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公元前316年

鎖定
公元前316年,乙巳年,此時也是中國的戰國時期。如:司馬錯滅蜀、取趙中都、西陽安邑)、姬噲禪位子之、羅馬人重新發動與薩莫奈人的戰爭等很多中外大事均發生於那年。
中文名
公元前316年
政    治
通鑑記載

公元前316年大事記

司馬錯滅蜀。取趙中都、西陽(安邑)
巴國、蜀國互相攻擊,都來向秦國告急求救,秦惠王想出兵討伐蜀國,但顧慮道路險峻難行,韓國又可能來侵犯,所以猶豫不決。
司馬錯建議他仍舊出兵伐蜀,張儀卻説:“不如去征討韓國。”秦惠王説:“請談談你的見解。”張儀便陳述道:“我們應該與魏國、楚國親善友好,然後出兵黃河伊水洛水一帶,攻取新城、宜陽,兵臨東西周王都,控制象徵王權的九鼎和天下版圖,挾持天子以號令天下,各國就不敢不從,這是稱王的大業。我聽人説,要博取名聲應該去朝廷,要賺取金錢應該去集市。現在的黃河、伊洛一帶和周朝王室,正好比天下的朝廷和集市,而大王您不去那裏爭雄,反倒糾纏於遠方的戎狄小族爭鬥,這可不是帝王的大業啊!”司馬錯反駁張儀説:“不對。我也聽説有這樣的話:想要使國家富強必須先開拓疆土,想要使軍隊強大必須先讓老百姓富庶,想要成就帝王大業必須先樹立德望。這三個條件具備,帝王大業也就水到渠成。現在大王的國家地小民貧,所以我建議先從容易之事做起。蜀國,是西南偏僻之國,又是戎狄之族的首領,政治昏亂,如同夏桀、商紂;以秦國大兵攻蜀,就像狼入羊羣一樣。攻佔它的土地可以擴大秦國疆域,奪取它的財富可以贍養百姓,而軍隊不須有大的傷亡就可以使蜀國屈服。這樣,吞併一個國家而天下並不認為秦國強暴,獲取廣泛的利益天下也不認為秦國貪婪,我們一舉兩得、名利雙收,更享有除暴安良的美譽。秦國若是攻打韓國、劫持周天子,就會臭名遠揚,也不見得有什麼實際利益。蒙受不義之名,攻打天下人所不願攻佔的地方,那可是很危險的!請讓我細説其中的原因:周朝,是天下尊崇的王室;齊國,是韓國的親睦友邦。周朝自知要失去九鼎,韓國自知要失去伊洛一帶領土,兩國將會齊心合力,共同謀劃,求得齊國、趙國的援助,並與有舊怨的楚國、魏國和解,甚至不惜把鼎送給楚國,把土地割讓給魏國,對此,大王您只能束手無策。這就是我所説的危險所在。所以,攻打蜀國才是十拿九穩的上策。”
秦惠王聽從了司馬錯的建議,起兵伐蜀,僅用了十個月就攻克全境,把蜀王降為侯,又任命陳莊為蜀國國相。蜀國為秦國吞併以後,秦國更加富庶和強盛而輕視周圍各國。
姬噲禪位子之
蘇秦死後,他的弟弟蘇代蘇厲也以遊説著稱於各國。燕國相子之便崐與蘇代結為通姻親家,想謀得燕國大權。蘇代出使齊國歸來,燕王姬噲問他:“齊王能稱霸嗎?”蘇代回答:“不能。”燕王又問:“為什麼?”回答説:“他不信任臣僚。”於是燕王把大權交給子之。鹿毛壽也對燕王説:“人們稱道堯是賢明君主,就是因為他能讓出天下。現在燕王您要是把國家讓給子之,就能與堯有同樣的名聲。”燕王於是把國家囑託給了子之。子之從此大權集於一身。還有人對燕王説:“上古時推薦益為接班人,又任命兒子啓的屬下作益的官吏。到老時,禹説啓不能勝任治理天下的重責,把君位傳給益。然而啓勾結自己的黨羽攻擊益,很快奪取了君位。因此天下人都説禹明着是傳天下給益,而實際上是安排兒子啓去自己奪位。現在燕王您雖然説了把國家交給子之,但官員都是太子的人,這同樣是名義屬於子之而實權在太子手裏啊!”燕王便下令收繳所有官印,把三百石俸祿以上的官職都交給子之任命。從此,子之面南稱王,姬噲年老,不再聽理政事,反而成了臣子,國家大事都由子之來決斷。
孟子出吊滕文公。
公元前316年,孟子出吊滕文公
羅馬人重新發動與薩莫奈人的戰爭
公元前316年,羅馬人重新發動與薩莫奈人的戰爭。經過二十多年的苦戰後,終於贏得了勝利。
卡山德掌控馬其頓王室
繼業者戰爭中,卡山德掌控了馬其頓王室,控制了國王亞歷山大四世和他的母親羅克珊娜,並違背承諾處決了亞歷山大四世的祖母也是已故亞歷山大大帝之母奧林匹婭斯

