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八仙

(道教八位神仙)

鎖定
八仙是中國民間傳説中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
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説法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代吳元泰《東遊記》始定為:鐵枴李(李玄)、漢鍾離(鍾離權)、張果老(張果)、呂洞賓(呂岩)、何仙姑(何瓊)、藍采和(許堅)、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
中文名
八仙
地    區
中國
相關城市
山東省蓬萊市
相關小説
八仙過海
組成人員
鐵枴李、漢鍾離、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

八仙八仙起源

八仙的傳説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種説法。
八仙人物出處不一,時代不同。最初見於史籍且確有其人的,是盛唐初時擅道術之士張果。
五代宋初,關於呂洞賓的仙話傳説流傳甚盛,與道教內丹修煉法的傳播相呼應,兩宋之際即盛傳“鍾呂金丹道”。金元時全真道教興起,為迴應民間信仰及傳説以宣揚其教法,將鍾離權、呂洞賓等推為北五祖。民間傳説、雜劇戲談等便與道教神仙相互演衍,八仙故事流傳益廣,內容益繁富。呂洞賓是八仙形成的核心人物,道教稱之為呂祖,各地道觀,尤其全真道觀祭祀不輟。
八仙的事蹟多散見於唐、宋時書籍中,但尚未形成“八仙”羣體。真正集八人合稱“八仙”的,是在元人創作的雜劇中。這些雜劇中雖都是八位神仙並出,但人名有出入,各家不盡相同。
馬致遠的雜劇《呂洞賓三醉岳陽樓》第四折末《水仙子》,以呂洞賓的口吻,依次介紹八仙道:“第一個是漢鍾離權,現掌着羣仙籙;這一個是鐵枴李,發亂梳;這一個是藍采和,板撤雲陽木;這一個是張果老,趙州橋騎倒驢;這一個是徐神翁,身揹着葫蘆;這一個是韓湘子,韓愈的親侄;這一個是曹國舅,宋朝的眷屬;則我是呂純陽,愛打的簡子愚鼓。”上述八仙,均為男性,沒有後來所傳八仙中的何仙姑,卻多了個徐神翁。
自從明代吳元泰的演義小説《東遊記》一書問世後“上洞八仙”才選定了。吳元泰排定了八仙的順次:一、鐵枴李,二、鍾離權,三、藍采和,四、張果老,五、何仙姑,六、呂洞賓,七、韓湘子,八、曹國舅。這八仙的組成及排名次序,已經與後來所傳八仙完全吻合,説明大多數人接受了吳氏的説法。

八仙八仙的八卦方位

呂洞賓屬於乾金之象。乾卦純陽,故稱純陽老祖,所用寶劍亦曰純陽劍。
鐵枴李屬於兑金之象,以鐵枴為足,鐵屬金,足在下屬陰,表示柔金之象,以別於乾剛之金。
何仙姑屬於坤土之象,她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為柔土。
曹國舅屬於艮土之象,傳説其兄長地下的靈魂附於其身而為惡,將其本人的靈魂囚禁於地下。地下乃土之位,但為剛土,曹國舅最後通過與惡鬼的決鬥,戰勝邪惡,乃復其靈明,皆剛之象。
張果老屬於震木之象,位列正東。因張果老於月宮砍梭欏樹,樹本為剛木,以別於柔木。
藍采和屬於巽木之象,手拿蘭草,草本皆為柔木。
韓湘子屬於坎水之象。小説中有民間大旱,韓湘子為民眾吹簫降雨一節。
鍾離權屬於離火之象。他性情猛悍,寶扇一扇則出火,火燒龍宮等皆鍾離權所為。

