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中国之实。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联合特遣队2000余人分批由天津租界进犯北京,经廊坊之战,伤亡近300人,被迫退回天津。6月17日,联军攻占大沽,7月14日,占领天津。8月4日,联军自天津出发,先后攻占北仓、杨村、河西务、通州等战略要地。14日攻陷北京,而后纵兵抢掠3天,并对北京实行分区占领。此后,继续增兵,自京、津出兵四向攻掠,控制了南至正定、北至张家口、东至山海关、西至娘子关的京津四周要隘。联军初期没有成立联合指挥部,作战时通过司令官联席会议分配任务。8月17日,决定由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任联军总司令。
- 名 称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发生时间
- 1900年5月28日 至 1901年9月7日
- 地 点
- 中国北部(京津冀地区)
- 参战方兵力
- 51755人,51艘军舰(八国联军)
160000人(清军、义和团) - 伤亡情况
- 阵亡约2500人(八国联军)
阵亡约15000人(清军、义和团) - 战争导火索
- 德国公使克林德被刺杀
战争背景
播报编辑
瓜分中国狂潮
中国内政
1898年,光绪帝任用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戊戌变法,因与守旧派对立而失败组境茅。慈禧镇压维新运动,软禁光绪帝于市格雄中南海瀛台。各国同情维新派,协悼台求助康有为、梁启超逃离中国,而慈禧欲废黜光绪帝,但因遭各国反对而不敢付诸行动,令她怀恨在心。加上列强企图瓜分大清帝国,纷纷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也增长了慈禧的仇外情绪。
义和团运动
当时,慈禧信任闭塞愚昧的守旧大臣,听信毓贤之言,相信团民能“刀枪不入”、“枪炮不伤”,可以用来借助排外。慈禧派军机大臣刚毅往涿州视察,但刚毅竟向慈禧奏称“天降义和团,以灭洋人”。因此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慨束嘱号,进入北京城内勤王。
战争起因
播报编辑
1900年4月6日,英、美、德、法公使照会清政府,限两月剿除义和团,否则将派水陆各军驰入直、鲁两省,代为剿平。
1900年4月,义和团刚在北京近郊发展起来,俄罗斯帝国公使就提出镇压,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各国公使也奉本国政府密令,联合照会清朝政府“剿除义和团”,并将舰队聚集大沽口进行威胁。
战争经过
播报编辑
列强调兵
1900年5月,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已无法控制形势,总理衙门也“无力说服朝廷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便策划直接出兵平乱。5月20日,公使团会议,提出调兵来北京。八国在各国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
1900年5月31日,北京东交民巷外国使馆要求加强保护。英、美、法、俄、日、意六国从天津派水兵及陆战队349人登岸,乘火车于当晚抵北京。随后,各国继续向中国增兵,各国军舰24艘集结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联军达2000余人。
1900年6月3日,德、奥派兵83人抵京。
廊坊之役
1900年6月6日前后,八国联合征华计划相继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进攻中国的战争爆发。
北京东交民巷各使馆筑起防御工事,由英国全权公使窦纳乐负责指挥抵抗。使馆区内被围者约3000人,当中2000人为寻求保护之华人,外国男性400人,女性147人,儿童76人。保护使馆的包括409名外国水兵及陆战队员,配备三支机关枪及四门小火炮。使馆内有足够水井及粮食。英使馆内更有小马150匹可供食用。
1900年6月11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2000多人强占火车由天津驶往北京。帝国主义的征华战争,激起义和团坚决抵抗。11日下午,联军到达廊坊南10公里的落垡车站东大桥处,这时埋伏在道路两侧的义和团2000余人,在首领倪赞清的指挥下,手持大刀长矛向火车上的联军发起冲锋。这场战斗又称东大桥之战。 [4]
6月18日下午2时许,义和团向廊坊火车站发起攻击,战鼓声、呐喊声、刀枪撞击声惊天动地,数千名义和团民如潮水般冲向车站。这一仗直到下午4时结束,共打死联军50多人,伤100多人。义和团阵亡500多人,清军阵亡200多人,伤300多人。在廊坊的多次战斗,义和团和清军共打死八国联军62人,打伤332人。廊坊一战后,联军只能选择向天津撤退,等待支援。 [4]
大沽之役
1900年6月中旬,侵华帝国主义海军在沙俄海军将领指挥下,联合进攻大沽口炮台,遭到守军坚决抵抗,清军共击伤击沉敌舰6艘,毙伤敌军200余名。正当战事激烈时,守将罗荣光中弹牺牲,清军失去指挥,大沽炮台失守。
战争导火索
21日,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并且在北京贴出赏文悬赏杀洋人。
清朝宣战
1900年8月中旬,联军2万余人由天津进犯北京。8月中从天津进至北京的部队其实只有七国(当中两国只为象征式的掌旗兵)约一万六千人。分别为:日军八千人,俄军四千八百人,英军(主要由印度人组成,还包括香港及威海卫华人)三千人,美军二千一百人,法军八百人(主要由越南人组成),奥军五十人,意军五十三人。
次日,进抵北仓,受到清军马玉昆、吕本元等部及李来中所部义和团阻击,再次施放毒气,才攻占北仓。但联军付出死伤635人(一说400余人。其中日军近300人)的代价,毒气炮(“列低炮”)也被击毁。 [1-2]
议和谈判
1901年1月15日,奕劻、李鸿章在《议和大纲》十二条上正式签字画押。
1901年5月11日,奕劻、李鸿章照会列强公使,接受四亿五千万两赔款总额的要求。5月23日,德皇威廉二世电召瓦德西回国,并转告各国政府取消他所担任的联军总司令职务。5月26日,清政府照准各国赔偿四百五十兆两,四厘息。1901年8月8日,八国联军从北京撤退完毕。
俄军入侵
