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全端

鎖定
全端(生卒年不詳),吳郡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三國時期東吳名將全琮從子。
太平二年,奉孫綝之命與文欽全懌等人前往壽春救援諸葛誕,後中鍾會之計,投降曹魏。
全    名
全端
所處時代
三國時期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吳郡錢唐
主要成就
東興之戰時,鎮守西城

全端人物生平

全端,是東吳名將全琮從子
赤烏四年(241年),全琮與魏將王凌戰於芍陂,戰敗,秦晃軍被殲滅。當時顧承張休奮力抵抗,才擋住魏兵攻擊。全端與全緒趁機進擊,王凌因而退兵。戰後論功行賞,認為抵擋魏兵的功勞大,擊退魏兵的功勞小,所以升張休、顧承為雜號將軍,全緒與全端為偏、裨將軍。 [1] 
建興元年(252年)十月,太傅諸葛恪會眾於東興,作大堤,又在左右結山修築兩座城池,令全端和留略各率千人鎮守。魏將胡遵分兵攻兩城,因城池高峻,短期內無法攻克。 [3] 
全端 全端
太平二年(257年),魏將諸葛誕舉壽春歸附東吳,權臣孫綝文欽唐諮等人率步騎三萬救援壽春,當時全琮兒子全懌、孫子全靜、從子全端、全翩、全緝等人全部出征,只有全緒的兒子全禕全儀留在建業。十一月,全禕、全儀與家內爭訟,帶着母親和部曲渡江投降司馬昭。司馬昭用鍾會之計,偽造全禕、全儀書信,並令兩人的親信入城將信交給全懌,説孫綝惱怒全懌救援失敗,打算誅殺諸將家屬,全禕、全儀因此北上歸命。全懌看後大驚,於是與全緒等人率眾打開東城門投降。 [4-6] 

全端史料記載

《三國志 卷六十 吳書十五 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 [2] 

全端演義形象

全端登場於《三國演義》第111~112回,生平與正史大致相同,但小説中將全禕改成了全端的兒子。諸葛誕以淮南之眾保守壽春城,並遣兒子諸葛靚為人質入吳。孫綝使全懌與全端為主將,引文欽唐諮於詮等起兵七萬救諸葛誕,卻屢為魏軍所敗。全懌、全端與文欽先入壽春為助。後全禕降魏,並修書勸全禕、全端同降,全懌得書後,便與全端出城而降。 [7-8] 
第113回中,孫綝得知全端、唐諮投魏,將他們留在吳國的家眷全部處死。 [9]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先是,譚弟承與張休俱北征壽春,全琮時為大都督,與魏將王凌戰於芍陂,軍不利,魏兵乘勝陷沒五營將秦晃軍,休、承奮擊之。遂駐魏師。時琮羣子緒、端亦併為將,因敵既住,乃進擊之,凌軍用退。時論功行賞,以為駐敵之功大,退敵之功小,休、承併為雜號將軍,緒、端偏裨而已。
  • 2.    卷六十 吳書十五 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07]
  • 3.    《三國志 卷六十四 吳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恪以建興元年十月會眾於東興,更作大堤,左右結山俠築兩城,各留千人,使全端、留略守之,引軍而還。魏以吳軍入其疆土,恥於受侮,命大將胡遵、諸葛誕等率眾七萬,欲攻圍兩塢,圖壞堤遏。恪興軍四萬,晨夜赴救。遵等敕其諸軍作浮橋度,陳於堤上,分兵攻兩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
  • 4.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二年……五月,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以淮南之眾保壽春城,遣將軍朱成稱臣上疏,又遣子靚、長史吳綱諸牙門子弟為質。六月,使文欽、唐諮、全端等步騎三萬救誕。朱異自虎林率眾襲夏口,夏口督孫壹奔魏。秋七月,綝率眾救壽春,次於鑊裏,朱異至自夏口,綝使異為前部督,與丁奉等將介士五萬解圍。八月,會稽南部反,殺都尉。鄱陽、新都民為亂,廷尉丁密、步兵校尉鄭胄、將軍鍾離牧率軍討之。朱異以軍士乏食引還,綝大怒,九月朔己巳,殺異於鑊裏。辛未,綝自鑊裏還建業。甲申,大赦。十一月,全緒子禕、儀以其母奔魏。十二月,全端、懌等自壽春城詣司馬文王。
  • 5.    《三國志 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初,吳大將全琮,孫權之婚親重臣也,琮子懌、孫靜、從子端、翩、緝等,皆將兵來救誕。懌兄子輝、儀留建業,與其家內爭訟,攜其母,將部曲數十家渡江,自歸文王。會建策,密為輝、儀作書,使輝、儀所親信齎入城告懌等,説吳中怒懌等不能拔壽春,欲盡誅諸將家,故逃來歸命。懌等恐懼,遂將所領開東城門出降,皆蒙封寵,城中由是乖離。
  • 6.    《三國志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自吳興,外戚貴盛莫及。及魏大將諸葛誕以壽春來附,而全懌、全端、全禕、全儀等並因此際降魏,全熙謀泄見殺,由是諸全衰弱。
  • 7.    國學子部-明清小説-三國演義(第111回)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8-07]
  • 8.    國學子部-明清小説-三國演義(第112回)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8-07]
  • 9.    第一百一十三回  丁奉定計斬孫綝 姜維鬥陣破鄧艾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