八仙八仙簡介

八仙與道教許多神仙不同,均來自人間,而且都有多彩多姿的凡間故事,之後才得道,與一般神仙神聖莊嚴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深受民眾喜愛。八仙中有將軍、皇親國戚、叫花子、道士等等,並非生而為仙,而且都有些缺點,例如漢鍾離袒胸露乳、呂洞賓個性輕佻、鐵枴李酗酒成性等等。八仙也分別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貴、貧、賤。一般道教宮觀都有供奉八仙之處,或是專門建個八仙殿,神明廟會也有八仙出現。八仙也常出現在年畫、刺繡、瓷器、花燈及戲劇中,相傳八仙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會祝壽,所以“八仙祝壽”也成為民間藝術常見的祝壽題材。民間酬神時,也經常上演《醉八仙》或《八仙祝壽》等所謂“八仙戲”。

八仙鐵枴李

鐵枴李在民間傳説中為八仙之首,有的書中稱其姓李,名洪水,鐵枴李,隋朝峽人;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説史略》則説他姓李,名玄;趙翼的《陔餘叢考》中也説他姓劉。有説他是唐玄宗開元、代宗大曆之間人,學道於終南山,一次元神出殼,沒想到肉身為虎所食,只得投身於一個跛乞丐。《歷代神仙通鑑》稱其本來長的十分魁梧,相貌堂堂,在碭山洞中修行。因為約定要參加老君的華山仙會,臨走時對弟子説,倘若元神七日不回返,則將屍殼焚化,然後留下屍殼,元神外遊。不料到了第六天,弟子家中來人報信稱母親病危,弟子無奈就燒了屍殼。弟子回家後不久,李鐵枴的元神迴歸,無處可託,忽見林中有一餓死的人屍,則從其前額腦門進入,站起來之後,才覺不行。鐵枴李趕忙從葫蘆裏倒出老君所贈的仙丹,葫蘆閃出金光,映出一個醜陋的形象,黑臉蓬頭,卷鬚巨眼,右腳還是瘸的。他正在驚訝,身後忽然有人鼓掌,回頭一看,正是老君。情急之下,鐵枴李想把元神跳出,老君制止説:“道行不在於外表,你這副模樣,只須功夫充滿,便是異象真仙。”之後老君授他金箍一道收束亂髮,以根鐵枴助拄跛足。鐵枴李還常背一葫蘆,據説裏面裝有仙藥,降到人間時,專門用來治病救人。

八仙鍾離權

漢鍾離,八仙中名氣僅次於鐵枴李,在八仙中地位較高,元代全真道奉為“正陽祖師”。有關其人物原型,約出現在五代、宋初之際。《宣和年譜》、《夷堅志》、《宋史》等書都有其事蹟的記載,只是後來訛為漢鍾離,才附會為漢代人。《歷代神仙通鑑》、《續文獻通考》等書稱,鍾離權,複姓鍾離,字寂道,號雲房子,又號正陽子。東漢咸陽人,其父鍾離章為東漢大將,其兄鍾離簡為中郎將,後也得道成仙。而唐代確實有位叫鍾離權的人,《全唐詩》錄有他的三首絕句,並附有小傳雲:“咸陽人,遇老人授仙訣,又遇華陽真人及上仙王玄甫,傳道入崆峒山,自號雲房先生,後仙去。”其留世的詩題為《題長安酒肆避三絕句》,其中有“坐卧常攜酒一壺,不教雙眼識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等句。
有關漢鍾離的傳説非常生動。據説有一天,一個巨人大踏步地走進其母內室,大聲説道:“我是上古黃神氏,當托兒於此。”頓時,只見異光數丈如烈火,隨之漢鍾離降生。他一出生就像三歲的小孩一樣大,天生一副福相,頂圓額寬,耳厚眉長,口方頰大,唇練如丹,乳圓臂長。更為奇怪的是他晝夜不聲不響,不哭不吃。一直到了第七天,突然説了一句話:“身遊紫府,名書玉京。”這話讓其父母非常吃驚,因為紫府、玉京是天上玉帝的宮城,以為他是神仙轉世。父母希望他長大成人多掌大權,因此起名“權”。據説鍾離權長大以後,任朝廷的諫議大夫,後來奉召出征吐蕃,戰敗,隱居終南山。在終南山鍾離權遇到東華帝君王玄甫,得到長生真訣、金丹火候及青龍劍法;後來又遇到華陽真人,教他太乙九圭、火符金丹,洞曉玄玄之道;最終在崆峒山紫禁四皓峯得到玉匣秘訣,成了一位仙人。傳説他在唐朝的時候度化了呂洞賓,是道教北五祖之一。鍾離權的形象常常是袒胸露乳,手搖棕扇,大眼睛,紅臉膛,頭上紮了兩個丫髻,神態自若,像個閒散的漢子。

