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公孫度

(東漢末年遼東太守)

鎖定
公孫度(?-204年),字升濟。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人。中國東漢末年遼東太守,三國時期遼東割據政權開創者。 [22] 
公孫度少時隨父居玄菟郡,任為郡吏,建寧二年(169年),任尚書郎,遷冀州刺史,後被免官。中平六年(189年),經同鄉中郎將徐榮推薦,任為遼東太守。 [4]  [21]  公孫度到任後,嚴刑峻法,打擊豪強勢力,令行政通。公孫度在遼東立足後,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南取遼東半島,越海取膠東半島北部東萊諸縣,開疆擴土,並嫁女與夫餘國王尉仇台,招賢納士,設館開學,廣招流民,威行海外,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曹操表薦公孫度任武威將軍,封永寧鄉侯。建安九年(204年),公孫度因病而逝。 [22] 
公孫度的鋭意進取和苦心經營,使得遼東地區獲得了暫時的安寧,並推動了當地生產技術和封建文化的發展。在這一時期,遼東地區“強不凌弱,眾不暴寡,商賈之人市不二價”,頗具治平之象。與此同時,中原動盪,戰亂不已,中原人士多避難於遼東。 [22] 
全    名
公孫度
升濟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
逝世日期
204年
主要成就
東伐高句麗,西擊烏丸,割據遼東
本    名
公孫豹 [1] 
官    職
武威將軍、遼東太守
爵    位
永寧鄉侯

公孫度人物生平

公孫度玄菟佐吏

公孫度是遼東襄平人,父親公孫延因逃避郡吏追捕而逃到玄菟郡,公孫度後來做了玄菟郡吏。當時玄菟太守公孫琙的兒子公孫豹年方十八歲就夭折了,公孫度少時也叫公孫豹,又與公孫琙的兒子年齡相仿,公孫琙一見到他,就很喜愛他,送他去學習,併為他娶了妻。 [1] 
建寧二年(169年),朝廷下詔推舉有道之士,公孫度與東郡謝弼、東海陳敦一起被舉薦擔任尚書郎(後漢書為郎中) [2]  ,後來又升任為冀州刺史,但因謠言,旋即被罷免。
中平六年(189年),因同鄉徐榮董卓手下的中郎將,他推薦公孫度做了遼東太守。(《三國志》後文稱公孫度“始度以中平六年據遼東”,則其擔任遼東太守為中平六年之事) [3-4]  [21] 

公孫度殺人立威

因為公孫度是從玄菟郡的小官吏發跡的,所以遼東郡的人都很瞧不起他。在這之前,遼東屬國公孫昭為鎮守襄平的縣令,他讓公孫度的兒子公孫康擔任伍長。公孫度一上任,就將公孫昭抓了起來,在襄平市中將其鞭打而死。郡中豪門望族如田韶等家,只因在平時的來往上對公孫度沒有恩惠,就都被他找藉口殺了,被他如此誅滅的豪族有一百多家,郡中人個個驚恐萬狀,這是施威於內。 [5] 

公孫度稱雄海東

對外他則雄張海東、威服外夷,夫餘國王尉仇台更是主動成為遼東的附屬,而公孫度也因為夫餘在當時強盛的高句麗和鮮卑之間,將自己的宗族之女(《隋書》記載為公孫度之女 [6]  )嫁給了仇台。
據《後漢書》記載,高句麗"其人性兇急,有氣力,習戰鬥,好寇鈔",公孫度曾擔任玄菟郡佐吏熟知高句麗虛實,公孫度在取得遼東郡後東伐高句麗,是役之後,高句麗聽從遼東調遣。 [7] 
在公孫度擴張海東期間,高句麗王伯固畏懼公孫度的威名,在公孫度討伐富山賊時亦派遣大加(大加為高句麗官名)優居、主簿然人等相助。 [8] 
之後公孫度更是東征高句驪,西征烏丸,威震海外。 [9]  當時中原大亂,中原人士多避難於遼東,其中亦有管寧、邴原、王烈、太史慈等知名人物。 [10] 

