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兩區一圈一帶

鎖定
“兩區一圈一帶”是山東省提出的發展戰略,“兩區”是指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一圈”是指省會都市圈,“一帶”是指魯南城市帶。標誌着我省區域發展戰略的全面完善和成熟,標誌着全省區域發展邁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中文名
兩區一圈一帶
提出者
山東省
類    型
發展戰略
組    成
兩區、一圈、一帶

兩區一圈一帶戰略簡介

兩區一圈一帶 兩區一圈一帶
2011年1月4日,國務院批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用“經濟區”促行政區跨域協同“兩區一圈一帶”格局的形成,標誌着我省區域發展戰略的全面完善和成熟,標誌着全省區域發展邁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兩區一圈一帶宏偉規劃

經山東省委、省政府研究通過,《西部經濟隆起帶發展規劃》2013年8月面世,“一帶”戰略正式啓動。地域包括棗莊、濟寧、臨沂、德州、聊城、菏澤6市和泰安市的寧陽縣、東平縣,共60個縣(市、區)。
地方“兩會”,因為可以決定當地未來一年的走向,歷來受人關注。梳理我省17市的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發現,“兩區一圈一帶”四大區域戰略已經成為決定各地經濟地理走向的關鍵因素。
報告顯示,在既定區域戰略下,地方都在各顯神通,深挖其中機遇,好讓自身發展“順水行舟”。一些市,諸如煙台、濰坊、東營、德州等受益省內政策疊加;一些市,諸如濱州、聊城、菏澤,因為納入了中原經濟區或環渤海經濟區,則又有了跨省政策的利好;而還有一些市,諸如臨沂、棗莊、淄博、濟寧等,還參照執行國家中部地區有關政策或享受資源型城市轉型扶持政策。
這些影響區域發展的重要戰略因素,怎樣在現實中影響各市的經濟地理走向?本報記者在藍區中選擇日照、在黃三角中選擇濱州、在“一圈”中選擇萊蕪、在“一帶”中選擇聊城,通過分析4個市的路徑選擇,一窺17市經濟佈局的內在動力。 [1] 
“兩區一圈一帶”提出時間及區域
1、2009年11月23日,國務院批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地域包括東營、濱州及濰坊寒亭區、壽光市、昌邑市,德州樂陵市、慶雲縣,淄博高青縣和煙台萊州市。
2、2011年1月4日,國務院批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藍區包括山東全部海域和青島、東營、煙台、濰坊、威海、日照6市及濱州市的無棣、沾化2個沿海縣所屬陸域。
3、經省委、省政府研究通過,《省會城市羣經濟圈發展規劃》2013年8月面世,“一圈”戰略正式啓動。地域包括濟南及淄博、泰安、萊蕪、德州、聊城、濱州,共7市,52個縣(市、區)。
4、經省委、省政府研究通過,《西部經濟隆起帶發展規劃》2013年8月面世,“一帶”戰略正式啓動。地域包括棗莊、濟寧、臨沂、德州、聊城、菏澤6市和泰安市的寧陽縣、東平縣,共60個縣(市、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