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公孫景茂

鎖定
公孫景茂(518-605)字元蔚,河間阜城(今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人。南北朝至隋朝時期大臣、學者。
本    名
公孫景茂
元蔚
所處時代
南北朝—隋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河間阜城(今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
出生日期
518年
逝世日期
605年
主要成就
法令清明,修身潔己,撫卹百姓,發展生產
官    職
汝南太守、息州刺史、上儀同三司、伊州刺史、道州刺史
諡    號
[2] 

公孫景茂人物簡介

開皇初年(581),被文帝授予汝南(今河南汝南縣)太守之職,後又遷任息州(今河南息縣)刺史。任職期間,他法令清明,修身潔己,撫卹百姓,發展生產,被人們稱為“良牧”。

公孫景茂生平經歷

開皇八年(588),隋朝發動了對陳朝的戰爭。此時,公孫景茂正任息州刺史,伐陳大軍南下時正好經過他管轄的地方。幾十萬大軍長途跋涉,兵士苦不堪言,無數患病的士兵散落於途,呻吟於道,重者倒斃於野。公孫景茂目睹此狀,對士兵的疾苦極表關切,他減少自己的俸祿為他們置辦稠粥、湯藥,使數千士兵如得甘露,免於一死。文帝聽説後非常讚賞他,下令將他的事蹟昭示給天下百姓。
第二年,隋朝統一南方,結束了從東晉十六國以來長達270多年分裂割據的動亂局面。公孫景茂很注意撫卹百姓,以自己的德政感化州民。開皇十六年(596),公孫景茂轉任道州刺史,他把自己的全部俸祿都拿來買牛犢、雞和豬,分給孤寡老弱不能養活自己的人。他常常單獨騎馬外出巡視,深入到各家各户,查看百姓們的生產生活狀況,看到有德才的,就會在大眾面前當面褒獎;如有過錯行惡的,他隨時訓導,但不張揚,使人有悔過自新的機會。在他的悉心治理和仁德感化下,大家相互幫助,互通有無,男的相互幫助耕田耘,婦女們就一起紡織,大村或數百户,就好象一家人一樣,頗有一番“桃花園”的民風。之後,公孫景茂數任職位,都是政績斐然。大業初年(605),在任中去世,享年87歲,諡號日康。下葬那天,各地奔喪的人有上千人,有人蔘加不了葬禮,都向着他的墳墓的方向痛哭、野祭。 [1]  ?

公孫景茂史書記載

公孫景茂,字元蔚,河間阜城人也。容貌魁梧,少好學,博涉經史。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為襄城王長史,兼行參軍。遷太常博士,多所損益,時人稱為書庫。後歷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及齊滅,周武帝聞而召見,與語器之,授濟北太守。以母憂去職。
開皇初,詔徵入朝,訪以政術,拜汝南太守。郡廢,轉曹州司馬。在職數年,以老病乞骸骨,優詔不許。俄遷息州刺史,法令清靜,德化大行。時屬平陳之役,徵人在路,有疾病者,景茂撤減俸祿,為饘粥湯藥,分賑濟之,賴全活者以千數。上聞而嘉之,詔宣告天下。十五年,上幸洛陽,景茂謁見,時年七十七。上命升殿坐,問其年幾。景茂以實對。上哀其老,嗟嘆久之。景茂再拜曰:“呂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上甚悦,賜物三百段。詔曰:“景茂修身潔己,耆宿不虧,作牧化人,聲績顯著。年終考校,獨為稱首,宜升戎秩,兼進藩條。可上儀同三司,伊州刺史。”明年,以疾徵,吏人號泣於道。及疾愈,復
乞骸骨,又不許,轉道州刺史。悉以秩俸買牛犢雞豬,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單騎巡人,家至户入,閲視百姓產業。有修理者,于都會時乃褒揚稱述。如有過惡,隨即訓導,而不彰也。由是人行義讓,有無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婦人相從紡績。大村或數百户,皆如一家之務。其後請政事,上優詔聽之。仁壽中,上明公楊紀出使河北,見景茂神力不衰,還以狀奏。於是就拜淄州刺史,賜以馬轝,便道之官。前後歷職,皆有德政,論者稱為良牧。大業初卒官,年八十七。諡曰康。身死之日,諸州人吏赴喪者數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墳慟哭,野祭而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