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

鎖定
《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由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其中提到,加強數字資源建設。充分發揮數字化支撐作用,開設國家智慧教育讀書平台,提供優質數字閲讀資源,豐富閲讀形式。有效利用“學習強國”、中國語言文字數字博物館及各地各校數字平台,加強適宜、優質、多樣、健康的閲讀資源建設,服務學生處處可讀、時時能讀。 [1-2] 
中文名
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
印發單位
教育部等八部門
發佈時間
2023年3月27日
發文字號
教基〔2023〕1號

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發佈通知

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印發《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2] 
教基〔2023〕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黨委宣傳部、網信辦、文化和旅遊廳(局)、總工會、團委、婦聯、科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黨委宣傳部、網信辦、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總工會、團委、婦聯、科協,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於深化全民閲讀活動的重要部署,進一步推動青少年學生閲讀深入開展,促進全面提升育人水平,決定開展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現將《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組織落實。
教育部 中央宣傳部 中央網信辦
文化和旅遊部 中華全國總工會 共青團中央
全國婦聯 中國科協
2023年3月27日

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文件全文

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 [2]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激勵青少年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立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讀書,切實增強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着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基本原則
——堅持服務全面育人。幫助青少年學生增強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提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創新創造能力、終身學習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注重激發讀書興趣。充分調動青少年學生讀書熱情,引導其在讀書中享受樂趣、感悟人生、獲得成長,有效防止增加師生及家長額外負擔,堅決克服功利化傾向。
——積極融入全民閲讀。充分發揮教育系統優勢,推進學校家庭社會協同開展,強化示範引領帶動,助力深化全民閲讀活動,更好服務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建設。
——持續推進常態開展。將讀書行動與學校教育教學、課後服務活動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創新讀書載體,完善長效機制,推動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有效開展。
3.工作目標。通過3到5年的努力,使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廣泛深入開展,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得到切實加強,科普教育深入實施;覆蓋各學段的閲讀服務體系基本完善,“書香校園”建設水平顯著提高,青少年學生閲讀激勵機制建立健全,校內外閲讀氛圍更加濃厚;廣大青少年學生閲讀量明顯增長,閲讀興趣、閲讀能力持續提升,為養成終身閲讀習慣打好根基。
二、豐富學生讀書內容
4.倡導廣泛全面閲讀。根據青少年學生認知規律和身心發展特點,引導青少年學生珍惜大好年華,充分利用閲讀黃金期,博覽羣書、拓寬視野。中小學階段要重視引導學生加強歷史文化、科普知識、法律常識、衞生健康等方面的閲讀;大學階段要引導人文社科類專業學生加強科技史、科學發展趨勢等方面的閲讀,理工農醫類專業學生加強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方面的閲讀。
5.完善閲讀指導目錄。結合中小學課程標準要求,發佈中小學生閲讀推薦書目,並建立定期更新補充機制。教育部每兩年發佈一次中小學圖書館館配推薦書目,作為中小學校圖書配備的主要參考依據。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可結合地域歷史文化特點,按照《中小學生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豐富學生閲讀書目,做好內容審核把關,確保青少年學生讀物質量。
6.加強數字資源建設。充分發揮數字化支撐作用,開設國家智慧教育讀書平台,提供優質數字閲讀資源,豐富閲讀形式。有效利用“學習強國”、中國語言文字數字博物館及各地各校數字平台,加強適宜、優質、多樣、健康的閲讀資源建設,服務學生處處可讀、時時能讀。
三、創新讀書行動載體
7.豐富讀書活動。各地各校要因地因校制宜,充分利用重要傳統節日和節氣、重大節慶和紀念日、國家重大活動和重要事件,有針對性地組織豐富多彩、主題鮮明的讀書月、讀書周、讀書節活動,着力打造富有吸引力、影響力的青少年學生讀書品牌項目。學校要組建學生讀書社團或興趣小組,帶動學生互助互促開展閲讀。
8.拓展讀書形式。實施師生共讀行動,引導教師與學生同書共讀、同學共進,充分發揮榜樣示範作用,營造師生共讀良好氛圍。實施名家領讀行動,邀請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等專家學者和大國工匠、榜樣人物等進校園,利用公共文化場所和各類媒體,開展領讀指導。實施家庭親子閲讀行動,引導家長重視閲讀並提高閲讀指導能力,傳播親子閲讀理念,幫助兒童從小養成閲讀習慣,涵育家庭閲讀風尚。
