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兩黨制

鎖定
兩黨制是資本主義國家中實行兩個主要政黨交替壟斷政權的制度。早在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議會中就形成了兩個政治派別:輝格黨和託利黨。兩黨交替執掌政權。後來形成一種制度,流行於英美等國。採用兩黨制的國家,通常由在議會中,特別是下議院中佔有多數議席或在總統選舉中獲勝的一個政黨作為執政黨組織政府(內閣),代表資產階級整體利益,以國家的名義行使階級統治權。在議員或總統的競選中失敗而不參加政府的另一政黨,則作為反對黨,監督政府的政策實施,牽制其行政活動。實行兩黨制的國家,有的還有其他政黨,但勢力很小,不能影響兩黨輪流執政。兩黨制同資本主義的民主制是相適應的,是資產階級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鞏固資產階級專政的一種手段。 [1] 
中文名
兩黨制
外文名
Two-party System
機    制
兩黨輪流執政
代表國家
英國、美國

目錄

  1. 1 起源
  2. 英國
  3. 美國
  4. 2 多黨制
  5. 形成
  6. 因素

兩黨制起源

兩黨制最初產生於十七世紀的英國,當時在議會中有兩個政黨:一個是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的輝格黨(後改稱自由黨);一個是代表地主階級和封建貴族利益的託利黨(後改稱保守黨)。兩黨交替執掌政權,後來逐漸形成一種制度,被美國等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相繼採用。仍流行於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等國。實行兩黨制的國家,通常是每隔幾年進行一次議會選舉或總統選舉,由在議會中獲得多數議席或當選為總統的一個政黨組織政府,成為執政黨;競選失敗的另一個政黨成為反對黨,不參加政府,只監督或牽制執政黨的活動。兩黨制又有兩種類型:一種以英國為代表的議會內閣制的兩黨制,其特點是一般由在議會中特別是下議院中佔有多數議席的政黨作為執政黨,它不僅掌握行政權力,而且掌握立法權力;另一種以美國為代表的總統制的兩黨制,其特點是通常由在總統選舉中獲勝的一個政黨作為執政黨,它雖然掌握行政權,但不一定同時掌握立法權,具有立法權力的議會下議院的多數席位很可能被在總統競選中失敗的另一黨佔有。兩黨制是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種表現,實質上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是掩蓋資產階級專政本質的一種手段。實行兩黨制的國家,除對立的兩大政黨之外,還存在着一些較小的黨派,如美國除民主、共和黨外,還有共產黨、社會黨、社會勞工黨、社會主義工人黨;在英國,除保守黨和工黨兩大政黨外,還存在自由民主黨等若干別的政黨,甚至還存在威爾士民族黨、蘇格蘭民族黨等地方性的政黨,而這些較小的政黨,在議會或總統選舉中,均無法同兩大主要政黨相抗衡,在政治生活中也不能與之相提並論,甚至還經常受到兩大政黨的排擠和分化瓦解,因此,在英美,雖有多個政黨存在,但是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始終由兩個最大的政黨(在英國是保守黨和工黨,而美國兩個最大的黨是民主黨和共和黨)通過競爭交替組織政府,輪流執政。其他政黨無法與兩大黨抗衡;同時,兩黨執政也無需它們的支持;因而,其他政黨基本上無緣進入政府,即使執政黨出於某種目的或發於善心起用其他政黨人士入閣,也不能稱之為聯合政府。所以,在理解兩黨制的時候,不能簡單認為實行兩黨制的國家只有兩個政黨,也不能認為一個國家存在兩個政黨就是兩黨制。兩黨制是指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政治上存在着舉足輕重而又勢均力敵的兩個政黨,它們通過控制議會的多數席位或爭取總統選舉的勝利,用輪流上台的方式交替組織政府。只要保持兩黨制的基本因素不變,即國家制度、政治體制和選舉制度不變,兩黨競爭,輪流執政的局面還將長期存在下去。這也是美國長期以來政局一直比較穩定,經濟穩步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政治平衡.

兩黨制英國

英國是內閣制國家,兩大黨靠競選爭奪下議院議員席位,獲多數席位的政黨為執政黨,其領袖擔任內閣首相,組織對議會負責的內閣,另一大黨作為法定的反對黨而存在。
以英國為代表的議會內閣制下的兩黨制
1、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A:輝格黨與託利黨先後交替執政時期;B:託利黨和輝格黨演變成保守黨和自由黨;C:工黨取代自由黨的地位;
2、英國議會內閣制中兩黨制的特點:A:兩黨的活動圍繞議會選舉展開,執政黨不僅掌握行政權,也掌握立法權;B:兩黨採取集中制。

