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

鎖定
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GBIF) 是一個由世界各國政府資助的國際網絡和數據基礎設施
中文名
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
外文名
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 (GBIF)
類    型
世界各國政府資助的國際網絡和數據基礎設施

目錄

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簡介

GBIF的任務是通過互聯網為全球範圍內有關生物多樣性的科學數據提供免費的開放性訪問。其數據由世界各地的許多機構提供,數據主要包括植物,動物,真菌和微生物的主要分佈及科學命名。GBIF網絡通過參與節點為全球的生物多樣性數據提供了通用標準和開源工具,使它們能共享有關物種何時何地被發現的信息。此外,這些數據不僅囊括了了18,19世紀的博物館標本,還收集了網絡時代由業餘自然愛好者共享的帶有地理標籤的智能手機照片。這有助於科學家,研究人員和其他組織每年將這些數據應用到數百種經過同行評審的出版物和政策文件中。這些分析的主題往往涉及氣候變化的影響,入侵性和外來有害生物的擴散,保護區和保護區的優先重點,糧食安全和人類健康。GBIF同時與許多其他國際組織保持合作關係,例如:生命合夥目錄 (Catalogue of Life partnership),生物多樣性信息標準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Standards),生命條形碼聯盟 (Consortium for the Barcode of Life, CBOL),生命百科全書 (Encyclopedia of Life, EOL)。目前,來自於中國地區數據的發佈權限僅限於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中科院和中國國家基因庫。 [1] 

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發展歷史

GBIF的理念由生物多樣性信息組織 (Biodiversity Informatics Subgroup) 在1999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科學論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s Megascience Forum, OECD)中提出。其報告指出:“我們需要一種國際性機制來使生物多樣性數據和信息在世界範圍內可被輕鬆獲取。該機制可以通過提供可靠的科學證據而產生許多經濟和社會效益,並實現可持續發展。” 該建議得到了OECD 科學部長的認可,並在2001年通過參與政府間的諒解備忘錄後正式成立。
參考資料
  • 1.    發佈者  .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官網[引用日期2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