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八排瑤

鎖定
排瑤習慣聚族而居,依山建房,其房屋排排相疊,形成山寨被漢人叫“瑤排”,所以被稱呼為“排瑤”。八排瑤是對聚居於廣東連南瑤族自治縣境內排瑤的專稱。八排:分別是指油嶺排、南崗排、橫坑排、軍寮排、火燒排、大掌排、裏八峒排、馬箭排。其中嶺排、南崗排、橫坑排原為連州所屬,在東邊,故稱“州屬三排”,“東三排”,或作“外三排”(與連山縣相對而言),而軍寮排、火燒排、大掌排、裏 八洞排、馬箭排則原為連山縣地,在西部,故統稱作“縣屬五排、“西五排”,或“內五排”。
中文名
八排瑤
聚居地點
聚居於廣東連南瑤族自治縣境內
類別1
油嶺排
類別2
南崗排

八排瑤二十四衝

香爐山、大鶯、新寨、鍋蓋山、上坪、望溪嶺、馬頭衝(以上屬州屬三排,以下屬縣屬五排)、天堂、大坪、山豬豹、社下衝、新寨、八百粟、茅田、平安衝(龍水尾)、魚賽、六對、上坪、下坪、龍浮、水甕尾、龍會、雞公背和牛路水。

八排瑤節日

世居連南的瑤、漢族,都十分講究禮節,他們的民族傳統節日豐富多彩,而且每個節都有特定含義。歸納起來有幾種類型,一是名稱與漢區相同的節日,二是本民族的傳統節日,三是個別區域或房支特有的小節日,四是間隔多年舉行一次的節日。

八排瑤春節耍年

瑤家同漢人一樣,也過除夕和春節。每年農曆12月15日始,各山寨吹響牛角,敲起銅鑼,以示迎接新年的來臨。從即日起,至正月十五期間,債主不得追債,違者罰酒,供全寨人飲用。20日起,各家各户開始備年貨。添置新衣新鞋襪,宰豬殺牛,將肉割成一塊塊吊在火爐塘上薰烤,並動手蒸酒。除夕那天,家家宰雞殺鴨,磨豆腐,炸餈粑,祭祖先,在門前貼春聯和各種色紙,燃放鞭炮。當晚,山寨響徹牛角、鞭炮、銅鑼聲,人們吃喝唱歌至天亮。年初一開始拜年,探親訪友,出嫁了的女兒回孃家看望父母。未婚男女青年上山談情説愛。南崗、油領、三排、金坑等地的瑤族民間藝人,組成牛角隊、長鼓隊、銅鑼隊、金獅隊走村過寨表演,迎春娛樂,每到之處,主人包“利市”相贈,備酒肉款待。到年初八拜年活動才算結束。

八排瑤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亦稱“上元節”,漢區操客家話居民及瑤族習慣過此節,一般以雞、豬肉等奉祀祖宗、神廟。在漢區,凡在節日前生男孩者,須到祠堂“上花燈”意示“添丁”。在三江,舊俗於農歷十二、十三、十四日連續三晚舉行“舞火獅”活動。有趣的是,十四日晚間可隨意到菜園偷菜,稱為“偷青”,任何人不得干涉,到十五日,“偷青人”被主人“痛罵”,才算吉利。寨南地區羅姓人因照顧婦女十五日吃齋,提前在十四日過節。漢區舊俗於十五日晚吃糯米湯圓,兆意全家團圓吉利。

八排瑤開耕節

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日為排瑤“開耕節”,又稱“踏青節”,意為一年春耕開始。瑤家當天殺雞、磨豆腐、敬奉土地神和祖先神靈,祈求當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有些瑤排則請先生公選擇吉日良時,作排內的“開耕節”,到了擇定日辰,全排人同時出門,鳴炮開耕。一般開耕節後不準晚上去“謳莎腰”唱情歌。

八排瑤起願節

農曆三月初三時排瑤的節日。這天,瑤家各户都做糯米餈粑,殺雞、買豬肉、磨豆腐敬奉祖先。各排亦派人到盤古廟殺牲祭祖許願,祈求祖先保佑當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因此稱為“起願節”,也稱“回娘節”,所謂“回娘節”即上年出嫁的,第二年“三月三”新郎新娘必須回孃家幫耕種。

八排瑤嘗新節

農曆六月初六為排瑤“嘗新節”,也稱“媒婆節”。此時早造稻穀快成熟了,農家於此日買回豬肉,或殺雞,並採幾串稻穗,到盤古廟祭祀,表示對谷魂和祖先神靈的感恩。過了此節,正式進入夏收夏種大忙季節。漢區操四會方言的居民也習慣過此節。