义和团运动发生后,列强各国都乘机对中国出兵,进行大肆掠夺。消息传到俄罗斯,沙皇政府认为是侵略中国的大好机会,除积极参加八国联军之外,1900年7月16日,制造了海兰泡惨案,居住在海兰泡的数千名中国人几乎全部被俄军惨杀,泅水逃生的不到百人。17日-21日,俄罗斯侵略军又先后将江东六十四屯居民万余人赶至黑龙江边枪杀或用斧头砍死,剩下的被赶入黑龙江淹死,只有极少人泅水得生。8月28日,俄罗斯军队占领齐齐哈尔,黑龙江将军寿山自杀殉国;9月22日,占领吉林,28日,占领辽阳;10月1日,进入盛京(沈阳)。俄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1900年11月,俄罗斯胁迫奉天将军增祺签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企图把军事占领合法化,企图把俄罗斯独占东三省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因遭中外反对而作废。俄军利用军事占领的机会,大肆掠夺中国东北的金矿、煤矿和森林资源。 [3]
联军暴行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德军、俄军、法军有滥杀、强奸、抢劫、烧毁等非人道暴行。
法国媒体曾刊登回国士兵的陈述:“从北堂我们开向皇宫,修士们跟着我们去……他们怂恿我们屠杀、抢劫……我们行抢都是替教士干的。我们奉命在城中为所欲为三天,爱杀就杀,爱拿就拿,实际抢了八天。教士们做我们的向导。我们进一家就随便拿东西,我们把店掌柜抓了当仆役,教士们把抢来的东西,让他们背着运到北堂去了……”。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下,表面上向列强各国“宣战”,暗地里却破坏义和团运动,向侵略军妥协投降。1900年7月14日天津失陷后,清政府8月7日任命庆亲王奕劻为全权大臣,李鸿章为协办大臣正式向外国列强求和。
战争结果
播报编辑
签订合约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海通道的各炮台;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列强可以在北京驻扎防守使馆的卫队,并在京榆铁路沿线包括山海关在内的12个要地驻扎军队;至少两年内禁止中国进口军火和制造军火的材料;
4.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吏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惩办赞助过义和团运动的"首祸诸臣",在外国人"遇害被虐"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联军伤亡
根据日本参谋本部1904年出版的《明治三十三年北清事变战史》附表卷第十一号表 [6],日方统计的联军伤亡情况如下图所示
上表数据显示联军伤亡共计3411人。
战争评价
播报编辑
俄国记者扬切韦茨基在其《八国联军目击记》中描述天津战役时写到:“整整五个小时联军都被中国人的炮火压在泥里动弹不得”。然而聂士成全家被义和团杀害。所以武器的落后并非失败的真正原因。
战争影响
播报编辑
给中国的影响
政治方面
后来美国向清政府减少了约1千万两白银的赔款。退款主要用于中国向美国派遣公费留学生,清华大学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美国的两次退款,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也涉足于战胜国的地位,因此停止对战败的德、奥赔款支付。
各国都表示愿与中国“友好”,以便用和平的办法维护和扩张其在华利益。所以都紧步美国的后尘,其中英、日、荷三国将庚款余额修改偿付办法。这一方面间接促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另一方面加强了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另外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部分的庚款余额,苏俄也在1920年宣布放弃。
经济方面
中国这时战争不断,内忧外患,早已国库空虚,国民总产值低落,要付清4.5亿的战争赔款只有分期偿还,并且还向有关各国银行借债还贷用以支付赔款,被称为庚子赔款。为了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赔款要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翻一倍多,也使得中国在后来的几十年中的经济跌入低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翻不了身,经济实力极度落后。
《辛丑条约》的赔款数额比较特别,列强要求赔款4亿5千万两,当时中国人口4亿5千万,用意就是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又被要求一律停止科考五年。巨额赔款使中国社会经济更加凋敝,人民生活更加贫困。中国因而彻底掉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文化方面
联军占领北京后,对北京皇城、衙门、官府大肆抢掠,因而造成大量中国珍贵文物、大量的文史资料典籍(其中包括著名的《永乐大典》)和文化遗产(包括故宫、颐和园、西山以及圆明园)的失窃、破坏,损失无法估计!其中仅嵩祝寺一处,丢失镀金铜佛3000余尊,锦绣制品1400件,铜器4300件。就连紫禁城太和殿前存水的铜缸上面的镀金,也被侵略军刺刀刮去,至今刮痕斑斑,这也是联军劫掠北京的铁证。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1403—1408)2100位学者编纂而成的,共22870卷。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已经遭到破坏,后来收藏在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里,1900年被八国联军大肆损毁丢弃,甚至将《永乐大典》书册用于修建工事之用。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360位学者编纂而成的,收集了3461种古籍,共79309卷,全书共7套,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时毁坏一套,1900年又被八国联军毁册数万。翰林院内收藏了许多珍贵图书、孤本、宋版书籍、文史资料和珍贵书画,八国联军把藏书抢掠糟蹋一空。
生活方面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北京,当时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全城禁止随地大小便。这种全城禁止,纯以武力威慑为后盾。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曾见到“另一国人士为了宣扬他们清洁的信条,射杀任何在公众场所便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