9.突出讀書主題。實施“學習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主題讀書行動,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化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教育引導學生從小聽黨話、永遠跟黨走。實施“學科學 愛科學”主題讀書行動,加強科學教育,普及科學常識,激發青少年學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養科學思維方式和探究能力。實施“典耀中華”主題讀書行動,加強中華傳統經典、紅色經典和當代經典閲讀,引導青少年學生熱愛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10.統籌讀書對象。針對職業院校學生、普通高校學生和農村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實施專項讀書行動。面向職業院校學生,實施“未來工匠”讀書行動,引導學生學習工匠精神,鑽研先進技術,提高技能水平;面向普通高校學生,實施“書香激揚青春”讀書行動,引導大學生樹立家國情懷,提高創新能力,增強報國本領;面向農村中小學生,實施“我的書屋•我的夢”讀書行動,協調社會力量向16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中小學校捐贈圖書,用好農家書屋閲讀空間和藏書資源,促進農村中小學生閲讀。
四、健全讀書長效機制
11.優化學校讀書環境。各地各校要圍繞提高“書香校園”建設水平,積極創設適宜讀書的校園環境。按照學校圖書館、閲覽室有關工作規程,豐富圖書配備,改善閲讀條件,保障學生閲讀需要。中小學校要充分利用教室、走廊、校園等空間,設置讀書角、放置圖書架、開設書報亭,方便學生即時閲讀、處處可讀。要用好宣傳欄、文化牆、校園廣播等,營造良好讀書氛圍,加強校園讀書文化建設。
12.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各級各類學校要將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與教育教學有機結合,鼓勵學校開設閲讀課。結合各學科課程教學和跨學科主題教學活動,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閲讀相關課內外讀物,重視“整本書”閲讀、沉浸式閲讀。義務教育學校要將讀書行動納入“雙減”工作,嚴格控制書面作業總量,為學生閲讀創造空間,並在學校課後服務中開設閲讀活動項目。讀書行動對學生不設硬性指標,不以考試、“打卡接龍”等方式檢驗讀書數量和效果,不增加學生、教師及家長負擔。
13.加強學生閲讀指導。各地各校要加強學校閲讀指導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廣大教師、專家學者、“五老”隊伍、學生家長等各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強化教師閲讀指導培訓,將閲讀指導能力納入“國培計劃”和地方各級教師培訓,在國家智慧教育平台設立“教師閲讀指導能力培訓”專題。建立健全學生閲讀指導機制,開好閲讀指導課,定期舉辦學生閲讀指導活動,幫助學生掌握科學閲讀方法。
14.健全交流激勵機制。各地各校要舉辦讀書心得報告會、主題班會,組織開展讀書徵文、手抄報、演講、朗誦等多種活動,注重通過學校電視台、廣播站和新媒體平台,廣泛展示交流青少年學生閲讀成果。教育部在國家智慧教育平台設置學生讀書活動成果展示專區,會同中央電視台舉辦青少年學生讀書大型品牌活動,充分展示學生讀書風采與收穫。教育部每年面向中小學校遴選一批“書香校園”“書香班級”、優秀讀書報告、讀書標兵等。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對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開展好的學校、師生和家庭給予激勵。
五、認真做好組織實施
15.加強組織領導。實施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舉措,是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行動,事關億萬青少年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教育部面向各省(區、市)遴選一批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示範區。各地要將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健全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和分類指導,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強化經費和條件保障。學校黨組織要加強對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的領導,書記、校長要親自抓,“一校一案”認真組織實施。
16.注重讀思行結合。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強化讀書感悟、探究體驗、啓智增慧,引導學生讀思結合、學用相長、知行合一。把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與開展紅色教育、科學探究、實踐體驗、志願服務等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既讀有字書、又讀“無字書”,立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斷拓展讀書實際成效,全面提高青少年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7.凝聚多方力量支持。充分發揮各級宣傳部門、網信部門、文化和旅遊部門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等羣團組織優勢,有效利用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科技館等社會公共資源,鼓勵高等學校、高科技企業、製造企業向青少年學生開放參觀,支持院士、專家編寫科普讀物,鼓勵各地遴選一批青少年學生閲讀基地。
18.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各地各校要不斷探索創新深化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的有效途徑,及時總結凝練典型經驗,加大宣傳推廣力度。要把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開展情況和實際成效作為文明城市、文明校園創建和學校教育質量評價的重要內容。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要積極宣傳各地各校開展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的有效做法、典型經驗,大力營造持續深入開展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的良好環境和濃厚氛圍。

