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全譜作戰

鎖定
全譜作戰也稱全範圍作戰、全頻譜作戰。2001年版美國陸軍在新版《 作戰綱要》中使用的“全頻譜”一詞,是指引申義,即全部排列、全部範圍的意思 。因此,“全頻譜行動”,應理解為全部範圍的美國陸軍行動,即陸軍部隊在遂 行戰爭或非戰爭任務時所採取的各種行動。
中文名
全譜作戰
別    名
全範圍作戰
類    型
作戰方案
出    處
《 作戰綱要》

目錄

全譜作戰簡介

美國陸軍提出的一種作戰理論。包括進攻行動、防禦行動、穩定行動、支援行動四種作戰類型。美國陸軍在2001年6月頒發的野戰條令FM3-0《作戰綱要》中提出全譜作戰理論,以取代原綱要中全維作戰理論。全譜作戰理論的提出,反映出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要求陸軍具備在軍事行動範圍內自由行動的能力。頻譜是一個物理學術語,指光的譜系和電磁信號的射頻。美國陸軍借用全頻譜來表示全部排列、全部範圍這一抽象概念。在美軍出版的文件、條令中,曾用衝突頻譜一詞表示軍事上的一系列大小不一、高低不等、強度不同的威脅。全頻譜行動即為排列在全部範圍內的陸軍行動。實際上是把國防規劃由以威脅為基礎轉向以能力為基礎的模式,重點放在對手有可能採取何種攻擊方式,而非今後的對手可能是誰,以及戰爭可能在哪裏發生。這就要求陸軍必須具備多種作戰能力,能夠應付多地區、多對手、全方位和在不確定的戰場作戰,保持對潛在對手的軍事優勢,以確保美國陸軍能單獨或與多國及跨機構夥伴協同擊敗所有對手並控制局勢。與全維作戰理論相比,全譜作戰理論首次把非戰爭行動正式納入陸軍的作戰職能,並將戰爭與非戰爭行動二者統一在一套行動原則的指導下,並且以進攻、防禦、穩定和支援行動的面目出現,使得作戰行動類型更加完整具體,內容更豐富,指導性更強,更適合美國陸軍未來作戰的需要。全譜作戰理論的主要特點是:①以打造全能陸軍為目標。面對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幾場局部戰爭中陸軍地位明顯下降的嚴峻挑戰,美國陸軍大膽尋求適合於自己發展的空間,把作戰領域擴大到軍備控制、人道援助、安全援助、打擊恐怖主義活動、維和行動及全球性戰爭等一系列軍事行動中。認為只有地面部隊才能夠對敵方的土地、民眾和資源實施直接、持久控制,提供其他軍種不可替代的重要能力和最有效的手段。必須把地面部隊打造成為一支反應更迅速、部署更便捷、行動更靈活、能力更全面、殺傷力更大、生存力更強和耐力更持久的全能部隊。②以掌控信息優勢為支撐。在全譜作戰理論指導下,“信息”第一次作為戰鬥力要素寫入美國陸軍條令。提出掌握信息優勢不僅可以加強指揮和擴大機動、火力和防護的效果,而且能夠為遂行各種戰鬥提供快速的反應能力,軍事行動要以對信息的掌控為支撐。③以建立信任機制為保證。全譜作戰理論指導陸軍在全球範圍內的一系列活動中遂行不同任務,包括一國範圍內的諸軍種、兵種聯合作戰,還包括多國的聯軍作戰和跨機構合作。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互信機制。各級指揮官均應做到更多地瞭解聯盟或臨時聯合體內成員的作戰理論、作戰能力、戰略目標,以及文化、宗教、風俗、歷史和價值觀等,建立起彼此信賴的關係。④以加強統一行動為核心。多個不同機構或單位之間要達成統一行動,尤其是多國力量所有手段要協調一致地運用。要將各國的意志、力量和資源結合成一體,增大總體力量的規模,分擔實施戰爭的消耗,提高戰略目標的合法性。⑤以適應任務轉換為要求。在實施全譜作戰時,要能在各種行動中靈活轉換。如當任務從促進和平轉變為懾止戰爭時,或者從解決衝突轉化為戰爭時,行動的重點就要及時轉換。這種行動類型轉換,通常會降低整體行動效果。熟練掌握轉換是贏得決定性勝利的關鍵。陸軍必須提高在各種作戰類型之間進行轉換的靈敏性,具有靈敏的作戰編成、比敵人更快的機動能力和適應能力。 [1] 

全譜作戰軍事意義

全頻譜行動理論的提出,是美軍事戰略調整、軍事技術發展、軍種利益驅動 、戰爭經驗總結的產物。海灣戰爭,特別是科索沃戰爭後,國際形勢和美軍事技 術均發生了變化。美國面臨的威脅是規模有限的地區衝突和恐怖主義。為適應軍 事戰略需要,美軍必須具有全球戰略反應能力,不僅僅是快速部署能力。近期局 部戰爭實踐表明,美國海空軍在局部戰爭中的地位在提升,陸軍地位在下降。為 強調本軍種地位,美陸軍提出了全頻譜行動理論,其寓意是美國陸軍在未來戰爭 中將是一支無所不備,無所不能的部隊。全頻譜行動的創新點是陸軍部隊職能的 多樣化和適應性。與上版綱要的“全維作戰”理論相比,“全頻譜行動”理論涉 及的範圍更廣、內容更豐富、指導性更強、更符合美國軍事戰略。 [2]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
  • 2.    為全譜作戰做好準備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6-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