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全濁聲母

鎖定
全濁聲母是指中古漢語濁塞音、濁塞擦音和濁擦音聲母,響音聲母稱次濁聲母或者清濁聲母。
中文名
全濁聲母
含    義
中古漢語的濁音聲母
類    別
文化
性    質
語言

目錄

全濁聲母定義

在韻圖裏,全濁聲母包括並母、奉母、定母澄母、從母、邪母、牀母、禪母、羣母和匣母,參見宋人三十六字母。
更早的《切韻》時代,奉母尚未分化,牀母、禪母還可進一步分為崇母/常母和俟母/船母。
韻圖》全濁聲母的擬音為並母/b/、奉母/v/、定母/d/、澄母/ɖ/、從母/dz/、邪母/z/、牀母/dʐ/、禪母/ʒ/、羣母/ɡ/和匣母/ɣ/

全濁聲母濁音清化

到了後來的年代,多數中國方言全濁聲母變成了相對的清聲母。全濁聲母的清化有以下三種主要的模式:
平聲演變為送氣清音,仄聲演變為不送氣清音,即“平送仄收”模式。(大部分官話粵語。另外粵語是平上送氣,去入不送)
② 全部或大部分變成對應發音部位的送氣清音。(中原官話關中片(部分)、汾河片秦隴片,江淮官話通泰片、黃孝片(部分),贛語,客家話,徽語,晉語呂梁片隰州小片、志延片,閩北語邵將片)
③ 全部或大部分演變為對應部位的不送氣清音。(新湘語、晉語幷州片、閩語大部等)
吳語、老湘語、部分閩北語(與吳語交界地帶)、極少數贛語(吳湘“濁音走廊”)、湖南境內西南官話(湘西自治州吉首花垣保靖鳳凰古丈等地的成渝類型西南官話,永州市區的桂柳類型西南官話)保留全濁聲母。
日語漢字音中的“吳音”系統也保留古漢語的清濁對立。“漢音”系統則基本清化(日語清音無送氣與不送氣的分別)。
朝鮮語漢字音不保留清濁對立,全濁聲母清化派入送氣清音或不送氣清音的規則比較模糊。
越南語漢字音(漢越語)部分保留中古漢語的清濁對立,規則比較複雜。
雖然全濁聲母清化了,但是聲調按照清高濁低的規律分化出陰陽,仍可以據此推斷原有聲母的清濁。中原漢語平聲中聲調依清濁分化為陰陽平在十四世紀以前完成,成書於1324年的《中原音韻》是把平聲分為陰陽的第一部書。全濁上變去是在8世紀以前完成的。全濁入聲歸陽平、次濁入聲歸去也是在十四世紀前完成的。官話大部分只有平聲分化成陰陽兩調,其他濁音清化的漢語方言中上、去聲不少也能保留陰陽的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