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兩廣縱隊

鎖定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支野戰部隊,是由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北撤山東的部隊發展起來的,隸屬華東野戰軍,後劃歸第四野戰軍,編為第24師,1950年劃歸廣東軍區,番號撤銷。 [1] 
中文名
兩廣縱隊
外文名
兩廣縱隊
性    質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支野戰部隊
隸    屬
華東野戰軍
發    展
1950年劃歸廣東軍區

兩廣縱隊歷史沿革

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兩廣縱隊是一個傳奇。它的前身主要是赫赫有名的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廣東省東江地區創建和領導的一支人民抗日軍隊。在日本投降後的《朱總司令命令岡村寧次投降》的命令中,曾將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與華北聶榮臻、華東陳毅、鄂豫兩省李先念將軍並列,作為廣東地區日軍的受降代表。1946年,東江縱隊奉命北撤山東後,成立了兩廣縱隊,參加了豫東、濟南、淮海和解放廣東的戰役,譜寫了一曲曲勝利的戰歌。
提起東江縱隊,首先要提的人就是曾生。
曾生1910年出生於今深圳市龍崗區的一個澳大利亞華僑家庭,童年時先後在當地和香港上小學,1933年考入中山大學。在1935年的“一二•九”運動中,他還率領中大學生示威遊行,把廣東省教育廳的牌子拆了下來,扛回中大。此事被當時的廣東地下黨認為是“過激行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8月擔任香港海員工會組織部長,組織香港海員進行離船罷工等形式的抗日鬥爭。1938年初任中共香港海員工委組織部長、書記。1937年,抗戰爆發,日軍七萬大軍於10月12日發起進攻廣州的戰役,八路軍駐港負責人廖承志召集中共香港市委書記吳有恆和中共香港海員工會書記曾生開會,決定由曾生回廣東組建抗日遊擊隊。1938年4月,曾生任中共廣東省委候補委員。
曾生帶領一批同志回到廣東後,1938年 12月出任惠寶人民抗日遊擊總隊總隊長,在惠寶沿海地區開展抗日遊擊戰爭,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此時,宋慶齡、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梁漱溟、茅盾、夏衍等眾多名人還滯留香港。在周恩來的急電下,廖承志主持了將這些文化名人和愛國民主人士營救出港的任務,曾生奉命率抗日遊擊隊配合接應。在此後的三個多月時間內,曾生率領的隊伍從香港接出了800多名文化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英、美、印籍國際友人100餘人,港、澳進步學生1000多人,還有國民黨第七戰區司令長官餘漢謀的夫人上官賢德等,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表揚。鄒韜奮還為曾生題詞“保衞祖國為民先鋒”,並在一旁題識曰:“曾生大隊長以文士奮起,領導愛國青年組成游擊隊,保衞祖國,駐軍東江。韜從文化游擊隊自港轉移陣地,承蒙衞護,不勝感奮,敬書此奉贈,藉表謝忱。”
港九淪陷後,曾生又出任廣東人民抗日遊擊總隊副總隊長、總隊長,領導東江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建立東江抗日遊擊根據地,與日軍和頑軍進行了多次艱苦卓絕的戰鬥,使東江人民的抗日武裝不斷髮展壯大。
1943年12月2日, 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 江縱隊(簡稱東江縱隊)成立,曾生出任司令員。東江縱隊還深入港九敵後,挺進粵北山區。
日本宣佈投降時,東江縱隊已擁有武裝人員1萬多人,根據地和游擊區總面積約6萬平方公里,覆蓋人口400餘萬。抗日戰爭期間,東江縱隊斃傷日偽軍近萬人,牽制了日軍大量兵力,為發展華南敵後抗戰和取得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1] 