八排瑤開唱節

排瑤的傳統節日。農曆七月初七,相傳是盤古王的生日。盤古王是瑤家始祖,他開天闢地,造人丁五穀,造瑤經瑤歌。為紀念盤古王,排瑤這天大唱《盤古王歌》,讚頌盤古王的哺育撫愛之恩情,因此稱為“開唱節”。節日除祭祀祖先、喝酒吃肉外,還選出兩位能歌善唱的老人,在排頂的盤古王廟輪流唱歌,年輕人在下面聆聽。這樣瑤歌代代相傳,經久不衰,流傳於世。過了此節後,到次年的開耕節,瑤人可以隨便在山寨唱歌。開唱節前,為避免影響正常的生產生活,一般不準夜晚在山寨“謳莎瑤”唱歌。

八排瑤盤古王節

八排瑤 八排瑤
農曆十月十六日,相傳是盤古王婆誕辰日,又相傳盤古王於這天仙逝,故稱“盤古王節”。時值秋收結束,有的排又稱“收割節”或“還願節”。是日,排瑤各寨均在盤古王廟舉行以姓氏為單位的隆重的祭祖還願、慶祝豐收的民俗文化活動,還推選數位老歌手唱《盤古王歌》。各户皆以酒肉、豆腐、餈粑等豐盛食品過節。過山瑤於三月三日擇日,一般選擇農曆十月十六以後的吉日舉行還願活動。共活動三天兩夜,每家捐大米6斤,黃豆2斤,香紙錢4元左右,每人捐豬肉2斤,由推選出來的“總理”綜理一切節日事務。還請師公4—6人做法事。第一晚及第二天做請神、拜神、唸經等法事,第二晚男女對唱山歌,唱《盤王歌》。在唱歌過程中,有歌師、歌嫲領唱,還有16歲以下的未婚少年三男三女對唱對拜。歌詞主要內容是向盤古王還願,敍述瑤族遷徙時過州漂海歷程的艱辛,唱感謝神靈及祖先的庇佑等。排瑤人民絕大多數都在農曆十月十六日前後擇日舉行“耍歌堂”民俗文化活動。

八排瑤排瑤情人節

“情人節”於每年春節的初二至初四舉行,排瑤語稱之“温沾”或“温東”,是排瑤一個特別有情趣的傳統節日。每到這個時候,各山寨的未婚男女青年都盛裝打扮,興高采烈地彙集到一個俗定的山坡上,嬉鬧、對歌,無拘無束,縱情玩樂。
節日期間,小夥子可以隨意用“戈幫”(一種用深山裏砍來的小竹子製作的劈啪筒)追打自己相中的姑娘。一些美麗而勤勞的姑娘,往往引來一羣羣小夥子的追打,而姑娘則從中挑選自己喜歡的小夥子。當小夥子打戈幫時,姑娘不喜歡他,就用頭帕或花傘擋住;如喜歡,則站住讓他打。兩人相識後,就雙雙走到樹蔭下、花叢中,逗趣取笑,對唱情歌。兩人通過對唱了解情況,建立感情後,姑娘就送一隻繡花袋給小夥子,而小夥子回送一副銀質的項圈或手鐲給姑娘,作為戀愛的信物。
排瑤青年的戀愛是熱烈的,也是自由的。“情人節”過後,他們就將自己的戀人告訴父母,在一般情況下,父母親都不干涉兒女的戀愛,絕大多數的男女青年都能實現自己的意願,結成美滿幸福的婚姻。
八排瑤 八排瑤
也有個別青年人,由於老一輩之間的宿怨或貧富懸殊等原因,最終被迫分手,違心地嫁人或娶她人。但到了“情人節”期間,她們可以不受家庭的約束,自由地到山坡上對歌敍舊,互訴思念之情,別人絕不能干擾和非議。節日過後,這種婚外戀的相會又被禁止。所以這個節日又被稱為“開禁節”或“玩坡節”。這種獨有特色的節俗,至今仍在排瑤地區流傳。

