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八木-宇田天線

鎖定
八木-宇田天線是由一個有源振子(一般用摺合振子)、一個無源反射器和若干個無源引向器平行排列而成的端射式天線。
中文名
八木-宇田天線
組    成
有源振子無源反射器無源引向器
提    出
八木秀次和宇田新太郎
出現時間
1926年
正文
八木天線發明人——八木博士 八木天線發明人——八木博士
由一個有源振子(一般用摺合振子)、一個無源反射器和若干個無源引向器平行排列而成的端射式天線(圖1)。這種天線因日本人八木秀次和宇田新太郎於1926年最先提出而得名,也稱為八木天線
單個半波振子在子午面上有兩個最大輻射方向,而在赤道面上為均勻輻射。為了提高增益和獲得單向輻射,可在半波振子的前後平行放置引向器和反射器。一個由兩個對稱振子平行排列的二元天線陣,只要適當調整它們之間的距離和激勵電流的關係,就可使它們共同產生的輻射在兩振子中心連線的某一方向增強,而在相反方向減弱甚至完全抵消。假定其中一個振子為主振子,另一為附加振子,當附加振子的作用是將主振子的最大輻射方向引到自己的方向時,這一附加振子稱為引向器,反之稱為反射器。附加振子可以是有源的,也可以是無源的。八木-宇田天線的引向器和反射器都是無源的,統稱為寄生振子。寄生振子上的電流大小和相位決定於振子的間距和寄生振子的電抗,後者可通過改變它的長度或串入一可變電抗加以調整。欲使寄生振子成為引向器,它的輸入阻抗應為容性,長度應小於半波長。反之,反射器的輸入阻抗應為感性,長度應大於半波長。有源振子的長度通常取其第一個諧振長度,約 0.48λ,反射器與有源振子之間的距離約為 0.15~0.25λ,引向器與有源振子之間的距離約為0.1~0.35λ。反射器一般只需要一個,因為它後面的場強已經很弱,再增加反射器作用也不大,而增加引向器的數目,天線的軸向長度亦隨之增加,可以提高天線的增益、減小主瓣寬度。表1是各種八木-宇田天線的增益。元數很多的長八木天線實質上是一個端射式表面波行波天線(見表面波天線漏波天線)。
八木天線的反射器,常用的是銅管或鋁管做成的無源振子(圖1a),還可以做成工字形(圖1b)或金屬網形(圖1c)等。引向器通常也是用銅管或鋁管做成的無源振子。由於各無源振子的中點正好是電壓的節點,所以直接把它們固定在天線支桿上也不會有很大的影響。
八木-宇田天線的頻帶寬度取決於允許方向性係數下降的程度。當方向性係數允許減小2~3分貝時,帶寬約為10%~30%。
八木-宇田天線的主要優點是結構簡單、饋電方便、體積小、轉動靈活等。缺點是計算複雜、調整困難。這種天線在米波和分米波波段有廣泛的應用。
返射天線是在普通慢波端射式天線的終端再裝置一個金屬反射板 P(稱為表面波反射器)而構成的一種天線形式,普通端射式天線可以採用八木-宇田天線、螺旋天線、介質天線等形式。返射天線又稱背射天線,它是於1960年在八木-宇田天線的基礎上根據返射原理提出來的(圖2a)。表面波反射器 P起鏡面的作用,使傳來的表面波返回慢波結構並從激勵端F和原反射器輻射到自由空間去。這種天線的增益可以比同樣長度的普通端射式天線提高很多。
還有一種短返射天線,它是把返射原理應用於一個對稱振子上。這種天線包括一個對稱振子和兩個反射盤(圖2b)。電波在兩個反射盤之間來回反射,每反射一次都有一部分能量從小反射盤向外輻射。
返射天線的優點是結構簡單、縱向尺寸小、增益高、副瓣電平較低。當要求天線的增益約為15~20分貝時,採用這種天線較為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