兩廣縱隊北撤山東

1946年7月5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我黨同意將廣東、廣西、蘇南、湖南和湖北等八省解放區讓岀,廣東抗日隊伍中的2400人以東江縱隊的名義奉命北撤山東,北撤前,還在廣東各地原解放區和游擊區內留下部分武裝。
1946年6月30日,北撤部隊2400人登上三艘美軍運輸艦,不少沒有安排北撤的同志也上了船。幾十年後曾生在回憶錄中寫道:“按北撤協議,規定以東江縱隊名義北撤兩千四百人,但經我們做了美軍負責運輸的指揮官德臣上校的工作,他同意只要船裝得下,可以不受兩千四百人的限制,所以一批已安排復員,但又堅決要求北撤的戰士也隨同登了船,到煙台後統計,我們實際北撤的人數是兩千五百八十三人。”
臨行前,幹部戰士唱起了《北撤進行曲》:“為了廣東的和平呀,我們要離別戰鬥的家鄉,我們要走上新的路程,漂洋過海到遙遠的北方。當無數羣眾送別我們,好像那母親掉下眼淚,多年的戰友送別我們,好像兄弟説不出話來。願我們大家都平安呀,讓我們牢牢地各守崗位,不管反動派瘋狂掙扎,我們要戰鬥到勝利的明天。”氣氛極為雄渾悲壯。
經過五個晝夜的航行後,北撤部隊抵達了我軍控制的山東煙台,受到了煙台帶和當地駐軍的熱烈歡迎。隨後,中共華東局和新四軍兼山東軍區都派出代表團前來慰問。陳毅和張雲逸、劉伯承、鄧小平、賀龍、蕭克等分別發來賀電。北撤部隊到達山東解放區後,1400餘人進華東軍政大學等學校學習,其餘人員編成東江縱隊教導團。隨後,曾生率大部分幹部去華東軍政大學學習,曾生兼任副校長(張雲逸任校長)。
1947年3月,中共中央決定以東江縱隊為基礎,成立兩廣縱隊,為將來解放兩廣和華南創造更有利的條件。1947年8月1日,兩廣縱隊正式在山東省惠民縣成立,隸屬華東野戰軍, 由東江縱隊、萊蕪戰役國民黨軍廣西籍俘虜和山東翻身農民組成。全縱隊下轄三個小團和教導總隊,共4800多人。曾生任司令員,雷經天任政治委員,林鏘雲任副政治委員,姜茂生任參謀長,楊康華任政治部主任。
雷經天是廣西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南昌起義和百色起義,曾任右江蘇維埃主席,後隨紅一方面軍長征到陝北,任陝甘寧邊區最高法院院長。抗戰勝利後,雷經天率部到東北,1946年初調任中共晉察冀中央局秘書長。能和這樣一位老革命一起工作,曾生自然十分高興。
兩廣縱隊成立後,展開了緊張的訓練,部隊的軍政素質明顯提高。1947年11月10日, 兩廣縱隊由濱縣曹家橋村一帶駐地出發,正式踏上了解放戰爭的征程。 [1] 

兩廣縱隊塵戰華東和淮海

1948年5月30日,兩廣縱隊奉命南渡黃河參加豫東戰役。在我軍攻城集團圍攻開封期間,國民黨邱清泉和區壽年兩兵團奉命增援。 兩廣縱隊和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共四個縱隊對敵兩兵團實行分割。此時,邱清泉兵團企圖與區壽年兵團對我軍實行兩面攻擊。兩廣縱隊緊急奉命守備杞縣縣城,阻擊邱清泉兵團。
杞縣是李自成起義軍大將紅娘子和李巖起兵的地方,城區面積只有1平方公里左右。兩廣縱隊和臨時配屬給其的一個師,經受了邱清泉重兵兵團的多次猛攻,敵軍在多次進攻失敗後,集結了三個旅的重兵再次向兩廣縱隊進攻。最後,在敵軍多次猛攻下,部隊傷亡慘重,在上級同意下撤出了杞縣。兩廣縱隊雖然沒有守住杞縣,但贏得了兩天時間,保證了兄弟部隊全殲區壽年兵團。隨後,兩廣縱隊又投入到圍攻邱清泉兵團的戰鬥中。最後,由於敵 方重兵集團臨近,我軍主動撤轉,勝利結束了豫東戰役。在這次戰役中,兩廣縱隊共殲敵1300多人,自身犧牲和受傷近300人。
1948年9月,華東野戰軍決定發起濟南戰役。兩廣縱隊的任務是獨立擔負攻克位於濟南西南約20多公里的長清縣城的任務。敵軍在長清縣城留有2000人的完備部隊,還有堅固的工事。華東野戰軍還給兩廣縱隊配備了一個特務團、一個警衞團和一些部隊。由於準備充分,兩廣縱隊只用了90分鐘就突破了敵人的城防工事,一舉攻入城內,迅速與敵軍進行巷戰。
激戰後,兩廣縱隊全殲守敵,提前三天半攻佔長清縣城,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攻 佔長清縣城後,兩廣縱隊作為預備隊,加入了濟南戰役的攻城集團,主要任務是守備濟南飛機場。
1948年底,淮海戰役打響後,曾生率領兩廣縱隊,奉命和華野三縱及冀魯豫軍區部隊一起,在魯西南一帶偽裝主力,迷惑敵人。戰役發起後,兩廣縱隊和中野四縱圍殲了敵方孫元良兵團。隨後,曾生率領兩廣縱隊參加了徐南阻擊戰,頂住了孫元良兵團絕對優勢的兵力和猛烈而連續的進攻。在戰鬥最緊張的時候,為了堵住敵人突擊的一個口子,兩廣縱隊甚至連文工團都拉上了戰場,以至於後來華東野戰軍在《淮海戰役實施經過》中記載:“尤以盧村寨激戰最烈,工事大部被毀,我擊退敵多次 衝鋒終為廣縱英勇守住。”
隨後,兩廣縱隊還參加了追擊徐州之敵,並配合兄弟部隊,對企圖從徐州突圍之敵進行了英勇阻擊。在總攻陳官莊的作戰中,兩廣縱隊和華野司令部總部警衞團並冀魯豫三分區地方武裝控制了會亭集地區,監視敵人,直到戰役勝利結束。在淮海戰役中,兩廣縱隊共殲敵2000人,全縱隊傷亡近千人。 [1] 