八排瑤區域姓氏節日

⑴ 四月初八
南崗排房姓人的節日。相傳四月初八(簡稱四月八)是房姓祖先的忌辰,因而稱為“四月父母節”。據説房姓始祖有三個兒子,長子名海公、次子名腰公、三子名打公。海公溺死,腰公被竹子刺死,打公因腳裂流血不止而死。為了紀念他們,各家各户備酒肉祭祀。
⑵七月十三老君節
老君節盛行於南崗排。該節原是先生公供奉太上老君的節日。這一天,先生公的徒弟們到師傅家拜太上老君,並與師傅聚餐。後來,逐步演變成各種小團體的吃喝節日。如有些人合力興修水利,受益的人家每年交的一定數量的錢或稻穀,
由興修水利的人輪流收用;有些人合資買牛、宰殺後出賣,用所得的款放高利貸,第二年又用收回的利息再買牛;有些婦女利用空閒時間開荒種黃豆,收穫後就把黃豆磨成豆腐分配。這些小團體都稱為老君會。每年七月十三日,他們就利用收集、所得或收穫的款物聚餐一次。
⑴ 八月初九
八月初九(簡稱八月九)是南崗房姓祖先海公的忌辰。相傳海公原名鐵鬼子,後因跌下海淹死才改海公。南崗房姓都是海公的子孫,故這一天房姓人都要備酒肉拜祭海公,並請親朋好友來家吃喝。
據説,從前房姓每隔27年就要在八月初九舉行“耍歌堂”,把海公的偶像抬到有其子孫發佈的村寨巡遊。有一次過河時,偶像掉下河裏被水衝至同灌口村,於是就在那裏建立廟宇,祭祀紀念。

八排瑤文藝

1、長鼓舞
長鼓舞、是排瑤人民世代相傳的民間傳統舞蹈。每逢春節,三月三,十月十六盤王節、耍歌堂,或其他喜慶場合,排瑤的男子都喜歡跳起長鼓舞來慶賀。
八排瑤 八排瑤
長鼓,瑤語叫“汪嘟”,約四尺長,鼓身細長,兩頭大,呈喇叭狀,用沙桐木製成,兩端蒙上牛皮或羊皮作鼓面。在表演形式上,分單人舞,雙人舞或羣舞(有時數十人一起跳,場面非常壯觀),有36套和72套多種表演程式,內容豐富多彩。在打法上,又有油嶺南崗的一領眾打法、軍寮大坪的齊奏法兩種不同形式。舞時,長鼓橫掛胸腹間, 右手五指併攏,以掌拍鼓,左手持一竹片,敲打鼓面,發出“咚啪咚啪”之聲。舞蹈動作剛勁有力,粗獷灑脱,時而騰空旋轉,時而如猛虎撲地。尤其是雙人表演,猶如兩虎相鬥,又象雙龍戲珠,妙趣橫生,把瑤族人民上山下嶺,勤勞勇敢和雄勁剛強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惟妙惟肖。連南排瑤的長鼓舞又分為油嶺排《歌堂長鼓》、南崗排《歡樂長鼓》、軍寮排《團圓鼓》、大坪排《十二姓鼓》、大掌排《砍種樹鼓》、、大麥山《鬥雞鼓》等。
在排瑤,女子是不跳長鼓舞的,只有男子,才是這種別具特色的舞蹈表演者。排瑤跳長鼓舞,有一段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傳説很久以前,盤古王的女兒房沙十三妹從天庭下到凡間,熱戀着一個勤勞而又英俊的阿貴唐冬比,兩人結為夫妻。冬比的哥哥是個貪婪狠毒的壞蛋,他想方設法要害死冬比,霸佔房沙十三妹。後來陰謀敗露,十三妹戰勝了冬比哥哥的野法,使冬比哥哥的陰謀沒有得逞,但十三妹私奔人間的事給盤古王知道了,便責怪她在人間惹事,把十三妹召回天庭。十三妹和冬比怎麼也捨不得分離,可又不能抗拒盤古王的意旨。臨別時,十三妹向冬比傳授了上天相會的辦法。冬比按照十三妹的囑咐,不畏艱難險阻,爬山涉水,戰勝了途中的毒蛇猛獸,來到南山,尋得琴樹,做成長鼓。等到十月十六日盤古王婆誕辰這一天,他打起長鼓,跳了三十六個旋圈,終於使自己象山鷹一樣向天庭飛去,得與十三妹團圓。從此,人們為了紀念十三妹和冬比的忠貞愛情,把長鼓舞世世代代相傳下來。
新中國成立後,長鼓手除在瑤山村寨跳長鼓舞歡慶佳節和迎接賓客外,還組成長鼓隊,多次應邀到北京、上海、廣西、廣州、新加坡、香港等地及附近漢區演出,所到之處,受到觀眾熱烈的歡迎。排瑤長鼓舞2008年6月被列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八排瑤瑤族民歌