八仙張果老

張果老是八仙中最年邁的仙翁,名“張果”,因在八仙中年事最高,人們尊稱其為“張果老”。歷史上實有張果其人,唐開元年間《唐玄宗敕封仙人張果記》記載其為“邢州廣宗人也”(今河北省廣宗縣張固寨村人),新、舊《唐書》有傳。武則天時,張果隱居中條山,時人皆稱其有長生秘術,他自稱年齡有數百歲,武則天曾派使者前去召見,張果老佯死不赴。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恆州刺史韋濟將其奇聞上奏皇上,玄宗召之,張果又再次裝死,氣絕很久才甦醒,使者不敢進逼。玄宗聞知,再次派徐嶠去邀請,張果只得進京。據説唐玄宗對其傳聞有疑,曾叫善算夭壽善惡的邢和璞給張算命,邢卻懵然不知張的甲子;又有道師“夜光”善視鬼,玄宗令他看張果,他卻問:“張果在哪?”居然對面而看不見。《太平廣記》中載張果老自稱是堯帝時人,唐玄宗問術士葉法善張的來歷,葉法善説:“臣不敢説,一説立死”,後言道,“張果是混沌初分時一白蝙蝠精”,言畢跌地而亡,後經玄宗求情,張果才救活他。
傳説中張果老常揹負一個道情筒,倒騎白驢,雲遊四方,宣唱道情,勸化度人,後來民間的名言“騎驢看唱本”就源於此。其所乘白驢,日行萬里,夜間摺疊如紙,放在箱子裏;白天騎的時候,用水含在嘴裏噴灑一下,就又還原成一頭驢。後人題詩:“舉世多少人,無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

八仙呂洞賓

八仙中流傳故事最多的當數呂洞賓,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為“純陽祖師”,又稱“呂祖”。呂洞賓,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樂鎮)人,原名呂喦("喦”或作“巖”),字洞賓,道號純陽子,又號回道人。呂洞賓為全真道祖師,是中國傳説中著名的仙人及道教的八仙之一,無論在道教還是在民間信仰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全唐詩》、《詞綜》中都收有他的詩作。宋代羅大經的《鶴林玉露》、洪邁的《夷堅志》及《集仙傳》等書對其均有記載。呂洞賓於唐鹹通中及第,曾當過兩任縣令。有説他是九江人,原為唐宗室,姓李,因避武后之禍,易姓為呂,始名紹光,二十餘年科場不第,遂罷舉而縱遊天下,後被鍾離權點化成道。呂洞賓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濃的一個,瀟灑、風趣,為民除暴安良,斬妖除怪,還好酒好色,世間流傳有《呂洞賓三戲白牡丹》的傳説。其傳説既多且雜,但從中也可看出原應是唐代一位慕道的士人,後被人們神化成仙。今天在河南睢縣仍然保留有明兵部尚書袁可立為祭祀呂洞賓而建的袁家山呂祖廟。
傳説呂洞賓的母親要生他的時候,屋裏異香撲鼻,空中仙樂陣陣,一隻白鶴自天而下,飛入他母親的帳中就消失了。呂洞賓出生後果然氣度不凡,自小聰明過人,日記萬言,過目成誦,出口成章,長大後身長八尺二寸,喜頂華陽巾。當襁褓中時,馬祖見到他就説:“此兒骨相不凡,自市風塵物處。他時遇盧則居,見鍾則扣,留心記取。”後來呂洞賓遊廬山,遇火龍真人傳授天遁劍法。64歲時,遊長安,在酒肆遇見一位羽士青衣白袍,在牆壁上題詩,呂洞賓見其狀貌奇古,詩意飄逸,問其姓名。羽士説他是雲房先生,居於終南山鶴嶺,問呂洞賓是否願意跟他一起走。呂洞賓凡心未已,沒有答應。這位雲房先生就是鍾離權。晚上,鍾離權和呂洞賓一同留宿在酒肆中,鍾離權獨自為他做飯。這時呂洞賓睡着了,他夢見自己狀元及第,官場得意,子孫滿堂,極盡榮華。忽獲重罪,家產被沒收,妻離子散,到老後孑然一身,窮苦潦倒,獨自站在風雪中發抖,剛要嘆息,突然夢醒,鍾離權的飯還沒熟。於是鍾離權題詩一首:“黃粱猶未熟,一夢到華胥。”呂洞賓驚道:“難道先生知道我的夢?”鍾離權道:“你剛才的夢,生沉萬態,榮辱千端,五十歲如一剎那呀!得到的不值得歡喜,失去的也不值得悲傷,人生就像一場夢。”於是呂洞賓下決心和鍾離權學道,並經“十試”的考驗,終獲鍾離權授他道法。呂洞賓有了道術和天遁劍法,斬妖除害為民造福。呂洞賓被全真道奉為北方五祖(王玄甫,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重陽)之一。