兩廣縱隊解放廣東

淮海戰役後,兩廣縱隊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由第三野戰軍轉隸第四野戰軍,轉移到河南商丘、襄城等地休整待命,準備參加解放兩廣的作戰。
曾生奉命前往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所在地西柏坡,見周恩來和廖承志,並跟隨中共中央 一起前往北平。周恩來和曾生同乘一輛吉普車,一路上,兩人進行了長談。在河北等候火車時,曾生還見到了毛澤東。幾十年後,曾生回憶:“毛主席見了我就問道:‘你就是在廣東 打教育廳那個曾生嗎?我回答道:‘是的。’他老人家高興地説:‘打得好。’”當時,此事被認為是“過激行為”,現在聽毛澤東這麼一 説,曾生覺得是最終定論。到達北平後,曾生跟隨毛澤東、周恩來和朱德等中央領導到西郊機場參加了閲兵式。
1949年5月,由平津戰役起義的國民黨軍改編的獨立第24師編入兩廣縱隊。6月,兩廣縱隊在河南襄城整編,全縱隊擁兵兩個師和一個炮兵團、一個教導團,共1.3萬多人,撥歸第四野戰軍序列。
1949年5月底,曾生從北平返回部隊。7 月24日,兩廣縱隊在河南襄城誓師南征,開始了南下解放廣東的戰役。9月27日,兩廣縱隊主力到達江西贛州附近。在贛州期間,四野給兩廣縱隊明確了作戰任務。10月8日,兩廣縱隊進入和平地區。10月9日,曾生和雷經天率軍與三年前北撤部隊離開廣東後仍留守戰鬥的同志-現已擁有3萬多人的粵贛湘邊縱隊會師。之後,兩廣縱隊相繼解放了博羅、惠州。
兩廣縱隊於11月底由東莞向珠江三角洲挺進,相繼解放了惠陽、博羅、東莞、寶安、番禺、順德和中山。至此,兩廣縱隊完成了四野下達的參加廣東戰役的任務。 [1] 

兩廣縱隊尾聲

1950年元月後,1萬多人的兩廣縱隊離開了四野,縱隊及兩個師的番號撤銷,大部分部隊編成珠江、東江、北江、台山和西江等軍分區所屬部隊,還有部分人員被編入廣東軍區江防部隊,部分幹部戰士跟隨雷經天到了廣西。至此,兩廣縱隊完成了歷史使命。
抗美援朝開始後,分散在廣東各軍分區所屬部隊中的原兩廣縱隊幹部戰士,先後有兩批共3000人蔘加了戰爭,其他幹部戰士均投入到廣東的軍事和經濟建設中。
解放後,曾生歷任廣東軍區副司令員兼珠江軍分區司令員、政治委員等職,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1974年後,歷任國務院交通部副部長、部長,國務院顧問,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1995年11月20日病逝於廣州,享年85歲。
兩廣縱隊政委雷經天1949年12月調任廣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0年6月,調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法院中南分院院長。1959年8 月11日在上海病逝,享年56歲。
兩廣縱隊副政委林鏘雲1948年8月離開縱隊。建國後,歷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委員兼職工委員會第二書記、廣東省總工會主席、中國海員工會華南區委主席、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廣東省副省長。1970年去世,終年76歲。
兩廣縱隊副司令員王作堯在解放後歷任廣東軍區江防司令部副司令員和武漢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授予少將軍銜。1979年當選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90年病逝於廣州,享年77歲。
兩廣縱隊參謀長姜茂生在建國後歷任廣西軍區玉林軍分區司令員、廣西軍區參謀長和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1985年在南寧病逝,享年74歲。
兩廣縱隊政治部主任楊康華在建國後歷任珠江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廣東省副省長和廣東省政協第一副主席等職。1991年在廣州病逝,享年76歲。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兩廣縱隊炮兵團團長袁庚。廣東解放後,袁庚出任中共駐香港辦事處主任。改革開放後,袁庚出任香港招商局常務副董、蛇口工業區黨委書記等職。袁庚是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探索者,被譽為“蛇口模式”的探索創立人。2016年,袁庚病逝於深圳蛇口,享年99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