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两栖坦克

具备水陆两栖机动能力的特种作战车辆
两栖坦克属于特种坦克的一种,依靠自身浮力实现水面漂浮,并通过独立推进器进行水面机动,适用于江河、湖泊及浅海水域环境。其主要作战任务包括登陆作战、沿岸警戒和滩头突破,机动性是其发挥战术效能的核心要素。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均装备此类坦克,在诺曼底登陆战役等历史事件中展现了突破防御阵地的实战价值。现代两栖坦克通过船坞登陆舰协同和烟雾隐蔽装置,实现与步兵战车、炮兵火力的多维协同作战。 [2-4] [6]
分类定位
特种坦克子类 [5]
机动方式
履带陆行/螺旋桨或喷水推进 [2] [5]
动力装置
柴油机或燃气轮机 [1] [6]
作战任务
登陆突击/滩头警戒 [2-3]
首装时间
英国1942年(谢尔曼DD型) [4]
防护配置
烟幕弹发射器/防浪板 [1] [6]

设计特征

播报
编辑
车体采用船型结构设计,配备可开合防浪板以减少水上航行阻力,炮塔可实现360度旋转且主炮具有俯仰调节功能。63A式两栖坦克模型显示其履带与车轮采用联动机构,在陆上最大时速达65公里,水上推进器使其航速超过14节。部分型号通过加装水喉设备扩展深水行动能力,与仅能在浅水区行进的中型坦克形成差异化设计。 [1-2] [4]

作战应用

播报
编辑
在2022年解放军抢滩演练中,两栖坦克以三路纵队实施泛水编波冲击,依托烟雾装置规避炮火拦截,完成滩头工事摧毁任务。诺曼底战役期间,美军第79装甲师的谢尔曼两栖坦克突破德军雷区,为后续部队开辟登陆通道。通过陆海协同训练,两栖坦克部队可将海上航渡速度提升50%。 [2] [4] [6]

战术协同

播报
编辑
南京军区2012年演练显示,两栖坦克与05式两栖突击车组成立体登陆梯队,在航渡阶段实施队形变换,突击阶段配合武装直升机进行火力压制。美国海军陆战队将AAV-7A1两栖突击车作为伴随支援装备,承担人员输送与反装甲协同任务。 [6]

型号演进

播报
编辑
英国在二战期间开发的谢尔曼DD型采用帆布浮筒结构,水上时速仅6节。现代63A式升级为铝合金焊接车体,配备105毫米低后坐力炮和激光测距仪。俄罗斯PT-76两栖坦克保留浮渡能力的同时,增加热成像观瞄系统和反应装甲模块。美国EFV远征战车项目虽终止,但其喷水推进系统达到46公里/小时航速记录。 [1] [4-5]

训练体系

播报
编辑
第79装甲师开创了两栖坦克专业化训练模式,包含深水机动、浪涌环境射击等特训科目。我军现行训练大纲规定,乘员需完成模拟器操作和实弹登陆演练方可获得作战资质。北约联合演习数据显示,经过协同训练的两栖坦克部队,滩头突破效率比未受训单位提升。 [4] [6]

技术局限

播报
编辑
受浮力限制难以安装重型装甲,车体正面防护等效均质钢装甲不超过50毫米。水上射击精度受波浪影响显著,63A式在三级海况下命中率下降至陆上水平的4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