八仙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有關其身世説法不一。一説她是唐朝人。宋初《太平廣記》引《廣異記》稱有“何二孃”者,是位以織鞋為業的農婦,後因嫌家居太悶,遊於羅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經常採集山果供眾寺僧充齋。一次,遠在四百里外的循州山寺僧來羅浮山寺,稱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採摘楊梅果子,經查實那天正好是二孃採果的日子,再加之大家又不知二孃從何處採來這眾多山果,便認為二孃即為循州山寺採果之仙女,從此二孃遠近聞名,她也藉此不再寄居山寺了。一説她是宋朝人。宋代的一些文人筆記多稱她為北宋永州(零陵)人,有稱她幼遇異人,得食仙桃成仙。有稱她放牧於郊野,遇異人送仙棗,食後而成仙。宋人筆記中還記載了何仙姑一些為人占卜休咎、預測禍福的事蹟,一時士大夫及好奇者爭先前往彼處占卜。
《續通考》説何仙姑為唐武則天時廣東增城縣人,出生時頭頂出現六道毫光,天生一副“仙科”,13歲時在山中遇一道士,吃了道士一隻仙桃,從此不飢不渴,身輕如飛,並可預見人生禍福。後來她應召進京,但途中離去。另有傳説何仙姑原名何秀姑,出生時紫雲繞室。從小智慧敏捷,聰敏過人。15歲時,夢見神人教她食雲母粉,於是輕身如飛,往來於山頂之間,每天早上外出,晚上採山果孝敬母親。後來辟穀,言語異常。武則天聽説後,派使者召請,中途不知所蹤,有人説在唐中宗時八月初八飛天。還有一種説法是,何仙姑遇到的道士為仙人呂洞賓,後來呂洞賓度其成仙。

八仙藍采和

八仙中有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名叫藍采和。南唐沈汾《續仙傳》、宋初《太平廣記》、陸游《南唐書》等書均載有他的事蹟,為唐末至五代時人。藍采和居無定處,四海為家,其行為怪僻,貪杯喜唱,平時穿一身破藍衫,一隻腳穿靴,另一隻腳則光着。更不近常情的是,夏天他穿棉衣,冬天卻躺卧雪中而全身冒熱氣(《續仙傳》)。平時他手持三尺有餘的大竹板,一邊打着竹板,一邊踏歌而行,沿街行乞。他唱的歌很多,大都是觸景而生,不僅令世人覺得高深莫測,而且頗具仙意。其一雲:“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紛紛來更多。朝騎鸞鳳到碧波,暮見桑田生白波。長景明暉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嵯峨。”藍采和行為癲狂,有人施錢給他,他大都送給貧苦人。
另有傳説藍采和本是赤腳大仙降生,不停的周遊天下。有人在童年和老年時都看到過他,他容貌依舊。後來他踏歌於濠梁酒樓乘醉,有云鶴笙簫聲,忽然輕升雲中,拋下靴衫腰帶板拍,冉冉而去。

