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八月之望

鎖定
《八月之望》(bayuezhiwang),出自《顧炎武·清朝藝苑》。八月月光籠罩在湖面上,美不勝收
中文名
八月之望
外文名
bayuezhiwang
原    文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
出    處
《清朝藝苑》
作    者
顧炎武

目錄

八月之望原文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出門則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遇邊塞亭障,呼老兵詣道邊酒壚,對坐痛飲。諮其風土,考其區域。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馬上無事,輒據鞍默誦諸經註疏。遇故友若不相識,或顛墜崖谷,亦無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詣淵涵博大,莫與抗衡與。——《清朝藝苑》 [1] 

八月之望譯文

顧亭林先生從小到老手不放下書本,外出旅行就用一匹騾兩匹馬捆書馱着跟隨自己。遇到邊塞崗亭、堡壘,叫來退休老兵到路邊酒店,相對而坐盡情地喝酒。(向他)詢問當地自然環境和風俗、習慣,考察這裏的行政區域。如果與平時瞭解的不一樣,就打開書詳細查對,一定要到沒有疑問才罷休。騎在馬上沒有事,總是坐在馬鞍上默默背誦各種經典著作的註解疏證。遇見老朋友就好像不認識,有時受到顛簸(從馬上)跌落到山谷之下,也不後悔。(研究學問)嚴謹、勤奮到這種程度,無怪他達到的成就深廣博大,沒有人能與他不相上下。 [1] 

八月之望註釋

亭林:即顧炎武。
釋:放下
亭障:崗亭、堡壘。
詣:到(後一“詣”釋為達到)
酒壚:賣酒處安置酒甕的砌台,借指酒肆、酒店。
諮:詢問。
輒:總是,就。

八月之望出處

《八月之望》出自《顧炎武·清朝藝苑》 [1] 
這段文字主要表現了顧炎武勤奮、嚴謹、專注的特點,並寫了顧炎武讀書,考察的內容。
顧炎武(1613- 1682)漢族,原名絳,字忠清。明亡後改名炎武,字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尊稱為亭林先生。江蘇崑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曾參加抗清鬥爭,後來致力於學術研究。晚年側重經學的考證,考訂古音,分古韻為10部。著有《日知錄》、《音學五書》等,他是清代古韻學的開山祖,成果累累;他對切韻學也有貢獻,但不如他對古韻學貢獻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