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全球氣候

鎖定
全球氣候指的是氣候要素,即氣温、氣壓、風和降水等在全球範圍內的分佈特徵及其隨季節變化的特徵。 [1] 
中文名
全球氣候
外文名
global climate
範    圍
全球範圍
性    質
氣候
領    域
氣象氣候,環境學

全球氣候簡介

氣候問題可以説既是一個科學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個別媒體娛樂化一把,但是從本質上講,大家所談的氣候問題主要還是一個經濟問題,一個與每個國家、每個地區,甚至每個個人的利益直接相關的經濟問題。
全球氣候就是全世界範圍內的氣候變化特徵。例如,氣温全球分佈特點是温度隨緯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北半球,冬季最低氣温達—40℃以下,最高氣温為25℃,南北温差達65℃; 夏季最低氣温為0℃左右(撒哈拉沙漠)。南北温差只有40℃。冬季大陸温度比同緯度的平均温度低,而海洋則反之,夏季情況則相反。海平面氣壓分佈基本特點是高緯度為低壓帶,副熱帶為高壓帶,中緯度為等壓線密集的強經向氣壓梯度帶。地面風場在南北二半球各存在三個主要緯向風帶,即熱帶信風(東風帶),中緯度西風帶和極地東風帶。降水分佈最多的地方是赤道附近,不少地方年雨量高達2000mm以上;中緯度的降水比副熱帶的多,特別在氣旋活動區,年降水量可達1000mm以上。

全球氣候全球氣候變化

全球氣候變化(Climate change)是指在全球範圍內,氣候平均狀態統計學意義上的巨大改變或者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典型的為30年或更長)的氣候變動。氣候變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內部進程,或是外部強迫,或者是人為地持續對大氣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變。

全球氣候原因

儘管還存在一點不確定因素,但大多數科學家仍認為及時採取預防措施是必需的。針對氣候變化的國際響應是隨着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條約(UNFCCC)的發展而逐漸成型的。1992年UNFCCC闡明瞭其行動框架,力求把温室氣體的大氣濃度穩定在某一水平,從而防止人類活動對氣候系統產生“負面影響”。

全球氣候全球問題

到2008年為止,UNFCCC已經收到來自185個國家的批准、接受、支持或添改文件,併成功地舉行了6次有各締約國參加的締約方大會。儘管各締約方還沒有就氣候變化問題綜合治理所採取的措施達成共識,但全球氣候變化會給人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氣候變化會使人類付出鉅額代價的觀念已為世界所廣泛接受,併成為廣泛關注和研究的全球性環境問題

全球氣候相關研究

據香港《文匯報》2012年10月15日報道,英國氣象局公佈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過去15年來並沒有暖化。
報告顯示,1997年初和2012年8月相比,全球氣温並無明顯變化。有氣候專家承認,科學界用來預測氣候變化的計算機程序有嚴重缺陷。
新報告指,全球氣温由1880年上升0。75攝氏度,但根據全球3000個監察站的資料,全球氣温在近15年來是零變化,一次氣温上升週期要追溯到1980年至1996年。
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教授柯里認為:“要改變1980年後氣候暖化的指針,考慮自然內部變量作為基本要素。”自然變量是指不受人為因素影響的條件,如長期性海洋温度週期、太陽温度轉變等。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氣候專家瓊斯認為,如無大規模發生厄爾尼諾現象,全球暖化將暫停一段時間。

全球氣候全球氣候類型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佈及特徵 :
熱帶雨林氣候 主要分佈在赤道附近, 如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和馬來羣島等地, 全年高温多雨。
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佈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以非洲的熱帶草原面積最為廣大。 終年高温,有明顯的乾濕季。
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佈在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 終年高温,有明顯的旱雨季。
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佈在南北迴歸線經過的內陸地區以及大陸的兩岸地區,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區最為廣大, 終年高温少雨。
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佈在中國東南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主要分佈在美國東南部、巴西東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亞等的沿海地區。
地中海氣候主要分佈在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以地中海地區最為典型, 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温和多雨 。
温帶季風氣候集中分佈在我國的東北部、俄羅斯的東南部、朝鮮半島和附近的島嶼地區。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
温帶海洋性氣候主要分佈在中緯地區的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為主,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內降水均勻。
温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佈在亞歐大陸和北美洲。年温差大,年降水量少 。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苔原氣候分佈於亞歐大陸北冰洋沿岸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夏季短暫。
冰原氣候分佈於格陵蘭島,南極洲,終年嚴寒,降水稀少高山高原氣候中低緯度地區的山地高原 景觀的垂直變化顯著 。

全球氣候影響因素

影響氣候形成和變化的因子包括內部因子和外部因子兩大類。
內部因子是指氣候系統內的熱力、動力和下墊面諸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外部因子是指宇宙及地球內部因子(來自氣候系統下邊界以下的地球內力作用)和人類活動因子。具體來説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大氣上界輻射變化、温室氣體變化、氣溶膠、地震潮汐和火山活動、北極海冰、構造抬升、下墊面物理景觀變化及世界人口等人為因素。
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機制有外部強迫和大氣系統內部自然變化兩類。從地氣系統輻射平衡原理出發,外部強迫機制主要是由於地球軌道參數變化和太陽活動引起的大氣上界輻射及其分佈的變化、大氣温室氣體的變化、氣溶膠變化與火山活動、下墊面物理景觀變化等,這些變化通過影響地—氣系統輻射和熱量、水分平衡而驅動全球長期氣候變化。

全球氣候全球氣候變暖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於温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
由於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氣體,這些温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應。全球變暖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人類的生存。
另一方面,由於陸地温室氣體排放造成大陸氣温升高,與海洋温差變小,近而造成了空氣流動減慢,霧霾無法短時間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霧霾天氣增多,影響人類健康。汽車限行,暫停生產等措施只有短期和局部效果,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氣候變暖和霧霾污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