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八一式馬步槍

(軍事武器槍械)

鎖定
八一式馬步槍是一種手動式步槍,於1939年由八路軍總部軍工部技師劉貴福組織研製。
該槍的特點是體積小、射擊準確、外觀漂亮。槍管上的瞄準星被彭德懷譽為“天下第一準星”。最突出的是槍上可自動展開又能固定的三稜刺刀。它的凹進樣式易使血外流,刺殺後容易拔出,經過淬火後增加了強硬度,不用時反貼在槍管上,肉搏時按動鍵鈕一甩就可迅速自行固定,這樣對爭取時間、爭取白刃戰的勝利至關重要。而且在行軍時,不會有明顯的刃面反光,有利於隱蔽。
中文名
八一式馬步槍
原產國
中國
主要用户
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
作    者
劉貴福
設計年代
1939年
生產時間
1940年-1945年
別    名
無名式馬步槍
裝備時間
1940年8月

八一式馬步槍簡介

該槍造好後及時送往延安第一屆“五一”工業展覽會,因還沒有取名,暫時就叫它“無名式馬步槍”。毛澤東參觀時看了這枝槍後,親手拿起來拉動槍栓,瞄了瞄準,高興地對陝北工業局長李強説:“我們自己也能造槍了。這個槍使用方便、造得好。很漂亮啊。要創造條件多生產,支援前線。” 在展會的閉幕會時進行的評獎會上,“無名式馬步槍”獲甲等產品獎,製造步槍的邊區機器廠獲特等獎單位稱號,“無名式馬步槍”的主要設計者劉貴福榮獲特等勞動英雄稱號。
1940年7月,八路軍總部軍工部部長劉鼎帶着新槍到八路軍總部彙報時,受到彭德懷、左權等首長的肯定和讚揚。正好趕上8月1日,“無名式馬步槍”才正式命名為“八一式馬步槍”,從1940年8月到1945年,共生產了近9000支“八一式馬步槍”,1940年8月裝備八路軍
八一式馬步槍

八一式馬步槍背景介紹

1938年3月,中共中央軍委為發展陝甘寧邊區的軍事工業,同時考慮到工廠的安全,把陝甘寧邊區機器廠遷到茶坊(今延安市安塞區沿河灣鎮茶坊村),故又稱茶坊兵工廠。工廠分為東廠和西廠,其中東廠為槍械修造部,由劉貴福負責,主要工作為修配槍械和籌備自造步槍。
為貫徹隨後上級自造步槍的指示,劉貴福構思了一種新槍,並和孫雲龍等人立即設計製作模具和樣槍。他們以捷克式卡賓槍(馬槍)為基礎,在不影響槍支基本性能的前提下,根據八路軍的作戰特點,大膽簡化步槍零件,並且立足手工製作,以便於大量生產。沒有深孔加工設備,他們就在車牀上用深孔鑽加工;沒有拉來復線機,就用冷擠壓法拉出膛線。最有創意的是設計了新的摺疊式三稜刺刀,直接連在槍上,平時貼於槍桿,肉搏時按動鍵鈕一甩,便可自動展開,便於刺殺。經過幾個月的研究、設計、加工、檢驗、總裝,劉貴福等人於1939年4月25日製造出樣槍,經過試驗,性能良好,並於1939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在陝甘寧邊區工業展覽會上以“無名式馬步槍”的名義參展。在5月12日的展覽會閉幕式上,這款無名式馬步槍因“製造精巧、適於當前實用,對國防工業有特殊貢獻、對邊區工業有特殊貢獻”,被授予甲等產品獎,陝甘寧邊區機器廠被評為特等獎單位,劉貴福被授予“特級勞動英雄”稱號。 [1] 

八一式馬步槍生產

1939年4月底,陝甘寧邊區機器廠槍械修造部遷至安塞縣郝家岔村,專門生產“無名式馬步槍”。6月初,他們生產出第一批“無名式馬步槍”,進行壽命測試時連打200發子彈。
7月,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派一批幹部、技術骨幹,支援位於晉東南太行山區的八路軍總部軍工部,就地組織新步槍生產。劉貴福任第三連連長,帶着他設計製造的無名式馬步槍,於10月到達軍工部,先後擔任軍工部技師、軍工部一所(黃崖洞兵工廠)副所長。 [1] 

八一式馬步槍改進

1940年5月,八路軍總部軍工部部長劉鼎根據上級要求,並結合八路軍長期堅持山地游擊戰、近戰、白刃戰的需要,提出了關於新步槍的設想,交給了劉貴福組織設計。
劉貴福接領任務後,吸收當時步槍的優點,尤其對無名式馬步槍中摺疊式槍刺進行了改進,於1940年7月,試製出新步槍及槍刺。該槍體積小,射擊準確;護手和準星是重新設計的;其新式三稜刺刀,底部為正方形,連接穩固,槍刺以無名式馬步槍的設計為基礎,改有血槽,經過淬火又增加了強度;平時刺刀反貼於槍管上,肉搏時按動鍵鈕一甩,可自動展開固定。太行山區接近前線,制槍的金屬零件全部都採用日偽的鐵軌制作,槍托採用山區核桃木,原材料供應充足,這兩方面優勢使槍的質量和產量都有了充分的保障。 [1] 

八一式馬步槍命名

劉鼎立即帶着新槍到八路軍總部彙報時,受到彭德懷、左權等首長的肯定和讚揚,即責令軍工部:迅速組織力量,按圖紙統一批量生產,分發各根據地。當天正好趕上8月1日,“無名式馬步槍”被正式命名為“八一式馬步槍”。八一式馬步槍從1940年8月到1945年,共生產了近9000枝,從而成為中共領導的抗日根據地製造量最大、使用最廣泛、性能最好的制式步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