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四支隊

鎖定
1938年1月1日,山東省委在徂徠山四禪寺發動了抗日武裝起義,打響了山東抗日武裝鬥爭的第一槍。成立了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四支隊,洪濤任司令員,黎玉任政委,趙傑任副司令員,林浩任政治部主任,馬馥塘任經理部主任。徂徠山起義點燃了山東人民武裝抗日的烽火,揭開了中共山東省委獨立自主領導山東抗戰的序幕。 [3] 
中文名
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四支隊
支隊司令
洪濤
副司令
趙傑
政治委員
黎玉

目錄

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四支隊歷史沿革

1937年10月,日軍侵入山東境內,中共山東省委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在敵後開展游擊戰爭的指示,積極發動抗日武裝起義。從渤海之濱,到沂蒙山區,先後爆發了十大抗日武裝起義,抗日烽火燃遍齊魯大地。其中,徂徠山起義,是中共山東省委直接發動和領導的抗日武裝起義。
日軍到達黃河北岸後,中共山東省委從濟南轉移到泰安。12 月23 日晚,日軍第十師團強渡黃河,兵分兩路進攻濟南和泰安。省委書記黎玉、宣傳部長林浩、秘書長景曉村和延安來的紅軍幹部趙傑等同志,在泰安文廟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在徂徠山舉行抗日武裝起義。
1938 年1月1 日,省委機關、泰安縣委、泰安民眾自衞團及平津、濟南流亡學生和民先隊員160餘人奔赴徂徠山,在四禪寺舉行起義誓師大會。黎玉代表省委宣佈“山東抗日遊擊第四支隊正式成立”,原紅軍團長洪濤為司令員,黎玉兼政委,趙傑為副司令員,林浩任政治部主任。
四支隊成立不久,隊伍迅速發展到500餘人,經過短期突擊軍事訓練,立即投入了戰鬥,先後取得寺嶺莊伏擊戰和四槐樹村伏擊戰的勝利,擊毀日軍汽車14輛,斃傷日軍50 餘人,極大地振奮了軍心。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第四支隊發展到近千人,擴編為七個中隊。
中共中央對山東的抗日武裝鬥爭和根據地建設極為重視。1938年1月,中央在給山東省委的指示信中指出:“省委工作的中心應當放在魯中區,開始依靠新泰、萊蕪、泰安、鄒縣的工作基礎,努力向東發展,尤以莒縣、蒙陰等廣大地區為重心。”2月底,省委在新泰劉杜召開會議,傳達貫徹中央指示精神,決定第四支隊兵分兩路,挺進沂蒙山區,開闢新的抗日根據地。 [1] 
支隊司令員洪濤因患肺結核,於1938年5月病逝。政委黎玉根據支隊司令員洪濤的推薦,決定由清河區的三支隊司令員廖容標同志接任代司令員,隨後立即赴延安彙報。
廖容標與洪濤是延安遊擊訓練班的同學,入學前已是紅軍的團級指揮官,他們都是江西人。當時雖只有二十八歲,卻已馳騁疆場十年,參加過中央蘇區反“圍剿”的鬥爭,走過二萬五千里長徵,1937年10月來到山東後,領導發動了清河區黑鐵山武裝起義。並帶領八路軍三支隊在小清河伏擊日軍汽艇,打死日本侵略者十二個,其中包括一個少將旅團長,兩個大佐聯隊長,聞名山東。由於廖容標時刻注意關心愛護老百姓,受到羣眾擁戴,也被稱為“菩薩司令”。
1938年11月,萊蕪縣大隊和八路軍四支隊經常在茶業山區南王莊村(1943年後,南王莊村劃分為上王莊村和下王莊村兩個行政單位)一帶活動。
1938年12月,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四支隊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四支隊,廖容標任支隊長,林浩任政委,趙傑任副支隊長,周赤萍任政治部主任。第四支隊下轄3個團,2個支隊。陳奇任第一團團長,王鳳麟任副團長,陳宏任政委;單洪任第二團團長,汪洋任政委;廖容標兼任第三團團長,姚仲明任政委;徐化魯任先遣大隊隊長,蔣方宇任政委;武中奇任特務大隊大隊長,王建青任政委。
1942年12月至1943年12月,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四支隊司令部指揮所設在南王莊村,廖容標任司令員,汪洋任中共泰山地委書記,副書記劉萊夫,敵工部長李枚青。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