公孫度自立侯王

公孫度威行海外,中原人士避亂者多歸,北海管寧邴原王烈都去遼東依靠他,在他治下“遼東強不凌弱,眾不暴寡,商賈之人市不二價。” [11] 
公孫度 公孫度
初平元年(190年),公孫度得知中原一帶正處於動亂之中,便對他親信部下柳毅陽儀説:“漢皇室將要覆滅,我到了與各位商量圖謀王位的時候了。” [12]  當時襄平縣延裏祀社神的地方長了一塊大石頭,長一丈多,下面有三塊小石頭做它的足。有人對公孫度説:“這塊石頭的形狀與漢宣帝的冠石相似,它所在的延裏,又與你父親的名字相同。社是祀土地神的地方,表明您應該擁有天下的土地,而有三公作為輔佐。”公孫度更加高興。原河內太守李敏,在郡中知名度很高,公孫度想要強行徵辟他 [13]  ,但他又不喜歡公孫度的所作所為,又惟恐公孫度加害自己,於是帶領全家遷居到了一處海島。公孫度得知後,大為惱怒,掘開李敏父親的墳墓,打開棺材焚燒屍體,又誅滅了李氏宗族。
公孫度分遼東郡為遼西和中遼兩郡,分設太守之職,渡海收取東萊各縣,設營州刺史;自封為遼東侯、平州牧,追封其父公孫延為建義侯。為漢朝的兩位祖先立廟宇,按照古制在襄平城南設壇,在郊外祭祀天地,親耕藉田,治理軍隊,出行時坐着皇帝才能坐的鑾駕,帽子上懸垂着九條玉串,以頭戴旄帽的騎兵為羽林軍。曹操徵召公孫度做武威將軍,封永寧鄉侯,公孫度説:“我在遼東稱王,要永寧幹什麼啊!”將印綬藏於武器庫中。 [14] 

公孫度壽終去世

建安九年(204年),公孫度去世,其子公孫康繼承其位,將永寧鄉侯封給了弟弟公孫恭 [15] 

公孫度軼事典故

漢末天下大亂,名士管寧聽説遼東太守公孫度在海外推行政令,就與邴原及平原人王烈等到遼東。公孫度空出館舍等候他們。管寧拜見公孫度,只談儒家經典而不語世事,之後,管寧隨即就居住在山谷中。 [16] 
名士邴原避居遼東,與同郡的劉政都具有勇略雄氣。公孫度忌憚劉政,於是收捕劉政家人,劉政逃跑。公孫度發佈公告給各縣説:“敢藏匿劉政的與劉政同罪。”劉政走投無路,投靠邴原。邴原將劉政藏匿了一個多月,當時東萊人太史慈準備回家,邴原把劉政託付給他。然後去向公孫度説:“將軍之前要殺劉政,是因為擔心他會成為您的禍害,現在劉政已經逃跑了,您的禍害不就不存在了嗎?”公孫度説:“你説的不錯。”邴原又説:“您忌憚劉政,是因為他有智謀。現在劉政已經被免職了,他的智謀無用武之地,您何必再拘捕他呢?不如赦免他吧,以此來平息眾怒。”公孫度聽從了他的勸告,邴原這才出錢送劉政回到老家。 [17]  而邴原本人也受到了公孫度的厚待,但是在中原安寧,邴原想回中原之時卻也遭到了公孫度的禁足。 [18] 
名士王烈避亂遼東,公孫度以兄弟之禮相待,向他諮詢政事,後來更想讓他擔任長史,而王烈以自己是個商人為由拒絕了任命。 [19] 

公孫度人物評價

陳壽:度殘暴而不節,淵仍業以載兇,秪足覆其族也。 [20] 
陳壽:郡在藩表,密邇不羈,平昔三州,轉輸費調,以供賞賜,歲用累億,虛耗中國。然猶跋扈,虔劉邊陲,烽火相望,羽檄相逮,城門晝閉,路無行人,州郡兵戈,奔散覆沒。淵祖父度初來臨郡,承受荒殘,開日月之光,建神武之略,聚烏合之民,掃地為業,威震耀於殊俗,德澤被於羣生。遼土之不壞,實度是賴。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向不遭度,則郡早為丘墟,而民繫於虜廷矣。遺風餘愛,永存不朽。 [1] 

公孫度史籍記載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20] 

公孫度家庭成員

公孫度父親

公孫延,與公孫度一起移居玄菟。

公孫度子女

公孫康,公孫度死後繼承遼東太守的職位,把前來投奔的袁熙袁尚首級送給曹操。又大破高句麗軍,攻陷高句麗都城。
公孫恭,公孫康之弟。公孫康死後因二子尚幼而繼承遼東太守的職位。後大病,成為閹人,被長大的公孫淵脅逼退位。
公孫氏,公孫度之女,夫餘王尉仇台之妻, [6]  一説為宗女。

