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公叔痤

鎖定
公叔痤(?―公元前361年),戰國時期魏國大臣,見載於《戰國策》。
公叔痤曾任魏將、魏相,有知人之明,但為國家利益考慮得相對少一些,為自身的利益考慮得多一些。他薦舉公孫鞅,是直到病重才提出。太史公司馬遷於此特著一筆,“公叔痤知其賢,未及進”,很有深意。若過早地推薦公孫鞅,可能會取代他的職位,而在臨終時鄭重託付,博得薦賢之名,對自身利益也沒有什麼影響。假如從人才流失的角度來論魏國的成敗,公叔痤是應負一定責任。
“公叔痤”之名見《戰國策》,其中《魏公叔痤病》中出現的還有“公孫痤”之名; [8]  《史記》則記載為“公叔座”, [10]  另記載“公叔”代田文為魏相併排擠吳起之事, [9]  以及“公孫痤”在少梁之戰中被秦國俘虜之事。 [11]  這幾名是否全部指向同一人,存在爭議。
所處時代
戰國時期
民族族羣
華夏族
逝世日期
公元前 361年
本    名
公叔痤
官    職
相國

公叔痤人物生平

公叔痤謙辭賞地

戰國時期地圖 戰國時期地圖
據《戰國策》記載,公叔痤曾擔任魏國將領,率軍與韓、趙兩國聯軍在澮水北岸交戰,大敗聯軍,擒獲趙國將領樂祚。魏王得知勝利的消息後,十分高興,親自到城郊迎接公叔痤,並宣佈賜田地一百萬畝作為公叔痤的食祿。公叔痤倒退幾步,然後拜了兩拜辭謝,不敢領賞。他反覆説明,軍隊英勇善戰,具有一往無前的鬥志,不避艱險,百折不撓,全賴吳起當年訓練有方,是吳起的功勞;在戰場上,察看地形,分析敵我雙方形勢,提供決策方案,使得三軍將士心明眼亮,目標明確,是部下巴寧、爨襄的功勞。再説還有魏王制定的軍法,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保證軍隊的戰鬥力。而他自己只是看準進攻敵人的時機,便擊鼓進軍不敢懈怠,這算什麼功勞。公叔痤的謙遜受到魏惠王的嘉許,於是賞賜給吳起的後人二十萬畝土地,巴寧、爨襄每人各十萬畝土地。 [2] 
魏王説:“公叔痤難道不是一個有德行的人嗎!已經替我戰勝強大的敵人,還不遺忘賢者的後代,不掩蓋能士的功勞,公叔痤怎麼能不得到好處呢?”所以再賞賜給公叔痤土地四十萬畝,加上起初賞賜的土地一百萬畝,使他擁有土地一百四十萬畝。 [3] 

公叔痤薦才去世

《大秦帝國》中的公叔痤(杜雨露飾演) 《大秦帝國》中的公叔痤(杜雨露飾演)
當時,公叔痤任用衞國公族公孫鞅擔任其中庶子。公孫鞅喜歡研究刑名之學,公叔痤知道他有才幹,但還未來得及向魏惠王推薦,公叔痤便病重。魏惠王親自前去探望公叔痤,説:“您的病如有不測,江山社稷將怎麼辦呢?”公叔痤回答説:“我的中庶子公孫鞅,雖然年輕,但有奇特的才能,希望大王將全部國事交給他,聽任他去治理。”魏惠王默不作聲。魏惠王剛要離去,公叔痤屏退左右説:“大王如果不任用公孫鞅,那就一定要殺死他,不能讓他離開魏國。”魏惠王沒有答應,出來後對左右大臣説,“難道不可悲嗎!憑公叔痤的賢能,卻對我説在國事上一定要聽從公孫鞅,難道不是很荒謬嗎?” [4]  魏惠王走後,公叔痤召來公孫鞅向他道歉説:“今天大王詢問可以做相國的人,我推薦你,看大王的表情是沒有答應我。我應當先盡忠君之禮,後盡人臣之責,對大王説如果不任用公孫鞅,就應當殺死他。大王同意我的建議。你可趕快離開,不然將被捉拿。”公孫鞅説:“魏王不能聽您的話任用我,又怎能聽您的話殺死我呢?”公孫鞅始終不願離開。 [5] 
不久,公叔痤去世。當時公孫鞅得知秦孝公求賢,於是在埋葬完公叔痤後,向西投奔秦國,並得到秦孝公的重用 [6]  ,實施其著名的商鞅變法 [7]  [21] 

公叔痤歷史評價

魏惠王:“公叔豈非長者哉?既為寡人勝強敵矣,又不遺賢者之後,不揜能士之跡,公叔何可無益乎?” [8] 
劉向戰國策》:“秦果日以強,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 [8] 