公元前316年人物

公元前316年出生人物

阿爾西諾伊二世(公元前316——公元前270年)出生,色雷斯王后,及後與她的兄長(也是丈夫,托勒密二世)共同管治埃及

公元前316年逝世人物

攸美尼斯(約公元前362年—公元前316年)逝世
攸美尼斯是古希臘的一名將領及學者,他是色雷斯切索尼斯(Thracian Chersonese)卡廸亞(Cardia)人,最初是腓力二世的私人秘書,腓力二世死後改為亞歷山大大帝的私人秘書,並陪同亞歷山大到亞洲。亞歷山大死後(公元前323年),攸美尼斯命令大隊馬其頓及希臘士兵為支持亞歷山大四世而戰。在接下來的帝國分裂中,他分到了卡帕多西亞及帕夫拉哥尼亞(Paphlagonia)。因支持馬其頓阿吉德王朝王室正統而參與繼業者之爭。
奧林匹婭斯,馬其頓已故國王亞歷山大三世(亞歷山大大帝)的母親。在繼業者戰爭中被卡山德處決。

公元前316年通鑑記載

慎靚王五年(乙巳,公元前三一六年)
巴、蜀相攻擊,俱告急於秦。秦惠王欲伐蜀。以為道險狹難至,而韓又來侵,猶豫未能決。司馬錯請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王曰:“請聞其説。”儀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陽,以臨二週之郊,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臣聞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爭焉,顧爭於戎翟,去王業遠矣!”司馬錯曰:“不然,臣聞之,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今王地小民貧,故臣願先從事於易。夫蜀,西僻之國而戎翟之長也,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羣羊。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焉。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而天下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名。今攻韓,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請論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齊,韓之與國也。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將二國併力合謀,以因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謂危也。不如伐蜀完。”王從錯計,起兵伐蜀。十月取之。貶蜀王,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蜀既屬秦,秦以益強,富厚,輕諸侯。
蘇秦既死,秦弟代、厲亦以遊説顯於諸侯。燕相子之蘇代婚,欲得燕權。蘇代使於齊而還,燕王噲問曰:“齊王其霸乎?”對曰:“不能。”王曰:“何故?”對曰:“不信其臣。”於是燕王專任子之。鹿毛壽謂燕王曰:“人之謂堯賢者,以其能讓天下也。今王以國讓子之,是王與堯同名也。”燕王因屬國於子之,子之大重。或曰:“禹薦益而以啓人為吏,及老而以啓為不足任天下,傳之於益。啓與交黨攻益,奪之,天下謂禹名傳天下於益而實令啓自取之。今王言屬國於子之而吏無非太子人者,是名屬子之而實太子用事也。”王因收印綬,自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噲老,不聽政,顧為臣,國事皆決於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