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內部器官血液墜積

鎖定
人死後,內部器官的血液因自身重力而墜積於這些器官的低下部位的血管內,稱為內部器官血液墜積(visceral hypostasis)。在血管內紅細胞沉積的同時,發生小血管的被動擴張,這與活體所患炎症時的充血明顯不同。死後血液墜積不僅發生於體表,形成屍斑,同時也發生於屍體的內部器官,使這些器官內的血量分佈不均,上部少而下部多,注意勿與生前病變相混淆。
中文名
內部器官血液墜積
外文名
visceral hypostasis

目錄

內部器官血液墜積各器官的血液墜積

內部器官血液墜積顱腦

仰卧位的屍體枕部頭皮下因血液墜積可致血液積聚,易被誤認為鈍器傷所致。開顱時可見上矢狀竇和橫竇的後方充滿血液或凝血塊。大腦枕葉、頂葉後部、小腦等處軟腦膜血管的血液墜積明顯,該處的腦實質血管內血液的含量多於其它他部位的腦組織。

內部器官血液墜積

肺的血液墜積最為明顯。仰卧位屍體,靠胸前的肺組織因含血和水分少,呈淺灰色;而靠脊柱的背側肺組織由於血液墜積則呈暗紅色,與肺淤血的改變相似。

內部器官血液墜積

膈面和側面的心外膜下靜脈擴張充滿血液,該處心外膜原有的出血點可因血液墜積而擴大。

內部器官血液墜積

胃後壁和胃大彎處的粘膜下血管擴張,樹枝狀分支更明顯,呈暗紅色。

內部器官血液墜積

小腸的血液墜積多見於各腸曲的下垂部,呈節段性分佈,有時易被誤認為是出血壞死。

內部器官血液墜積法醫學意義

內部器官的血液墜積,有時容易與生前病變相混淆,特別是肺的血液墜積,應注意鑑別。屍檢取材和閲讀病理切片時必須考慮到血液墜積的影響。 [1] 
參考資料
  • 1.    趙子琴.法醫病理學第三版.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