公叔痤史籍記載

《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第八》 [10] 
《戰國策·卷二十二·魏策一》 [8] 

公叔痤人物爭議

公叔痤名字與事蹟

公叔痤之名,見載於《戰國策·魏策一》中《魏公叔痤為魏將》和《魏公叔痤病》兩則。 [8]  前者記錄公叔痤在澮北與趙國、韓國作戰取勝,並以“魏王”指代當時的魏國君主,但沒有明確的君主諡號及年份信息; [2-3]  後者記載公叔痤與臨終時向魏惠王推薦商鞅之事,但行文中又出現“共叔”及“公孫痤”的表述。 [4]  [6] 
《史記·魏世家》和《史記·六國年表》均記載了澮之戰中魏國的勝利,將此事繫於魏惠王九年(周顯王七年,前362年),《資治通鑑》同。 [19-20]  但它們都沒有記載領兵打仗的將領是公叔痤,也沒有記載後續公叔痤辭讓封賞等事。 [11]  [15] 
《史記·商君列傳》也記載了商鞅擔任魏國相國的中庶子之事,相關情節較《戰國策》更為詳細,但在中華書局1959年點校版中,這位魏國相國的名字被表述為“公叔座”。 [10]  [18]  《資治通鑑》將此事繫於周顯王八年(前361年)。 [20]  也有其他後世史料稱,此人即在少梁之戰中被秦軍俘虜的“公孫痤”,被俘後被秦國放歸 [17] 

公叔痤擔任相國

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在田文(注:此處指戰國時魏國國相田文,非孟嘗君田文)死後,“公叔”擔任魏國相國,並娶魏國公主為妻。 [1]  當時吳起在魏國擔任西河郡(今陝西渭南合陽一帶)郡守,威望很高,曾率軍伐秦,攻取五座城池,固守西河,屏障魏國,使秦軍不敢東向。
公叔對吳起非常畏忌,便想害吳起。公叔有個僕人對他説:“吳起很容易除掉。”公叔説:“如何下手?”僕人説:“吳起為人有節操,廉潔而重視聲譽,你可以先向魏武侯説:‘吳起是個賢明的人,我們魏國屬於侯爵一級的小國,而且和強大的秦國接壤,臣恐怕吳起不想長期留在魏國。’魏武侯必然要問:‘那怎麼辦呢?’你就乘機向魏武侯説:‘君侯可以把一位公主許配給吳起,他如果願意留在魏國就必定欣然接受,如果不願意留在魏國就必然辭謝。以此就可以試探他的想法。’然後你再親自把吳起邀請到你的府上,讓公主故意發怒而輕謾你。吳起看見公主那樣輕賤你,他想到自己也會遭到輕賤,就會辭而不受。”於是公叔依計行事,吳起果然看見公主輕謾公叔就辭謝魏武侯。魏武侯因而對吳起有所懷疑而不信任他。吳起害怕魏武侯降罪,於是離開魏國而到楚國。從此,公叔穩踞相位。 [1] 
史記》在該處記載,僅言“公叔”,不詳其名。《史記索隱》註解稱該處的“公叔”出身韓國公族 [12]  ,未詳何據。 [9] 資治通鑑》於周威烈王十五年(前387年)魏文侯卒、魏武侯繼位條下附記此事,則使用了“魏相公孫”的表述,也沒有指明其人就是公叔痤。 [13] 

公叔痤少梁之戰

《史記·秦本紀》《史記·魏世家》均記載,秦獻公二十三年即魏惠王九年(362年),魏國與秦國在少梁交戰,魏將公孫痤被俘虜。 [11]  [14]  [22]  《史記·六國年表》則記載是魏國太子被俘虜。 [15]  《資治通鑑》採信了公孫痤被俘的説法, [19-20]  部分後世文獻將此人與公叔痤聯繫起來。 [16] 