連南瑤族十分喜歡唱歌。歌唱活動浸透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戀愛、結婚、喪葬、祭祀、待客、勞動等,無不以歌唱來表達他們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內容,若逢喜慶或節日,寨寨擺歌堂,縱情歌唱,通宵達旦。排瑤的民歌,內容十分豐富,種類主要有:
古歌。古歌是排瑤史詩性的敍事長歌,歌詞的格式長短不一,不拘押韻,詩體自由。內容主要敍述本民族歷史來源和遷徙過程中的苦難遭遇,歌頌民族英雄等。流傳較廣的有:《水淹天》、《八排來歷歌》、《甘基王》、《裏八峒》等。
歌堂歌。(又稱“優嗬精”)。歌堂歌是排瑤男子集體在“耍歌堂”活動中唱的歌。油嶺等排稱之為“優海歌”,以歌唱中的襯詞“優呵海”而得名。歌詞的內容主要是歌頌盤古王,以及反映瑤民獲得豐收後“耍歌堂”的喜悦。歌唱時,一人領唱、眾人和唱,並伴之牛角號聲、口哨聲,氣氛非常熱烈。
情歌。排瑤的情歌有三種類型:一種是白天在山野外唱的,被稱為“行路歌”(又稱“謳波咧”);一種是夜晚在姑娘家窗門口唱的,被稱為“天黑歌”(又稱“謳莎瑤”);還有一種被稱為“格樂堂歌”,只在油嶺和三排一帶流傳。“格樂堂”是一近似風車的玩具,歌名以此而得。未婚女子將彩色紙花插在小竹杆上,讓風吹着轉動,唱着“格樂堂歌”去尋找心愛的男子對歌。情歌的歌詞,主要是互相表示愛慕和互表家庭身世等。
勞動歌。一般在山野勞動時唱。主要有《打獵歌》、《伐木歌》、《收山禾歌》、《氣節歌》等。
風俗歌。流傳較廣的有《嫁女歌》、《敬酒歌》、《哭喪歌》、《賀喜歌》、《婦女養小孩歌》;還有先生公作法事唱的《祭祀歌》。從聲樂角度分為放聲歌唱、吟誦哼唱兩大類。

八排瑤重大節日

八排瑤 八排瑤
排瑤“耍歌堂” 瑤族“耍歌堂”是連南排瑤世代相傳的民間民俗文化活動。瑤族“耍歌堂”瑤語叫(挨歌堂),“挨”是做的意思,“歌堂”是唱歌的地方。“挨歌堂”意謂舉行一次唱歌活動。學術界譯作“耍歌堂”,現已成為專用名詞。“耍歌堂”是連南境內排瑤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也是排瑤民族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活動天數,各區域,各姓氏不同,有的八天、三天不等。大掌排十二天(前九天為“小歌堂”、後三天為“大歌堂”),大麥山九寨一帶則一連兩天兩夜。間隔時間也不盡相同。九寨、大坪軍寮和火燒坪是五年一次;大掌是三年一次;三排南崗是五年一次的為“大歌堂”、三年一次的為“小歌堂”。上述均為全排性活動。儘管活動時間和間隔時間各地不一,但具體日期、內容及程序等都大同小異,具體活動如下:

八排瑤耍歌堂

歌堂年年耍,今年特不同。連南古有“八排瑤”,是全國唯一排瑤聚居地,而大麥山是當地乃至全國唯一排瑤和過山瑤的聚居地。過山瑤的民俗毫無疑問是今年“耍歌堂”的亮點。 [1] 

八排瑤內容與過程

擇日,“耍歌堂”當年,先要擇定舉行“耍歌堂”活動的具體活動日期。擇日一般在六月初六(南崗是二月初二),由掌廟公和先生公(師爺)商量決定,然後把日期通知大家,以便籌備並通知親朋好友。每屆日期不盡相同,但多擇在農曆十月十六期間。
修廟髹公。擇日後,接下來就是修葺大廟,將祖公偶像重髹。每户要編織二張茅草排,以將大廟上蓋重新換掉。偶像油漆時,如發現有黴爛破損的,還得請先生公擇日,用樟木重新雕刻。

八排瑤打旗號

耍歌堂”的日期定後,從當年的農曆九月二十日起開始“打旗號”。所謂“打旗號”,即是用一根長竹杆,頂端綁上一稻草紮成的假人,外穿姑娘們用紅絨線繡成的衣服,然後豎立在大廟高處顯眼的地方,以便讓大家知道當年本排或本姓氏要“耍歌堂”。

