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八一南昌起義軍三河壩戰役遺址

鎖定
八一南昌起義軍三河壩戰役遺址是一處革命紀念景點,位於廣東大埔縣西部三河鎮汀江梅江梅潭河匯合處的韓江源頭東岸。
中文名
八一南昌起義軍三河壩戰役遺址
地理位置
廣東大埔縣西部三河鎮汀江、梅江、梅潭河匯合處的韓江源頭東岸
座南向北,背倚重迭青山,面朝浩翰韓江,左下側為三河鎮圩市,右側可遠眺當年"八一"起義軍作戰指揮部——東文部的"田氏宗祠".筆枝尾山居高臨江,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總面積達18萬平方米。溯汀江北上,可到福建的長汀、上杭;沿梅江西航經梅縣可到江西贛南一帶;沿梅潭河東往到福建閩南的九峯等地;順韓江而下通潮州、汕頭。舊稱"西通兩粵、北達兩京",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1927年10月1日至3日,朱德執行前委決定,指揮"八一"南昌起義軍二十五師、第九軍教育團以及大埔農軍共3000多人,於大埔三河壩阻擊尾追之敵。與國民黨錢大鈞部等3萬多敵人,於東門部、筆枝尾山、龍虎坑、天子岌、梅子崬等陣地浴血奮戰,筆枝尾山為南昌起義軍主要陣地。10月3日,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為保存有生力量,朱德與周士第、李碩勳等決定部隊撤出戰鬥,次第掩護,東撤饒平。七十五團第三營為掩護部隊撤退,於筆枝尾山頂與敵肉搏,營長蔡晴川與全營戰士壯烈犧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