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

鎖定
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是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領導的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治學院,是自治區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也是自治區唯一一所具有統一戰線性質的高等政治學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性質的高等政治學院,是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聯合黨校,是統一戰線人才教育培養的主陣地,是開展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部門,是黨和國家幹部教育培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 
中文名
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
創辦時間
1956年7月
所屬地區
內蒙古

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辦學歷史

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的前身是成立於1956年7月的內蒙古政治學校。
1960年3月政治學校改名為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為副廳級事業單位。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共中央書記處於1982年決定,儘快恢復各省、市、自治區社會主義學院或政治學校。
1990年1月,經自治區黨委常委會議決定,成立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籌備小組。
1991年6月自治區機構編制委員會批覆,同意復辦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受自治區黨委統戰部領導,相當於副廳級事業單位。
1992年4月,復辦後首期培訓班——民主黨派基層組織負責人培訓班開學。
2009年,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正式升格為受自治區黨委領導的正廳級事業單位。 [3] 
2019年經中央編辦批准加掛中華文化學院,與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一個機構、兩塊牌子”。 [2] 

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辦學條件

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辦學規模

2019年1月,學院新校區建設項目獲得立項批准,2020年6月開工建設。項目佔地面積96畝,建設用地76畝,建築面積3.3萬平米,建設總投資2億元。項目建有博學樓,主要用於教學和教研,其中應急處置、情景模擬、網絡教室各1個;80人教室2個、60人教室6個、討論室8個;博知樓,由三個報告廳和圖書館組成,其中300至400人、270人、120人報告廳各1個;同心樓、同德樓是學員公寓,擁有276個房間,可同時容納450多位學員住宿;治善樓為學員餐廳和健身中心,建有可容納360人、80人同時就餐的餐廳各1個,二樓為體育館,配備了乒乓球、枱球多功能健身器、瑜伽等活動場地和器材。 [2] 

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編制49人,實有46人,其中副廳級2人,處級16人(其中正處6人含雙肩挑1人,副處6人含雙肩挑3人、助調4人),主任科員2人,副主任科員1人,工人(包括以工代幹人員)12人。專業人員:教授1人,副教授2人、講師3人;副編審、副主任醫師、副研究館員各1人;館員、主治醫師、翻譯各1人;工程師2人。離退休14人(其中離休4人)。黨員36人。民族構成:漢族30人,蒙族13人,達翰爾族2人,朝鮮族1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28人,其平均年齡45歲。
學院具有政治素質較好、教學水平較高、科研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現有教師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講師3人。其他系列:副高職稱3人,中級5人,初級2人。

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辦學成果

2017—2021年,共舉辦培訓班240期,培訓學員16594人,培訓層次、規模和教學質量和效果顯著提升,基本形成適應大統戰工作格局、覆蓋統一戰線各領域的教育培訓體系和佈局完善的實訓體系。 [2] 

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科研情況

近三年來,社院積極從事教學科研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編著或參編著作9部。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有5篇獲國家、自治區獎,6篇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各屆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和優秀獎。《內蒙古統戰理論研究》雜誌克服重重困難,在刊物質量、徵訂數量上都較以前有很大提高。成為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論文收錄期刊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為源期刊。發行累計4000份。學院組織編著出版了《新時期內蒙古統戰工作》、《統戰理論與實踐問題解答》、《個體私營經濟實用政策法規300問》、《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內蒙古歷史與文化》等著作。內蒙古社院現佔地4660平方米,建築面積7577平方米,其中辦公培訓設施5206.73平方米。

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現任領導

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院長:董恆宇
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常務副院長:鄭洪學
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趙景華
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銀利民
參考資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