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內容解讀

《方案》提出,通過3到5年的努力,使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廣泛深入開展,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得到切實加強,科普教育深入實施;覆蓋各學段的閲讀服務體系基本完善,“書香校園”建設水平顯著提高,青少年學生閲讀激勵機制建立健全,校內外閲讀氛圍更加濃厚;廣大青少年學生閲讀量明顯增長,閲讀興趣、閲讀能力持續提升,為養成終身閲讀習慣打好根基。
《方案》指出,完善閲讀指導目錄。結合中小學課程標準要求,發佈中小學生閲讀推薦書目,並建立定期更新補充機制。教育部每兩年發佈一次中小學圖書館館配推薦書目,作為中小學校圖書配備的主要參考依據。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可結合地域歷史文化特點,按照《中小學生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豐富學生閲讀書目,做好內容審核把關,確保青少年學生讀物質量。
加強數字資源建設。充分發揮數字化支撐作用,開設國家智慧教育讀書平台,提供優質數字閲讀資源,豐富閲讀形式。有效利用“學習強國”、中國語言文字數字博物館及各地各校數字平台,加強適宜、優質、多樣、健康的閲讀資源建設,服務學生處處可讀、時時能讀。
《方案》還指出,豐富讀書活動。各地各校要因地因校制宜,充分利用重要傳統節日和節氣、重大節慶和紀念日、國家重大活動和重要事件,有針對性地組織豐富多彩、主題鮮明的讀書月、讀書周、讀書節活動,着力打造富有吸引力、影響力的青少年學生讀書品牌項目。學校要組建學生讀書社團或興趣小組,帶動學生互助互促開展閲讀。
統籌讀書對象。針對職業院校學生、普通高校學生和農村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實施專項讀書行動。面向職業院校學生,實施“未來工匠”讀書行動,引導學生學習工匠精神,鑽研先進技術,提高技能水平;面向普通高校學生,實施“書香激揚青春”讀書行動,引導大學生樹立家國情懷,提高創新能力,增強報國本領;面向農村中小學生,實施“我的書屋•我的夢”讀書行動,協調社會力量向16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中小學校捐贈圖書,用好農家書屋閲讀空間和藏書資源,促進農村中小學生閲讀。
《方案》強調,優化學校讀書環境。各地各校要圍繞提高“書香校園”建設水平,積極創設適宜讀書的校園環境。按照學校圖書館、閲覽室有關工作規程,豐富圖書配備,改善閲讀條件,保障學生閲讀需要。中小學校要充分利用教室、走廊、校園等空間,設置讀書角、放置圖書架、開設書報亭,方便學生即時閲讀、處處可讀。要用好宣傳欄、文化牆、校園廣播等,營造良好讀書氛圍,加強校園讀書文化建設。
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各級各類學校要將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與教育教學有機結合,鼓勵學校開設閲讀課。結合各學科課程教學和跨學科主題教學活動,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閲讀相關課內外讀物,重視“整本書”閲讀、沉浸式閲讀。義務教育學校要將讀書行動納入“雙減”工作,嚴格控制書面作業總量,為學生閲讀創造空間,並在學校課後服務中開設閲讀活動項目。讀書行動對學生不設硬性指標,不以考試、“打卡接龍”等方式檢驗讀書數量和效果,不增加學生、教師及家長負擔。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