八排瑤搶公

搶公”是“耍歌堂”第一天活動的前奏。所謂“搶公”,即使在規定的時間內(從零時至早上八時),各房、姓的人把本房的祖先偶像從大廟抬回本房祠堂內(對供奉在大廟的偶像,不管是善鬼、惡鬼,出於對鬼的敬畏心理,人們絕對不敢把它抬進屋內),同時也可以把其它房或姓的祖先偶像搶先抬回。按慣例,當其它房、姓的偶像被抬到本房祠堂後,若未放銃炮,則可搶回;如已鳴炮,被搶回的一方便不能用強硬手段奪回,只能老實地用酒肉和餈粑向對方贖回。為避免祖公被別人搶走,故各房、姓的都儘早把自己的祖先抬回來。一般來説,“搶公”僅是一種喜劇性的諧趣活動,目的在於增添節日的熱鬧氣氛,未聞有因“搶公”而引起糾紛。

八排瑤告祖公

“告祖公”是“耍歌堂”最重要的活動內容。“耍歌堂”第一天,主持儀式的先生公、掌廟公齊集大廟。大廟的神龕上,供奉着盤古王及各房、姓始祖的偶像及歷代祖先牌位。神龕前有一拜桌,上擺有雞、肉、酒、五穀及一個水牛頭等祭品。到了擇定的時辰,在大廟門口鳴放三聲銃炮,便開始“告祖先”。
先由掌廟公點燃香燭,總先生公(公認道行最高的先生公)禱告祖先,祈求保佑村寨平安、人畜興旺、豐衣足食、五穀豐登。然後由四位先生公在神龕前唸誦《歌堂書》,數名長鼓手則在大廟內起舞,沒有長鼓的村落,則擊鼓打鑼。整個儀式歷時約一小時。

八排瑤遊神

告祖公”儀式完畢後,便開始“遊神”。“遊神”的隊伍,由四位體強力壯的小夥子擎着二支竹幡(竹幡長十幾米,竹尾帶枝葉,頂端掛紅布,若干色白紙條,玉米、穀物)開路。四位先生公跟在竹幡後面,分別拿着經書、神杖、道鞭、邪刀、錢格印等法器。隨後是一羅傘幡和一面大紅旗,旗上書“XX年XX排耍歌堂敬祖先”等字樣。紅旗在後面,跟着各房、姓參加“耍歌堂”的隊伍(按抽籤的順序排列)。遊行隊列主要是身着盛裝的各房、姓的男女老少。其中一位成年男子拄着枴杖,扮成老人,有二位年輕人攙扶。幾位婦女,用襁褓揹負嬰兒,以紀念祖先遷徙的艱辛。此外還有長鼓隊、芒笛隊、銅鑼隊、牛角隊、風車隊等。
“遊神”隊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法真”。他被兩人用椅子抬着。傳説法真瑤族的英雄,打仗時很勇敢,刀槍不入,遭朋友嫉妒而被害。他死後變鬼,經常顯靈,保佑族人打勝仗,故後人把其當作神明敬奉。遊行時,“法真”手捧一隻雞,一口將雞頭咬斷,讓血沿路灑滴。
“遊神”隊伍浩浩蕩蕩,少則500人,多則1000人以上,沿着例定的路線,巡遊街巷。沿途鑼鼓喧天,牛角聲、芒笛聲、銃炮聲交織在一起,熱鬧非凡。“遊神”隊伍最後來到“歌堂坪”(村外田野或開闊地)。稍休息,整理着裝後,即開始唱歌。按例先由二位長者領唱,然後其他人和唱。若沒有長者帶頭,其他人是不能唱的,這叫“長者開場”。與此同時,各房、姓的長鼓手擊鼓起舞。小夥子們三五成羣,圍觀的姑娘唱歌,顯示自己的才能,以博取她們的歡心。整個“歌堂坪”完全沉浸在一片愉快、歡樂的氣氛之中。
“歌堂坪”活動完後,“遊神”隊伍將祖先偶像抬回村寨祠堂,供“遊神”隊伍,即參加“耍歌堂”的人們供奉,第二天也如頭一天。
退公。“退公”是“耍歌堂”最後一天,人們在歌堂坪載歌載舞,盡興娛樂之後,總先生公宣佈本屆“耍歌堂”圓滿結束,把各房、姓開始退公,把祖先偶像抬回盤王大廟,按原位供奉,所謂“退公”即整個“耍歌堂”活動宣告結束。
排瑤“耍歌堂”活動歷史悠久,是排瑤紀念祖先、追憶歷史、慶祝豐收、酬謝還願、傳播知識和羣眾性娛樂活動等為一體的最隆重、規模最大的傳統民間活動,成為連南排瑤世代相傳、繼承和弘揚瑤族優秀文化的主要載體。2006年“耍歌堂”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代表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