兩黨制美國

1847年美國著名畫家湯姆斯·納斯特繪製的一幅象與驢壓蹺蹺板遊戲的漫畫,“象”代表共和黨,“驢”代表民主黨。這幅漫畫的寓意是美國由兩個政黨一上一下輪流執政,共和黨和民主黨人看了這幅畫,不但沒反對,相反還讚賞。他們解釋説,大象穩重,毛驢倔強。從此共和黨和民主黨的黨徽便分別為象和驢。每逢大選之年,兩黨的支持者也常常舉着“象”、“驢”的標牌來進行競選宣傳,“象驢之爭”便由此而來。 美國是總統制國家,兩黨制主要表現在總統選舉上,競選獲勝的政黨為執政黨,失敗者為在野黨。
以美國為代表的總統制。它是到了19世紀50年代,才形成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對立。美國總統制下的兩黨制的
特點:
1、兩黨制主要表現在總統競選上:A: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腦,掌握行政實權。B:兩黨在議會中席位的多少與執政黨和非執政黨的地位無關。
2、美國的兩黨制組織結構鬆散,沒有嚴格的投票紀律。

兩黨制多黨制

多黨制是指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存在着三個以上的政黨,其中沒有一個政黨能長期保持絕對優勢,需要靠選舉時的偶然勝利或與其他政黨結成聯盟以組織政府。法國是典型的多黨制國家之一。不少人認為,法國由於實行多黨制,在議會中不能形成一個佔多數席位的政黨,內閣只能聯合組成,政策很難統一,因而政局也不穩定。除兩黨制和多黨制外,還有一黨制,一度盛行於德國、意大利法西斯猖獗時期,主要為一部分新獨立的第三世界國家所採用。社會主義國家的政黨制度,不論其形式如何,都是與傳統政黨制度在本質上並不相同的新的政黨制度。一種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一黨制,如前蘇聯,只有一個政黨即共產黨存在。另一種是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如中國所實行的政黨制度。形成不同政黨制度的原因,首先取決於一國內各階級各階層的力量對比,以及各種政治力量集結或分化組成政黨的狀況;其次,不同的選舉制度也對不同的政黨制度起了促成和鞏固的作用。

兩黨制形成

實現資產階級兩黨制度的基本前提條件是,在多數資產階級政黨中存在兩個佔據壟斷地位並且大體上勢均力敵的核心政黨,兩者同時得到社會主流地位的中上層資產階級認可,在共享同一統治基礎的的同時以不同政策爭取選民支持,通過競選奪取議會中多數組閣或當選總統。
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現存的政黨制度屬於典型的兩黨制。值得注意的是,冷戰前後不同時期的兩黨制本身也在不斷變化,所以在薩利托等人後來的系列研究中,又將西方政黨中典型“兩黨制”依照意識形態的兩極化程度,細分為意識形態兩極化較低的多黨制——“中度多元主義”、意識形態兩極化程度較高的多黨制——“兩極化多元主義”。

兩黨制因素

為什麼會形成如此穩定的兩黨競爭體制,而別的政黨無法插手政治呢?
據西方政治學者分析,主要緣自下列因素:
制度因素
英美兩黨制均產生於相對多數選舉制,這種選舉制度有利於兩大黨而不利於第三黨的建立和生存。此外,美國的單一行政長官制也有利於兩黨的形成和發展。總統職位通過總統選舉產生,而不受各政黨在國會佔有席位多少的影響,總統選舉人團的產生是“勝者全得”,要麼獲勝,要麼失敗,因而引起政黨的兩極化。在美國,由於聯邦制的特點,各州州長、各州議會的選舉均採用相對多數制,這也有利於鞏固兩黨制。
歷史因素
兩黨制是美國社會結構利益雙元性的產物,美國建國初期以來每次重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衝突幾乎都是二元、兩面的。圍繞憲法的批准出現的東部商業利益和西部農業利益之爭導致了聯邦黨人與反聯邦黨人的產生。經濟利益之爭也導致南北方圍繞奴隸制及其種植園經濟而產生分裂,由此形成兩大陣營。20世紀城鄉利益的衝突又是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交鋒的重要因素,等等。
社會因素
英美兩國選民觀點中庸、適度、不走偏激,善於妥協,視政治為妥協的藝術。兩國的政治文化接受了妥協的必要性、短期實用主義的明知性以及避免僵硬教條主義的務實性。另一方面,在兩國社會的根本目標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主要方式問題上存在廣泛的共識。大多數國民認可洛克和麥迪遜關於個人自我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擁有私有財產權利的觀點,很少有人主張生產資料公有制。因此,政黨之爭不在於選擇公有制或私有制,而在於怎樣分配資源和財富問題。
參考資料
  • 1.    鄒瑜.法學大辭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