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兩個凡是

鎖定
“兩個凡是”指1977年2月7日《人民日報》、《紅旗》雜誌、《解放軍報》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 [4]  中提出的“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其實質是又延續毛澤東晚年的“左”傾錯誤,阻撓撥亂反正的進行。它違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基本原理,違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鄧小平在1977年5月24日明確指出“‘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 [3] 
中文名
兩個凡是
外文名
Two Whatevers
來    源
“兩報一刊”社論
中心人物
毛澤東
提出時間
1977年2月7日
目    的
堅持馬列主義,堅持毛澤東思想
源    頭
《學好文件抓住綱》
提出者
汪東興

兩個凡是歷史背景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之後,華國鋒擔任黨政軍最高領導職務。
1976年10月26日,華國鋒在聽了中宣部的彙報時説:要集中批“四人幫”,連帶“批鄧”;“四人幫”的路線是極右路線;凡是毛主席講過的,點過頭的,都不要批評;天安門事件(四五運動)要避開不説。實際上提出了“兩個凡是”的思想。“兩個凡是”最早在1977年2月7日《人民日報》、《紅旗》雜誌、《解放軍報》的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中提出
兩個凡是源於1977年2月7日的兩報一刊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表述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擁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社論是汪東興提議寫的,也是經過了當時的政治局同意。“兩個凡是”有特定的指向,目的是高舉毛主席的旗幟。 [1] 

兩個凡是社會影響

這篇社論中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兩個凡是”提出後,遭到了鄧小平陳雲等人的堅決反對,並引發了全黨範圍內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人民網)
“兩個凡是”一提出,尚未恢復職務的鄧小平就提出了旗幟鮮明的反對意見。1977年4月10日,他致信黨中央,鄭重提出:“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鄧小平文選》,第2卷,39頁。以下凡引此書,只注卷數和頁碼。)這封信經中央轉發,對於在全黨範圍內削減“兩個凡是”的影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月24日,他在同中央兩位同志的談話中進一步提出,“‘兩個凡是’不行。”“毛澤東思想是個思想體系。”實事求是“是個重要的理論問題,是個是否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問題。”(《鄧小平文選》第2卷,38—39頁)

兩個凡是評論分析

提出“兩個凡是”有一定的歷史和政治的原因:
1.剛剛解決“四人幫”等問題,全國上下仍有部分“左”的思想潮流,提出“兩個凡是”,有一定的“羣眾”基礎;
2.當時華國鋒本人的思想理論體系仍然是堅持“文化大革命”這個理論路線的;
3.受個人資歷限制,華國鋒本人作為“一個過渡”(鄧小平語),沒有自己獨立的理論,只能“照過去方針辦”(毛澤東臨終前對華國鋒的指示);
4.作為一種政治宣言,“兩個凡是”表現了華國鋒接班的“正統地位”;
5.當時存在一些黨內人士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到了迷信的地步,對毛澤東的一言一句都視為真理。
鄧小平在討論中佔主動地位,並最後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方針贏得了大多數在文革中被打倒,受迫害和牽連的老一輩政治家的支持,鄧小平掌權後,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否定了“兩個凡是”,該方針被他所倡導的“實事求是”的務實觀點所取代。

兩個凡是相關信息

鄧小平説:“兩個凡是”不行,“兩個凡是”是錯誤的
“文革”十年,中國經歷了一場深重的災難。“四人幫”的倒台,讓從夢魘中醒來的人們看到了希望,也充滿了期待。然而,中國要前進,就必須打破把毛澤東的話作為判斷一切是非標準的神學信條,也就是説必須打破“兩個凡是”的精神枷鎖。
鄧小平 鄧小平
1977年3月的中央工作會議召開後不久,鄧小平對前來看望他的中央辦公廳的兩位負責人説:“兩個凡是”不行。按照“兩個凡是”,就説不通為我平反的問題,也説不通肯定1976年廣大羣眾在天安門廣場的活動“合乎情理”的問題。在1977年4月10日寫給黨中央的信中,他提出,“必須世世代代地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所謂“準確”、“完整”,就是強調要把毛澤東思想作為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看待,強調着重掌握貫穿其中的科學觀點和科學方法,而不是搞斷章取義和“句句是真理”。“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概念的提出,為批判“兩個凡是”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武器。 [2] 
在7月召開的中共十屆三中全會上,恢復了鄧小平的職務。他在全會閉幕時發言,進一步闡述了完整地、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的問題,強調不能夠只從個別詞句來理解毛澤東思想,要善於學習、掌握和運用毛澤東思想的體系來指導我們的各項工作,這樣才不至於割裂、歪曲毛澤東思想。
在毛澤東逝世一週年之際,聶榮臻徐向前陳雲張鼎丞等老一輩革命家紛紛撰文紀念。他們在文章中響應鄧小平的主張,強調要用科學的態度對待毛澤東思想。聶榮臻指出:我們的一切正確思想,歸根結底,只能從實踐中來,從實際經驗中來,並且必須回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的檢驗。陳雲也在文中寫道:實事求是不是一個普通的作風問題,而是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的根本思想路線問題。
全黨都在思索如何衝破“兩個凡是”的思想迷障,胡耀邦走在了最前沿
胡耀邦 胡耀邦
1977年3月,胡耀邦受命出任中央黨校副校長。1977年底,在中央黨校學習和工作的1000多名高中級幹部為研究“文革”以來的黨史問題時,提出了不少現實中和理論中的難題。胡耀邦聽取彙報後,讓大家解放思想,突破禁區,大膽研究。他提出兩條原則:“一個是完整、準確地運用毛澤東思想的問題,一個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問題。”
1977年10月,南京大學哲學系教師胡福明給《光明日報》寄來一篇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稿件。報社理論部對文章作了多次修改,準備在理論版哲學專欄發表。1978年4月上旬,正在中央黨校學習的《光明日報》新任總編輯楊西光看到清樣,説:“這是一篇重要文章,放在哲學版,可惜了。”他提議作者進一步修改,加強現實針對性,並約請正在寫同一主題文章的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的孫長江,共同研討修改。文章經過反覆修改,由孫長江定稿,定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楊西光與中央黨校哲學教研室主任吳江商定,為擴大文章影響,先在《理論動態》上發表,第二天再由《光明日報》公開見報。吳江就此請示胡耀邦,得到胡耀邦的批准。胡耀邦親自審定了全文,於5月10日刊登在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上。11日,《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名義公開發表此文。
文章重申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原則,一個理論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實際,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寶庫並不是一堆僵死不變的教條,它在實踐中不斷增加新的觀點、新的結論,拋棄那些不適合新情況的個別舊觀點、舊結論。我們要完成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的總任務,面臨着許多新問題,需要我們去認識、去研究,躺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現成條文上,甚至拿現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無限豐富的飛速發展的革命實踐,是錯誤的。我們要有共產黨人的責任心和膽略,研究生動的實際生活,要研究現實的確切的事實,研究新的實踐中提出的新問題。只有這樣,才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態度,才能逐步前進。
文章發表的當天下午,新華社立即向全國播發。第二天,全國的主要報紙紛紛轉載。儘管文章所闡述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但批判的鋒芒直指“兩個凡是”,反映了廣大人民羣眾的心聲,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堅持“兩個凡是”的人坐不住了,一場軒然大波由此而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