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八角楓

(八角楓科八角楓屬植物)

鎖定
八角楓(Alangium chinense (Lour.) Harms)是山茱萸科八角楓屬的落葉喬木或灌木 株高達5米;小枝微呈“之”字形,無毛或被疏柔毛;葉近圓形,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兩側常不對稱;聚傘花序腋生,花序梗及花序分枝均無毛,白或黃色,花絲被短柔毛,花柱無毛或疏生短柔毛,花盤近球形;核果卵圓形,頂端宿存萼齒及花盤 [6-7]  ;花期6-7月;果期10月 [8] 
八角楓主要產於中國長江流域 [9]  ,分佈在中國大部分地區 [10]  ,東南亞及東非各國也有分佈 [11]  。多生長於山谷,溪邊或丘陵中 [12]  。繁殖與栽培常用播種和分株進行繁殖。於秋季果熟後,即採即播,也可沙藏至翌年春季播種,播前用温水浸種,播後覆土草,並保持土壤濕潤,當年幼苗高可達30釐米;分株於春季芽萌動前進行,挖取健壯母株帶根櫱條另行栽植 [13] 
八角楓乾燥支根或鬚根都可以入藥,支根又稱白金條,鬚根又稱白龍鬚全年均可採,挖取根或鬚根,洗淨曬乾出售具有經濟價值。八角楓含有生物鹼類如消旋毒藜鹼、喜樹次鹼酚苷類等化學成分。具有祛風祛濕、舒筋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現代研究表明八角楓還具有肌肉鬆弛、先興奮後持久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降血壓、收縮平滑肌、鎮痛、抗菌、抗炎等作用 [14] 
中文名
八角楓
拉丁學名
Alangium chinense (Lour.) Harms
別    名
華瓜木(中國植物圖譜),櫙木(經濟植物手冊)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山茱萸目
山茱萸科
八角楓屬
八角楓
分佈區域
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各地,亞洲東部等
二名法
Alangium chinense

八角楓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或灌木,高3-5米,稀達15米,胸高直徑20釐米;小枝略呈“之”字形,幼枝紫綠色,無毛或有稀疏的疏柔毛,冬芽錐形,生於葉柄的基部內,鱗片細小。
八角楓
八角楓(12張)
葉紙質,近圓形或橢圓形、卵形,頂端短鋭尖或鈍尖,基部兩側常不對稱,一側微向下擴張,另一側向上傾斜,闊楔形、截形、稀近於心臟形,長13-19 (-26)釐米,寬9-15 (-22)釐米,不分裂或3-7 (-9)裂,裂片短鋭尖或鈍尖,葉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除脈腋有叢狀毛外,其餘部分近無毛;基出脈3-5 (-7),成掌狀,側脈3-5對;葉柄長2.5-3.5釐米,紫綠色或淡黃色,幼時有微柔毛,後無毛。聚傘花序腋生,長3-4釐米,被稀疏微柔毛,有7-30(-50)花,花梗長5-15毫米;小苞片線形或披針形,長3毫米,常早落;總花梗長1-1.5釐米,常分節;花冠圓筒形,長1-1.5釐米,花萼長2-3毫米,頂端分裂為5-8枚齒狀萼片,長0.5-1毫米,寬2.5-3.5毫米;花瓣6-8,線形,長1-1.5釐米,寬1毫米,基部粘合,上部開花後反捲,外面有微柔毛,初為白色,後變黃色;雄蕊和花瓣同數而近等長,花絲略扁,長2-3毫米,有短柔毛,花葯長6-8毫米,藥隔無毛,外面有時有褶皺;花盤近球形;子房2室,花柱無毛,疏生短柔毛,柱頭頭狀,常2-4裂。核果卵圓形,長約5-7毫米,直徑5-8毫米,幼時綠色,成熟後黑色,頂端有宿存的萼齒和花盤,種子1顆。花期5-7月和9-10月,果期7-11月。 [1-2]  [15] 

八角楓近種區別

八角楓與瓜木A.platanifolium(Sieb.etZucc.)Harms近似,區別在於八角楓葉柄長2.5-3.5釐米,每花序有7-30(-50)朵花,花瓣長1-1.5釐米;瓜木葉柄長3.5-5釐米,每花序僅有少數幾朵花,花瓣長1.8釐米以上。 [5] 

八角楓生長環境

多生長於山谷,溪邊或丘陵中 [12]  。陽性樹,稍耐陰,對土壤要求不嚴,喜肥沃、疏 松、濕潤的土壤,具一定耐寒性,萌芽力強,耐修剪,根系發達,適應性強。

八角楓分佈範圍

八角楓產河南、陝西、甘肅、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台灣、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廣東(西涌(張壽洲等0957)、七娘山(曾治華007240)、梧桐山(華農仙湖考察隊007162) [18]  )、廣西和西藏南部;生於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地或疏林中。東南亞及非洲東部各國也有分佈。 [1] 

八角楓繁殖方法

繁殖與栽培常用播種和分株進行繁殖 [13] 

