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公民閲讀

鎖定
公民閲讀,網易發起了名為“公民閲讀”的圖書推薦活動,公民閲讀是將公民的權利賦予閲讀,在法律上給公民以閲讀的權利,這就體現了兩個方面的特徵:公民閲讀具有大眾理性選擇的閲讀,而不只是一種合理的閲讀;公民閲讀還是一種自律的閲讀,而不是他律的閲讀。
中文名
公民閲讀
外文名
The citizens
實    質
他律的閲讀
特    點
權利賦予閲讀

公民閲讀概念

公民閲讀這個理念,是用人的權利來理解“閲讀”,這是非常符合現代人文主義的原則。公民閲讀這個概念在中國很有意義,作為一個成年人來説,想讀什麼就有權利讀什麼,這就是公民權利,但事實上很多想讀的書讀不到,網上傳過來一些從紙媒中讀不到的東西,網絡就擴展了公民權利,通過網絡可以讀到一些公民權受到限制而不能讀的書,這就是網絡閲讀,是網絡的意義,也是公民閲讀的意義。
“公民閲讀”這一頗顯新意的概念,評論家張檸認為正是二十世紀以來“個人”概念的成熟才誕生了公民閲讀;而在集體閲讀的影響還驅之不去的當下,更需進一步培養產生自我啓蒙能力的公民閲讀。

公民閲讀宗旨

“公民閲讀”是自由的閲讀,正如每個公民都有權享用符合自己口味的佳餚。
“公民閲讀”是快樂的閲讀,通過閲讀好書,可以更好地追求幸福,享受生活。
“公民閲讀”是智慧的閲讀,閲讀可以讓人們以更豐富的視角、更廣闊的視野,更真切地瞭解社會人生。

公民閲讀產生背景

全民閲讀 全民閲讀
評論家張檸則認為,公民閲讀最重要的內核還是二十世紀的新文化傳統所提供的非常關鍵的概念——個人。個人如果不成熟,公民閲讀不可能誕生,但今天,很多集體閲讀的陰影還籠罩着我們,就像人們當年讀“紅寶書”那樣,如果公眾集體閲讀的潛意識不消除,公民閲讀依然不可能誕生。
21世紀以來,不同的人都從不同的立場發出閲讀的倡議,比如以傳統文化為圭皋的閲讀,比如以國家民族為旗號的閲讀,比如以人民羣眾為普及對象的閲讀,比如標榜品味格調的閲讀,而以實用主義為基礎的閲讀更是事實上的主旋律。在當下中國,在這個呼喚以人為本的時代,"公民"最適宜作為閲讀的立足點。公民,連接着個人和社會,連接着權利和義務,連接着歷史和今天,連接着理想和現實,體現了主體性和判斷力。
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各界對於維護和保障公民權利的努力,是建國六十週年最偉大的成就之一。閲讀是公民的基本權利。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雖然由憲法和法律所賦予,但要充分有效地行使,還要通過公民個體不斷的學習和實踐,閲讀無疑是其中重要的途徑。公民意識的成長、公民素質的提高正是國家社會成長、進步的必要條件。
如今,技術的進步拓寬了閲讀和表達的途徑,散發着迷人的全球化氣息,卻難以保證專業性、有效性和創造性;滾滾而來的信息洪流和宣傳炒作讓人難辯真偽、無所適從、疲憊不堪。有質量的閲讀變得奢侈,而這,也應是公民的權利。

