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全州禾花魚

鎖定
全州禾花魚,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1] 
全州禾花魚為長時期稻田放養馴化選育品種,因食水稻落花而得名,最遠可追溯至漢代。唐昭寧年間,劉恂在《嶺表錄異》中有詳細文字記載。乾隆時成朝廷貢品,譽滿京城。禾花魚年產兩次,以重約1兩至2兩,長約2至3寸為宜。有青蒸、水煮、紅燜、油炸、煎、火烤、煙燻等十餘種吃法。 [2] 
2012年8月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全州禾花魚”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3] 
中文名
全州禾花魚
產地名稱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
品質特點
肉多刺少,鮮嫩可口
地理標誌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國家農業部第1813號公告
批准時間
2012年8月3日

全州禾花魚產品特點

全州禾花魚感官特徵

全州禾花魚體短,腹大,頭小,背部及體側呈金黃色或青黃色,鰓蓋透明紫褐、腹部紫紅色皮薄,半透明隱約可見內臟,全身色彩亮麗,性格温馴。 [1] 
全州禾花魚 全州禾花魚

全州禾花魚內在品質

全州禾花魚肉多刺少,骨軟無腥味,肉質細嫩清甜,鮮嫩可口。(蛋白質含量≥14.0克/100克、脂肪≤4.0克/100克、鈣≥500.00毫克/100克、鋅≥28.0毫克/千克、鐵≥15.5毫克/千克)。 [1] 

全州禾花魚產地環境

全州禾花魚土壤地貌

全州縣地處越城嶺都龐嶺兩大山脈之間,地形特點是南部、西北部及東南部羣峯聳立,高山環繞,地勢較高;西南和東北部較低;中部以河谷小平原為主,間以山丘、台地;整個地形呈西南向東北傾斜的勢態。地形地貌有山地、丘陵、平原、台地、岩溶,主要屬山地地貌。土壤類型複雜。有紅壤、黃壤、黃棕壤、石灰土、紫色土、山地草甸土、沖積土、水稻土8個土類,可分為17個亞類,54個土屬,137個土種。紅壤土185萬多畝,黃壤土92萬多畝,黃棕壤土20萬畝,分別佔林業用地和耕地面積的43.6%、23.52%和4.59%。中山、低山佔52.5%,石山佔6.47%,丘陵、台地佔9.74%,平原佔29.44%,河流水面佔1.79%,海拔最高為2123.4米,最低為200米。全縣地貌分為四個區域,一是縣境西部、西北部中山地貌區,主要由加里東期花崗岩組成;二是縣境西部及東部的都龐嶺北段和南部低山地貌區,主要由碎屑岩碳酸鹽巖及花崗岩組成;三是縣境中部偏西的大西江、龍水、鹹水、安和與蕉江等地丘陵地貌區,主要由古生代碎屑岩為主,和碳酸鹽巖組成;四是全州鎮南部、石塘鎮等和東南部地岩溶地貌區,地下河及溶洞較多。 [1] 
全州禾花魚 全州禾花魚

全州禾花魚水文情況

全州縣境內江河縱橫,流經6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23條,其中幹流1條、一級支流20條、二級支流55條、三級支流47條。沿程曲長共2182公里,較大的一級支流有灌陽河、宜鄉河、萬鄉河、長亭河、白沙河、鹹水河、魯塘江、建江。各類河流呈樹枝狀分佈,水量豐富,足供農業灌溉用水,又宜大力發展水電事業。主流湘江,縣內流域面積4003.46平方公里,縣內流程110.1公里,河牀平均寬度約180米,多年平均流量201立方米每秒,平均經流深1087.7毫米。湘水沿岸多平疇沃土,歷來為縣內農業灌溉的主要源流。 [1] 

全州禾花魚氣候情況

全州禾花魚
全州禾花魚(4張)
全州縣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差異明顯,光照較足,輻射較強,光能潛力較大。太陽年日照時數1535.4小時,6-10月日照時數達947.6小時,歷年平均氣温為17.9℃,年極端氣温最高40.4℃,最低-6.6℃,冬春季各80天,夏季130天,秋季70天,冬短夏長,四季分明,無霜期266-331天,平均299天。境內年初降雨量為1474.5毫米,一年中3-5月降雨多,歷年平均降雨量624.4毫米,佔全年降雨量的42%,其中5月份降雨量最大,9-11月降雨量最少,其中9月份最少,僅54.7毫米。由於地貌和地勢不同,雨量的空間分佈也有差異,表現為山區多、丘平地地區少,呈遞減態勢。 [1] 

