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全身顯像

鎖定
全身顯像:如:全身骨顯像,全身血池顯像,全身淋巴顯像,全身軟組織顯像,全身腫瘤標識物顯像及動物實驗中藥物全身分佈顯像等等。進行“全身普查”,對尋找惡性腫瘤的轉移灶十分有價值,全身骨顯像對鼻咽癌、肺癌、乳癌、腸癌、前裂腺癌等最易骨轉移的病例,能早期查出轉移灶。在幫助外科治療(如截肢術)方案決策中亦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名    稱
全身顯像
所屬分類
放射性核素

全身顯像正常值

以正常組織和病變部位存在放射性濃度差別為基礎的檢查方法,對病變部位的異常放射性濃聚灶或稀疏缺損通過目測可進行初步判斷或定性診斷,亦可利用計算機勾畫ROI技術,分別在病變部位和相應正常組織獲得靶器官組織與本底(target/background,T/B)的攝取比值,進行半定量分析。

全身顯像臨牀意義

異常結果:尋找惡性腫瘤的轉移灶十分有價值,全身骨顯像對鼻咽癌、肺癌、乳癌、腸癌、前裂腺癌等最易骨轉移的病例,能早期查出轉移灶。在幫助外科治療(如截肢術)方案決策中亦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需要檢查的人羣:腫瘤患者和相關疾病的患者都可檢查。

全身顯像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羣:無特殊要求。 檢查前禁忌:檢查前去除身上佩帶的金屬物件(皮帶、手錶、鑰匙、項鍊等),以提高圖像質量。 檢查時要求:須在注射藥物2.5h-3h後才能開始依次檢查,可正常進餐,注射後多飲水,檢查前排空小便,小便不要沾染衣物和體部。

全身顯像檢查過程

γ照相機的探頭沿體表從頭至足做勻速移動,採集全身各部位的放射性並顯示為一幅平面全身影像;或用PET或符合線路SPECT行全身斷層顯像,按探頭視野範圍,逐段依次採集信息,圖像經重建、連接等技術獲得全身斷層影像。

全身顯像相關疾病

乳腺癌,肺癌,鼻咽癌

全身顯像相關症狀

乳痛症,鼻咽癌的遠處轉移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