公孫度孫子

公孫晃,公孫康之子。因任子制在洛陽為官,公孫淵叛亂被殺後被下令處死。
公孫淵,公孫晃之弟。反魏,被司馬懿擊敗被殺。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公孫度字升濟,本遼東襄平人也。度父延,避吏居玄菟,任度為郡吏。時玄菟太守公孫琙,子豹,年十八歲,早死。度少時名豹,又與琙子同年,琙見而親愛之,遣就師學,為取妻。
  • 2.    《後漢書·卷五十七·謝弼傳》:建寧二年,詔舉有道之士,(謝)弼與東海陳敦、玄菟公孫度俱對策,皆除郎中。
  • 3.    《後漢書·卷七十四下·袁紹傳》:(公孫)度。初避吏為玄兔小吏,稍仕。中平元年,還為本郡守。【《三國志》載徐榮為董卓舉薦公孫度,按董卓掌權在189年,又稱公孫度“始度以中平六年(189年)據遼東”,則後漢書“元年”當為“六年”之誤】
  • 4.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後舉有道,除尚書郎,稍遷冀州刺史,以謠言免。同郡徐榮為董卓中郎將,薦度為遼東太守。
  • 5.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度起玄菟小吏,為遼東郡所輕。先時,屬國公孫昭守襄平令,召度子康為伍長。度到官,收昭,笞殺於襄平市。郡中名豪大姓田韶等宿遇無恩,皆以法誅,所夷滅百餘家,郡中震慄。
  • 6.    《隋書》:東明之後,有仇台者,篤於仁信,始立其國於帶方故地。漢遼東太守公孫度以女妻之,漸以昌盛, 為強國。
  • 7.    《後漢書》
  • 8.    《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公孫度之雄海東也,伯固遣大加優居、主簿然人等助度擊富山賊,破之。
  • 9.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度父延,避吏居玄菟,任度為郡吏。時玄菟太守公孫琙,子豹,年十八歲,早死。度少時名豹,又與琙子同年,琙見而親愛之,遣就師學,為取妻。後舉有道,除尚書郎,稍遷冀州刺史,以謠言免。同郡徐榮為董卓中郎將,薦度為遼東太守。度起玄菟小吏,為遼東郡所輕。先時,屬國公孫昭守襄平令,召度子康為伍長。度到官,收昭,笞殺於襄平市。郡中名豪大姓田韶等宿遇無恩,皆以法誅,所夷滅百餘家,郡中震慄。東伐高句驪,西擊烏丸,威行海外。
  • 10.    《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由是知名,而為州家所疾,恐受其禍,乃避之遼東。
  • 11.    《三國志》
  • 12.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初平元年,度知中國擾攘,語所親吏柳毅、陽儀等曰:“漢祚將絕,當與諸卿圖王耳。”
  • 13.    《晉書·李胤傳》:祖敏,漢河內太守,去官還鄉里,遼東太守公孫度欲強用之,敏乘輕舟浮滄海,莫知所終。
  • 14.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時襄平延里社生大石,長丈餘,下有三小石為之足。或謂度曰:“此漢宣帝冠石之祥,而里名與先君同。社主土地,明當有土地,而三公為輔也。”度益喜。故河內太守李敏,郡中知名,惡度所為,恐為所害,乃將家屬入於海。度大怒,掘其父冢,剖棺焚屍,誅其宗族。分遼東郡為遼西中遼郡,置太守。越海收東萊諸縣,置營州刺史。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追封父延為建義侯。立漢二祖廟,承製設壇墠於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治兵,乘鸞路,九旒,旄頭羽騎。太祖表度為武威將軍,封永寧鄉侯,度曰:“我王遼東,何永寧也!”藏印綬武庫。
  • 15.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度死,子康嗣位,以永寧鄉侯封弟恭。是歲建安九年也。
  • 16.    《三國志·魏書·管寧傳》:天下大亂,聞公孫度令行於海外,遂與原及平原王烈等至於遼東。度虛館以候之。既往見度,乃廬于山谷。【傅子曰:寧往見度,語惟經典,不及世事。】
  • 17.    《三國志·卷十一·魏書十一·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原以黃巾方盛,遂至遼東,與同郡劉政俱有勇略雄氣。遼東太守公孫度畏惡欲殺之,盡收捕其家,政得脱。度告諸縣:“敢有藏政者與同罪。”政窘急,往投原,原匿之月餘,時東萊太史慈當歸,原因以政付之。既而謂度曰:“將軍前日欲殺劉政,以其為己害。今政已去,君之害豈不除哉!”度曰:“然。”原曰:“君之畏政者,以其有智也。今政已免,智將用矣,尚奚拘政之家?不若赦之,無重怨。”度乃出之。原又資送政家,皆得歸故郡。
  • 18.    《世説新語·賞譽篇》注引《邴原別傳》雲:原避地遼東,公孫度厚禮之。 中國既寧,欲還鄉里,為度禁絕。
  • 19.    《後漢書·卷八十一·王烈傳》:遭黃巾、董卓之亂,乃避地遼東,夷人尊奉之。太守公孫度接以昆弟之禮,訪酬政事。欲以為長史,烈乃為商賈自穢,得免。曹操聞烈高名,遣徵不至。
  • 20.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10]
  • 21.    《三國志 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始度以中平六年據遼東,至淵三世,凡五十年而滅。
  • 22.    公孫度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5-3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