全州禾花魚歷史淵源

禾花魚是生長在稻田裏的一種生態魚。廣西全州縣素有養殖禾花魚的傳統,當地羣眾在田裏種稻,水體養魚,魚糞肥田,魚稻共生,魚糧共存,提高稻田利用率。 [4] 
全州禾花魚的養殖在漢代就已有記載。
全州禾花魚 全州禾花魚
相傳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在桂林府裏品嚐到鮮美可口的全州禾花魚,遂一道聖旨命廣西每年要把全州禾花魚貢至清廷。全州禾花魚因之成為清代貢品,譽滿京城。
《全州民國縣誌》第七篇經濟篇中有禾花鯉魚為全州縣特產的文字記載。民國30年(1941年),全州縣就有8439畝稻田養殖禾花魚,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養殖面積達25萬畝之多。當時全州縣農家普遍放養,全縣農村家家熏製禾花臘魚,用以招待貴賓。“臘魚好送飯,鼎鍋也刮爛”的民諺在全州縣家喻户曉,老少皆知。
清代學者蔣琦齡(全州人)曾以詩詠禾花魚:田家邀客啓荊扉,時有村翁扶醉歸。秋入清湘飽鹽豉,禾花落盡鯉魚肥。
1954年夏季,國家農業部、廣西省商業廳及蘇聯專家專程來全州考察了全州縣稻田養殖禾花魚。 [1] 

全州禾花魚生產情況

橋渡村民在打撈禾花魚 橋渡村民在打撈禾花魚
2010年,全州縣利用早中稻田養殖烏鯉禾花魚23萬多畝,總產量達4000多噸。 [4] 
2012年,全州縣擁有總水田面積54.92萬畝,年生產禾花魚稻田總面積(早、中、晚三糙)達45萬畝。年生產禾花魚總量達8000噸。 [1] 
2015年,全州縣利用稻田生態養殖禾花魚40多萬畝,並投入百萬元建立347個養殖示範基地。 [5] 
2016年,全州縣橋渡村“老農稻禾花魚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禾花魚示範面積300多畝,輻射及帶動周邊農户、貧困户發展禾花魚養殖200户以上,面積3000畝以上,銷售額204萬元。 [6] 

全州禾花魚產品榮譽

2012年8月,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全州禾花魚”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3] 

全州禾花魚地理標誌

全州禾花魚地域保護範圍

全州禾花魚的地域保護範圍為全州鎮、龍水鎮、鳳凰鄉、才灣鎮、紹水鎮、鹹水鄉、蕉江鄉、安和鄉、大西江鎮、永歲鄉、黃沙河鎮、廟頭鎮、文橋鎮、白寶鄉、東山鄉、石塘鎮、兩河鄉、梘塘鄉等18個鄉鎮。地理座標為東經110°37′45″-111°29′48″,北緯25°29′36″-26°23′36″。 [1] 