八仙 韓湘子

唐韓湘子,字清夫,是古代中國民間傳説故事中的八仙之一,有説他是唐朝韓愈的侄孫。韓湘子擅吹洞簫,拜呂洞賓為師學道,相傳道教音樂《天花引》為韓湘子所作。
傳説韓湘子是一位手持長笛的英俊少年。漢丞相安撫有一女兒,名叫靈靈,才貌雙全。已許配韓湘。但是漢帝想把她婚配與皇侄,安撫堅決不同意。漢帝大怒,將韓湘子罷官發配。靈靈悲鬱而死,韓湘子投生為白鶴,白鶴受鍾離權和呂洞賓的點化,又投生為昌黎縣韓會之子,乳名湘子,幼年喪父,由叔爺韓愈撫養。長大後韓湘子得鍾、呂二仙傳授修行之術,但韓愈極力反對,韓湘子因此而出家,隱居於終南山修道,得成正果,列八仙之一。韓湘子屢次化形,度化他的叔爺韓愈,但韓愈多次不悟。後來,韓愈被降官到潮陽,路經藍關,雪擁不前,凍埋雪中,韓湘子趕來相救,並指點度化。韓愈最終感悟,也修道成仙。

八仙曹國舅

排名八仙之末的曹國舅,出現的時間最晚,流傳的仙話也較少。其身世、説法大同小異,都和宋仁宗的曹皇后有關。《宋史》有傳,曹佾,字公伯,曹彬之孫,曹皇后的弟弟。他性情和易,通曉音律,喜愛作詩,封濟陽郡王,身歷數朝而一帆風順,年72而壽終。《神仙通鑑》雲:曹國舅天性純善,不喜富貴,卻慕戀於仙道,其弟則驕縱不法,恃勢妄為,曹國舅對其惡行深以為恥,遂入山修煉,遇鍾離權、呂洞賓而收他為徒,很快曹國舅修成仙道。《東遊記》中所述曹國舅與上略同。
傳説曹國舅頭戴紗帽,身穿紅袍官服,手持陰陽板(玉板),與其他仙人的打扮迥然不同。他隱跡山岩時遇到了鍾離權和呂洞賓兩位仙人,他們問:“聽説你在休養,所養的是什麼呢?”答道:“養道。”仙人又問:“道在哪裏?”曹國舅舉手指天。二仙又問:“天在哪裏?”曹國舅用手指心胸。二位仙人笑着説:“心即是天,天即是道,你已經頓悟道之真義了。”於是傳授他還真秘術,點化指引他登仙。還有一種説法,説曹國舅他出家時皇帝賜他一塊金牌,後來過黃河時沒有船費,就以此抵押,恰好遇到了呂洞賓與他同遊,因此悟道而名列“八仙”。

八仙八仙過海

八仙過海是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於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相傳白雲仙長於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聖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枴李(或呂洞賓)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起源。
民間傳説鐵枴李拋下自己的法器鐵枴(或説葫蘆),漢鍾離扔了芭蕉扇,張果老放下坐騎“紙驢”,其他神仙也各擲法器下水,橫渡東海。由於八仙的舉動驚動龍宮,東海龍王率領蝦兵蟹將前往理論,不料發生衝突,藍采和被帶回龍宮(亦説法器被搶)。之後八仙大開殺戒,怒斬龍子,而東海龍王則與北海、南海及西海龍王合作,一時之間驚濤駭浪。此時曹國舅拿出玉板開路,將巨浪逼往兩旁,順利渡海。最後由南海觀音菩薩(或説如來佛)出面調停,要求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之後,雙方才停戰。
因為八仙鬧過海,後來沿海人們大都有“七男一女不同船”的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