八角楓種子繁殖

長江以南於2-3月播種,黃河以北在4-5月播種,按行距750px開淺溝條播,第1hm²用種量75-90kg,播後覆土25px或用草木灰覆蓋,出苗後逐次間苗,保持株距7-250px。當苗高80-2250px時,可出圃移栽,於冬季落葉後或春季萌發前起苗,帶土定植,行株距2.5m×2m。 [3] 

八角楓分株繁殖

冬季或春季,挖取老樹的分櫱苗栽種。或先1、2年把根挖傷,促使多生幼苗,選高60-90釐米的幼苗,連根挖起栽種。栽法與育苗移栽相同。 [3] 

八角楓栽培技術

育苗移栽的,當種子發芽時要揭去蓋草,並經常注意澆水。苗出齊後,要除草、追肥一次。
苗高10-13釐米時,要鬆土、追肥一次。冬季落葉後,再中耕除草、追肥1次。
移栽後的2、3年中,每年要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春季發葉前,第2次在6月,第3次在冬季落葉後。每次中除後都要追肥。 [3] 

八角楓下級分類

八角楓相冊
八角楓相冊(20張)
伏毛八角楓(亞種) Alangium chinense (Lour.) Harms subsp. strigosum Fang:為比較粗壯的小喬木或灌木,小枝、花序和葉柄均密生淡黃色粗伏毛;葉較大,近圓形,長與寬均約15-17釐米,不分裂或3-5淺裂,下面葉脈比較顯著,葉柄較短僅長1-1.2釐米;花瓣僅長0.8-1.2釐米,花柱有毛,花絲兩面均有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1] 
稀花八角楓亞種)Alangium chinense (Lour.) Harms subsp. pauciflorum Fang:為纖細的灌木或小喬木;葉較小,卵形,頂端鋭尖,常不分裂,稀3(-5)微裂,長6-9釐米,寬4-6釐米,花較稀少,每花序僅3-6花,花瓣、雄蕊均8枚,花絲有白色疏柔毛。 [1] 
深裂八角楓(亞種)Alangium chinense (Lour.) Harms subsp. triangulate (Wanger.) Fang:葉基部三角形或近圓形,常3-5深裂,裂片披針形或近卵形,凹缺深達於葉片的中部,極易與其他亞種辨別。 [1] 

八角楓主要價值

八角楓藥用

八角楓含有生物鹼類如消旋毒藜鹼、喜樹次鹼酚苷類等化學成分。具有祛風祛濕、舒筋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現代研究表明八角楓還具有肌肉鬆弛、先興奮後持久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降血壓、收縮平滑肌、鎮痛、抗菌、抗炎等作用 [14] 

八角楓經濟

八角楓乾燥支根或鬚根都可以入藥,支根又稱白金條,鬚根又稱白龍鬚全年均可採,挖取根或鬚根,洗淨曬乾出售具有經濟價值 [14]  。樹皮纖維可編繩索,木材可作傢俱及天花板。 [2] 

八角楓生態

八角楓株叢寬闊,根部發達適宜于山坡地段造林,對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有良好的作用。 [4] 

八角楓觀賞

八角楓的葉片形狀較美,花期較長,栽植在建築物的四周,作為綠化樹種也很好。 [4] 

八角楓保護情況

2023年6月5日,被列入《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17] 
參考資料
  • 1.    八角楓(原亞種)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八角楓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2-11-03]
  • 3.    八角楓藥學研究概況八角楓藥學研究概況 《安徽農業科學》 2010年20期 吳一飛 鞏江 趙婷 範文娟 範存剛 李鑫
  • 4.    苗藥八角楓的研究進展 《科協論壇(下半月)》 2013年8期 熊南茜 查俊
  • 5.    趙秀貞,林仕榕,朱濂溪,江英志,孫華香.《青草藥彩色圖譜》.福建省: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7月:16-17
  • 6.    八角楓 Alangium chinense|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4]
  • 7.    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4]
  • 8.    讀秀:林餘霖編著.本草綱目原色圖譜800例 3:華齡出版社,2020.01:第496頁
  • 9.    讀秀:蔡永敏主編.中藥藥名辭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6.10:第4頁
  • 10.    讀秀:陳遇春主編.青草藥識別與應用圖譜: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20.04:第264頁
  • 11.    八角楓 Alangium chinense|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4]
  • 12.    讀秀:林餘霖編著.本草綱目原色圖譜800例 3:華齡出版社,2020.01:第496頁
  • 13.    讀秀:問清泉,楊廷明主編;劉錦程,歐陽炯煒,鄭金城副主編.易桂祥主審,三峽大學校園綠地規劃與園林植物配植: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4:第306頁
  • 14.    讀秀:陳士林.中華醫學百科全書 中藥資源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8.04:第34頁
  • 15.    八角楓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5]
  • 16.    温玉波、李海濤主編.一分鐘速查中草藥全圖鑑: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01:175
  • 17.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公佈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06-09[引用日期2023-06-09]
  • 18.    李勇、李沛瓊 主編.《深圳植物誌第二卷》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年09月:第457-458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