公民閲讀發展歷史

讀書日 讀書日
其實公民閲讀,僅僅就中國來説,早在民國時期就已經開展得非常廣泛了。1913年,上海羣益書社翻譯出版了《美國公民學》,是一本美國學校裏使用的課本。課本分為五大部分:“公民初步”、“公民與政府之關係”、“經濟上之義務”、“公民與社會之關係”和“公民與國際之關係”,這本《美國公民學》以美國立國的基本原則為宗旨,對於公民的訓練,也是從最基礎的東西做起,是美國公民的必讀書。20世紀三十年代,國民政府開始推行公民教育,以孫中山三民主義為主要內容,講述總理遺囑、道德故事、民權初步與三民主義,使兒童澈底瞭解三民主義的精神。還分別講述了家庭、社會、風俗、經濟、權利、義務、職業、政治、法律、地方自治、時事研究等重要問題,使兒童深切明瞭公民對於社會的種種任務。如今提到的公民閲讀、公民教育的重新推行,不過是接續中斷了的公民啓蒙,是一次大規模的補課。

公民閲讀簡介

“公民”這個概念本身是一個法律概念,是對於人的法律身份的認證,它本身包含了很多權利,當然也有閲讀權利,不光是文化的,也是一個政治革命的概念。

公民閲讀大眾性

閲讀紙質書籍 閲讀紙質書籍
公民閲讀是一種大眾閲讀,真正公民社會的閲讀應該有一種氣度,儘可能尊重多的人的閲讀趣味,這種趣味甚至包括純粹追逐趣味甚至是並不高雅趣味的權利,如果(這些)都能在這個時代被尊重,所謂的“公民閲讀”才成為可能,否則,掌握話語權的人、少數具有發言空間和陣地的人一直強調“閲讀只能讀這類書”,這樣就帶有某種強迫性,和過去由於專斷造成的政治強迫性有同類性質,尊重大眾閲讀是非常追求的,儘管趣味不統一,但依然應該有尊重的氣度。

公民閲讀自我性

公民閲讀對個人來講就是“我的閲讀”,“五四”以來,如果説知識分子對中國有什麼貢獻,很大一點就在於對自我的發現,從文化和文學的角度來説更是如此,二十世紀對自我的發現是非常重要的,當時為什麼胡適要推行白話文,就是為了使中國文學的清歌,寫給士大夫看的模式徹底大眾化,使之改變,讓每個人都有閲讀、寫作的權利。當時劉半農他們反對古體詩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假”,它和個人的真實情感、真實想法沒有必然聯繫。
“我”的恢復和對自我的發現在這個時代必須要特別強調,很多讀者的閲讀基本是被別人選擇的閲讀,現在的媒體、專家,包括網絡,其實都在幫人家選擇閲讀,現在擺在讀書城的書、被人大量談論的書往往是隨着媒體風潮來買的,但很多人買了之後是後悔的,因為他沒有得到多少收穫,包括獲獎,也帶有某種引導性的價值評判,最後大家發現,獲了獎的作品可能也不見得值得讀。
在今天,自我不僅僅被政府、權力所影響、閹割,可能也被消費、物質和輿論所閹割,在這樣的環境下恢復“我的閲讀”,發現從自我出發的閲讀,應該也是公民閲讀重要的方面。

公民閲讀活動推薦書

網絡閲讀 網絡閲讀
2009年9月,網易讀書頻道推出“公民閲讀”圖書推薦活動,是主流網絡媒體對網絡閲讀的一次自我反思,目標是從當下泥沙俱下的出版物和原創作品中,遴選出有趣味、有智慧、有理想的好書,作為閲讀和交流的參考。
首期“公民閲讀”十大好書
1、《真話:1978-2008中國壯語》作者:劉青松著 出版單位:九州出版社
2、《七十年代》作者:北島 李陀編著 出版單位:三聯書店
3、《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作者敍利亞阿多尼斯 出版單位:譯林出版社
4、《金融的邏輯》作者:陳志武著 出版單位: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5、《曹汝霖一生之回憶》作者:曹汝霖著 出版單位: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6、《我與父輩》閻連科著 出版單位:雲南人民出版社
7、《通往尊嚴的公共生活》作者:徐賁著 出版單位:新星出版社
8、《羞恥》作者:拉什迪著 黃燦然譯 出版單位:江蘇人民出版社
9、《繼承與叛逆》作者:陳方正著 出版單位:三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