目的可視性之間的關係內容較多時可以劃分多集或多個系列,但主線要清楚,要在集與集之間形成有機的聯繫,並注意形式、表現手法和風格的一致性。
目前,中國氣象局華風氣象影視集團巳製作生產了包括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氣象科普、氣象與社會等四個系列節目2000餘集,建成了國內最大的氣象科本專題片和紀錄片庫。氣象科普節目製作理念、選題內容、製作水平、技術含量都有了較大的進步,科普節目質量不斷提高。在2008年初南方低温雨雪冰凍災害期間,製作的《道路結冰》、《凍雨》、《暴雪》科普短片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後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反響,中央電視台還專門發來感謝信。中國氣象頻道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後,還特別趕製了《地震自救互救》、《懸空寺不倒之謎》,以及3集《應對地震災害》等5個科普專題片,在中國氣象頻道內滾動播出,強化公眾對地震避險等常識的認識和運用。
在製作網站專題服務時,要考慮面向特定的讀者羣,不僅在選題上要有特色,在表示形式和製作也要有特色。如中國天氣網的專題服務密切關注所有影響的颱風、暴雨、寒潮等災害性天氣過程,專題欄目通常包含了最新動態、特別推薦、熱點報道、圖片新聞、背景資料、防禦措施、延伸閲讀等小欄目,關注災害性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的預警、預報和實況信息的實時播報結合防災減災科普知識,適時宣傳災害防禦措施,並邀請氣象專家對事件深入剖析。 [1] 
參考資料
  • 1.    徐小峯.現代氣象服務:氣象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