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八幡山城

鎖定
八幡山城(はちまんやまじょう)是位於日本近江國蒲生郡(今滋賀縣近江八幡市)的一座山城,坐落於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東岸。因其曾經作為關白豐臣秀次的居城而為人所熟知,也稱作近江八幡城。
中文名
八幡山城
外文名
はちまんやまじょう
別    名
江八幡城
所屬地區
日本

八幡山城概要

八幡山城位於滋賀縣近江八幡市的八幡山(海拔283米)南麓,是一座險峻的山城。雖然現存的八幡山只是一座獨立的山丘,但在建城之時,八幡山左右都被琵琶湖所包圍,而南部的平原上設置有城下町,總體的佈局類似於安土城。事實上,八幡山城的城下町就是在安土城被焚燬之後遷建過來的。
時至今日,八幡山城和曾經城下町的一部分——日牟禮八幡宮以及八幡堀一同被日本政府指定為“重要傳統的建造物羣保護地區”。沿八幡掘分佈的城下町也保留了江户時代的建築風格,具有日本傳統水鄉的景緻。
所謂八幡堀,就是豐臣秀次天正13年(公元1585年)築城時環繞八幡山城挖掘的聯通琵琶湖長約6公里、寬15公尺的護城河。當時挖掘八幡掘,除了有加強防守的軍事用途外,也有利用其作為運河運送物資的考慮。

八幡山城歷史沿革

天正10年(公元1582年),織田信長本能寺之變中遇襲身亡,由其主持修建的安土城也隨之毀於戰火。其手下大將羽柴秀吉(後來的豐臣秀吉)不久便在山崎合戰中討平叛亂,並在隨後召開的清州會議中擁立信長嫡孫三法師(織田秀信)為繼承者。羽柴秀吉仍然選定安土城作為三法師的居城,並且責令三法師的監護人織田信雄重建安土城。
但次年爆發的賤嶽合戰使得織田氏的權力開始轉移到豐臣秀吉手中,為了確立自己在近江國一帶的統治地位,豐臣秀吉授予在其紀州攻略、四國征伐中擔任副將立下功勳的養子豐臣秀次近江八幡43萬石的領地(其中秀次20萬石,手下家臣共23萬石),令其在安土城相鄰的八幡山築城,並下令將安土城的城下町移建於八幡山城。
豐臣秀次畫像 豐臣秀次畫像
為了將八幡山城建成近江國的國城,豐臣秀吉親自負責指揮修建工作。在八幡山城完工後,形成了以八幡山城為中心,包括周圍的長濱城佐和山城、水口岡山城在內的統治體系,確保了豐臣氏對近江國軍事、經濟的絕對支配。
豐臣秀次於18歲(公元1586年)進入八幡山城,此後又於天正18年(公元1590年)移封尾張國清州城,取代其入駐八幡山城的是京極高次文祿4年(公元1595年),豐臣秀次因被疑謀反,被豐臣秀吉下令切腹自裁,其原住地八幡山城也被下令廢棄,京極高次也移封往大津城。八幡山城從築城到被廢棄前後不過十年而已。

八幡山城城郭

從現存遺蹟來看,八幡山城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一個是位於八幡山頂部的山城部分,一個是位於兩條山脊之間谷地的居館部分。以軍事功能為主的山城部分與生活工作功能為主的居城部分兩相分離的城堡佈局在日本戰國時代比較常見,近代以來卻很少被採用。
八幡山城航拍圖 八幡山城航拍圖
八幡山城修建的時候正值小牧長久手之戰結束次年,此時豐臣秀吉雖然獲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此時德川家康尚未臣服。所以當時豐臣氏東面戰線仍相當吃緊,所以防禦機能在八幡山城的建設中也得到特別強調。

八幡山城城下町

八幡山城城下町主要是從安土城移建過來的,此外也有一部分來自當地町村移建。八幡山城的城下町採用了以橫向4條大道,縱向12條大道交錯的棋盤式佈局。相比於其他城堡的城下町為了提高防備能力而採用的鋸齒形街道佈局,八幡山城城下町更加體現了以振興商業為第一要務的和平政策理念,再加上此後豐臣氏政權頒佈的樂市樂座政策,使得八幡山城的城下町商業發展迅速,也培養出了江户時期名震全國的近江商人
八幡山城平面圖 八幡山城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