全州禾花魚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全州鎮、白寶鄉、東山鄉、龍水鎮、大西江鎮、永歲鄉、黃沙河鎮、廟頭鎮、文橋鎮、梘塘鄉、石塘鎮、兩河鄉、安和鄉、蕉江鄉、鳳凰鄉、才灣鎮、紹水鎮、鹹水鄉等18個鄉鎮,產地環境質量要符合《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GB/T18407.4-2001),且水源充足,水質必須符合《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89)或《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NY5051-2001)。
(2)品種選擇:選擇全州本地特色的禾花魚品種,外形為體短、頭小、腹大。鱗片細小透明,鰓蓋透明紫褐,背部青黃或金黃色,腹部紫紅色皮薄,半透明隱約可見內臟,各鰭條橘紅色或橘黃色,也有的部分鰭條呈青灰色,全身色彩亮麗。雜食性,性成熟年齡雌、雄魚均為1齡,雄魚略早。繁殖水温18-28℃,適宜水温18-25℃。肉質細嫩,肉味鮮美,無泥腥味,去膽後可整體食用。
全州禾花魚 全州禾花魚
(3)生產方式:全州縣稻田禾花魚養殖大部分仍採用傳統的平板式養殖和傳統的農業耕作方式,即淺水灌溉、曬田,部分還在採取生石灰除水稻蟲害,農家肥作水稻生產基肥,投餵少量農家米糠和家畜家禽糞、尿,水生漂萍等肥飼料,這種模式佔全縣稻田禾花魚養殖面積的80%。上世紀80年代以來,水產技術部門前後推廣了簡易的田頭坑養殖,壟稻溝養殖,深溝立體養殖,田塘貫通立體養殖方式。這些模式即能種植水稻,又能增加魚產量和經濟作物的收入,一舉三得。坑的比例一般佔稻田總面積的10-20%,深度50-100釐米,魚坑四周用水泥磚或者紅磚硬化,靠稻田一側硬化最高面與稻田田底齊平,便於禾花魚出入稻田覓食等活動。這種生產方式佔全縣稻田禾花魚養殖面積的20%。挖坑餘土堆于田埂一側即可用於種植經濟作物又可為禾花魚遮蔭。苗種放養一般在水稻插秧7天以後,規格2-3釐米,畝放養500-600尾。稻田養殖禾花魚基本上不發病,平時不使用防治病藥物。水稻品種一般都選擇抗倒優能力強,耐水耐肥的雜優水稻品種,水稻分櫱期淺水曬田7-10天,其它時間儘量保持較深水位。早稻收割時有條件的採取帶水收割,以免稻田水體過淺過少,禾花魚應激過大,影響生長或造成死亡。傳統平板養殖方式的稻田收割時在田中一處或一角挖一魚坑或魚溝,便於禾花魚度過曬田或收割期。水稻除蟲治病一般都使用高效低毒農藥,施用追肥一般採取分兩天或分兩半分開施放方式。每畝稻田年投入帶稻草的農家肥1000公斤左右,米糠50公斤左右。稻田禾花魚的收穫時間在水稻收割前15天左右開始放水捕魚,捕大留小,將達40-50克左右的禾花魚收捕處理,其餘的繼續飼養直到達到商品規格。(水稻生產早、中、晚三糙情況基本相同,如果有需要也可在生產中途排水捕魚)。
香煎禾花魚 香煎禾花魚
(4)生產過程管理:全州禾花魚整個生產過程符合《無公害食品漁業藥物使用準則》(NY507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T8321.6-2000)、《池塘常規培育魚苗魚種技術規範》(SC/T1008-1994)以及《廣西禾花魚稻田養殖技術規範》(DB45/T110-2003)、藥物消毒按SC/T1009的規定執行,藥物及用藥方法參照SC/T1008-1994。苗種放養按SC/T1009的規定執行。魚種質量符合《禾花鯉的種質標準》(DB45/T106-2003)要求。
(5)產品收穫:產品收穫按常規方法。注意防止損傷魚體造成損失及影響賣相。最好是帶一定水位操作,收穫產品符合《禾花魚商品魚規格》(DB45/T106-2003)要求,實行捕大留小。早稻收割前將達40-50克左右的商品魚起捕上市。未達規格的繼續飼養,到晚稻收割時起捕,仍未達規格的繼續飼養至來年達規格為止。捕魚時,先疏魚溝,打開排水口,緩緩排水,使魚自然集中於魚坑或魚溝中,用撈網捕獲。 [1] 
  • 質量安全規定
全州禾花魚產品生產嚴格按照《無公害食品普通淡水魚》(NY5053)、《無公害食品水產品中漁藥殘留限量》(NY5070)執行。
全州禾花魚產品生產環境嚴格執行NY5051規定的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定期監測,嚴禁在產地周邊1000米內製造“三廢”污染源,整個養殖期間對水環境進行嚴格控制(執行標準:NY/T5059)。 [1] 

全州禾花魚專用標誌使用

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包裝上三分之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全州禾花魚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並對標識的使用情況如實記錄、登記造冊並存檔、存期三年。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