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全面生產理論

鎖定
全面生產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社會生產類型劃分理論之一。依據權威期刊上的資料,介紹如下:
中文名
全面生產理論
類    別
理論

全面生產理論俞吾金的觀點

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主任俞吾金教授在《作為全面生產理論的馬克思哲學》一文中認為,在傳統的哲學教科書的解讀方式中,人們通常把“生產”理解為單純經濟學意義上的概念,認為它指稱的只是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活動。我們不能説這種解讀方式是完全不適當的,因為馬克思在許多場合下使用的生產概念確實需要從經濟學的角度加以理解,但至少可以説,這種解讀方式是片面的,因為它忽略了馬克思使用的另一種生產概念,即哲學含義上的生產概念。在哲學上,馬克思提出了“全面生產”的理論,即把人類的全部活動,乃至整個社會的延伸都理解為生產的過程和結果。隨後論述了其觀點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根據。“全面生產”主要由四種生產組成,即物質生產、人的生產、精神生產、社會關係生產。劉國濤教授在其論文中將吾金先生的觀點歸為“全面生產理論”而沒有歸入“四種生產理論”,是因為吾金先生對“全面生產”做了頗有新意的“結構分析”。概括這種分析就是:四種生產的“結構關係”展現為三個不同的層面——基礎層面、最高層面和中介層面。

全面生產理論鄔焜的觀點

西安交通大學鄔焜教授在《論馬克思和恩格斯“全面生產”理論的複雜性特徵——對機械唯物史觀的批判》一文中認為:“現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對人類生產形式的範圍採取狹義化處理,對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這兩個範疇進行割裂化的理解和規定,導致在此基礎上所建構的整個唯物史觀理論具有機械論的色彩。馬克思、恩格斯曾經具體闡釋了物質生產、精神生產、人自身生產、交往關係的生產等四種生產形式,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全面生產’的理論。對這一理論重新解讀和挖掘,我們將會看到人類社會生產形式以及人類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複雜性特徵。”

全面生產理論劉國濤的觀點

山東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劉國濤教授認為:全面生產理論如果能找到多級劃分標準,對生產進行科學、系統地劃分,是可以接受的。不過,這種系統化的結果,有可能是“多了科學,少了哲學”;“具象來矣,抽象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