公叔痤影視形象

《大秦帝國》中的公叔痤(杜雨露飾演) 《大秦帝國》中的公叔痤(杜雨露飾演)
2008年電視劇《大秦帝國之裂變》:杜雨露飾演公叔痤。
參考資料
  • 1.    《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第五》:田文既死,公叔為相,尚魏公主,而害吳起。公叔之僕曰:“起易去也。”公叔曰:“柰何?”其僕曰:“吳起為人節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與武侯言曰:‘夫吳起賢人也,而侯之國小,又與彊秦壤界,臣竊恐起之無留心也。’武侯即曰:‘柰何?’君因謂武侯曰:‘試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吳起而與歸,即令公主怒而輕君。吳起見公主之賤君也,則必辭。”於是吳起見公主之賤魏相,果辭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
  • 2.    《戰國策·卷二十二·魏策一》:魏公叔痤為魏將,而與韓、趙戰澮北,禽樂祚。魏王説,迎郊,以賞田百萬祿之。共叔痤反走,再拜辭曰:“夫使士卒不崩,直而不倚,撓揀而不闢者,此吳起餘教也,臣不能為也。前脈形埊之險阻,決利害之備,使三軍之士不迷惑者,巴寧、爨襄之力也。縣賞罰於前,使民昭然信之於後者,王之明法也。見敵之可也,鼓之不敢待倦者,臣也。王特為臣之右手不倦賞臣何也?若以臣之有功,臣何力之有乎?”王曰:“善。”於是索吳起之後,賜之田二十萬。巴寧、爨襄田各十萬。
  • 3.    《戰國策·卷二十二·魏策一》:王曰:“公叔豈非長者哉?既為寡人勝強敵矣,又不遺賢者之後,不揜能士之跡,公叔何可無益乎?”故又與田四十萬,加之百萬之上,使百四十萬。
  • 4.    《戰國策·卷二十二·魏策一》:魏公叔痤病,惠王往問之。曰:“共叔病即不可諱,將奈社稷何?”公叔痤對曰:“痤有御庶子公孫鞅,願王以國事聽之也。為弗能聽,勿使出竟。”王弗應,出而謂左右曰:“豈不悲哉!以公叔之賢,而謂寡人必以國事聽鞅,不亦悖乎!”
  • 5.    《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第八》:商君者,衞之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座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賢,未及進。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諱,將柰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原王舉國而聽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王許諾而去。公叔座召鞅謝曰:“今者王問可以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許我。我方先君後臣,因謂王即弗用鞅,當殺之。王許我。汝可疾去矣,且見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殺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謂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公孫鞅也,豈不悖哉!”
  • 6.    《戰國策·卷二十二·魏策一》:公孫痤死,公孫鞅聞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
  • 7.    《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第八》:公叔既死,公孫鞅聞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將修繆公之業,東復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寵臣景監以求見孝公。
  • 8.    《戰國策·卷二十二·魏策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1-01]
  • 9.    《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2-31]
  • 10.    《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第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2-31]
  • 11.    國學原典·史部·二十四史系列·史記·卷四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2-02-02]
  • 12.    《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第五》:田文既死,公叔為相,【○《索隱》:韓之公族。】······
  • 13.    《資治通鑑· 卷第一·周紀一》: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謂吳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對曰:“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商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敵國也。”武侯曰:“善。”魏置相,相田文。吳起不悦,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將三軍,使士卒樂死,敵國不敢謀,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鄉,韓、趙賓從,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子乎,屬之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久之,魏相公叔尚魏公主而害吳起。公叔之僕曰:“起易去也。起為人剛勁自喜,子先言於君曰:‘吳起,賢人也,而君之國小,臣恐起之無留心也,君盍試延以女?起無留心,則必辭矣。’子因與起歸而使公主辱子,起見公主之賤子也,必辭,則子之計中矣。”公叔從之,吳起果辭公主。魏武侯疑之而未信,起懼誅,遂奔楚。楚悼王素聞其賢,至則任之為相。起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要在強兵,破遊説之言從橫者。於是南平百越,北卻三晉,西伐秦,諸侯皆患楚之強,而楚之貴戚大臣多怨吳起者。
  • 14.    《史記·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九年,伐敗韓於澮。與秦戰少梁,虜我將公孫痤,【◇集解徐廣曰:“年表雲虜我太子也。”】取龐。
  • 15.    史記卷十五  六國年表第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2-02]
  • 16.    《四庫史記·卷四十四·考證》:虜我將公孫痤○商君傳作公叔痤
  • 17.    呂祖謙《大事記解題》卷二:周顯王八年公孫痤卒 解題曰痤去年為秦所獲尋歸之而終於相位也今年衞鞅以痤將死薦之魏惠王不能用故自魏適秦則痤之死必在今年
  • 18.    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2227-2228
  • 19.    《資治通鑑·卷二·周紀二》:魏敗韓師、趙師於澮。秦、魏戰於少梁,魏師敗績;獲魏公孫痤。
  • 20.    國學原典·史部·資治通鑑·卷第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2-02-02]
  • 21.    《資治通鑑·卷二·周紀二》:孝公令國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羣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於是衞公孫鞅聞是令下,乃西入秦。公孫鞅者,衞之庶孫也,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賢,未及進。會病,魏惠王往問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諱,將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衞鞅,年雖少,有奇才,願君舉國而聽之!”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王許諾而去。公叔召鞅謝曰:“吾先君而後臣,故先為君謀,後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殺臣乎?”卒不去。王出,謂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衞鞅也,既又勸寡人殺之,豈不悖哉!”衞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監以求見孝公,説以富國強兵之術。公大悦,與議國事。
  • 22.    《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二十三年,與魏晉戰少梁,虜其將公孫痤。【□《正義》:在戈反。】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