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

鎖定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試點)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柴河林業局固裏河林場施業區內,坐落於固裏河上游丘陵之間,多條支流在此處交匯,是固裏河匯水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面積4033.61公頃。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是集濕地保護、濕地展示、科普教育、觀光休閒為一體的國家級濕地公園。
中文名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
地理位置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柴河林業局固裏河林場施業區內
氣    候
中温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
區域面積
4033.61 公頃
類    型
國家級濕地公園
保護對象
濕地、森林、野生動植物
管理單位
呼倫貝爾市林業局
批准時間
2016年12月30日
批准文號
林濕發[2016]193號
地理區域
大興安嶺東麓
植被類型
草甸、沼澤、森林、灌叢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地域環境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地理位置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所處位置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所處位置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地處大興安嶺東坡南段,呼倫貝爾市柴河林業局固裏河林場施業區內(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21°32′25″~121°41′48″,北緯47°36′53″~47°42′50″之間)。
濕地公園坐落在固裏河上游丘陵之間,多條支流在此處交匯,是固裏河匯水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濕地公園東與扎蘭屯市接壤,南抵固裏河林場舊場址,向西北延伸固裏河發源地。
濕地公園以固裏河兩岸的沼澤濕地為主體,幷包括濕地與周邊丘陵過渡區域的林地,總面積4033.61公頃。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氣候條件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屬於中温帶氣候區,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温涼而較短,晝夜温差大;春季乾旱多風,秋季降温快,四季分明,具有明顯的林區小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温1.0 ℃,極端最高氣温38.3 ℃,極端最低氣温-40 ℃。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實數2683.7 h。年平均降水量522.2 mm,夏季降水量多且集中。全年無霜期90~115天。 [1]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水質環境

2013年水質監測資料表明,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的主體水質達到了《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標準 [2]  ,但部分水域尤其是上庫入水口處因泥沙含量高的原因導致水質相對較差。從整體上看,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內水質較好,完全可以滿足農業生產灌溉用水的要求。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土壤環境

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範圍內的土壤類型以草甸土、沼澤土為主,整體土壤環境質量良好,不存在嚴重的土壤污染問題。 [3]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大氣環境

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區域內大氣環境良好,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4]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生態資源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濕地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內的濕地分為沼澤濕地和河流濕地2個濕地類,包括永久性河流、草本沼澤、森林沼澤和灌叢沼澤4個濕地型。 [5] 
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濕地類型
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濕地類型(2張)
由草本沼澤、灌叢沼澤、森林沼澤和永久性河流4個濕地型組成,濕地總面積2710.8公頃,濕地率為67.2%。其中草本沼澤分佈最為廣泛,多達2523.1公頃,佔濕地總面積的90.8%。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森林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的森林植被以興安落葉松樹種為主,伴生有白樺、山楊、黑樺、蒙古櫟等樹種,形成針闊混交林,季相變化豐富。漫山的森林植被猶如給濕地公園披上了一層衣裝,春日明媚似畫,夏天蒼翠欲滴.秋季豔麗如妝,寒冬恬靜如睡。置身山坡叢林中,近可呼吸森林氧吧的自然氣息,遠可眺望沼澤濕地的壯美景色。 [6]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野生動植物

野生動物與水岸棲息地 野生動物與水岸棲息地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 [5]  有維管束植物48科145屬216種,主要濕地植被羣落類型為灰脈苔草沼澤;脊椎動物25目55科129種,其中鳥類13目32科69種,哺乳類6目12科35種,兩棲類動物2目3科3種,爬行類2目3科4種,魚類2目5科18種。重點保護動物有國家II級保護動物2種:雪兔(Lepus timidus)和馬鹿(Cervus elaphus),主要分佈在濕地公園內森林及開闊地帶。國家Ⅱ級保護鳥類13種,分別為鴛鴦(Aix galericulata)、灰鶴(Grus grus)、蓑羽鶴(Anthropoides virgo)、黑鳶(Milvus migrans)、雀鷹(Accipiter nisus)、普通鵟(Buteo buteo)、白頭鷂(Circus aeruginosus)、紅腳隼(Falco vespertinus)、紅隼(Falco tinnunculus)、花尾榛雞(Tetrastes bonasia)、長尾林鴞(Strix uralensis)、長耳鴞(Asio otus)、短耳鴞(Asio flammeus)。黑鳶、雀鷹、普通鵟、白頭鷂、紅腳隼、紅隼等分佈在濕地公園中西部鬱閉度較小的林地;長尾林鴞、長耳鴞、短耳鴞分佈在濕地公園東部的森林灌叢中。除國家II級重點保護動物外,更有在大興安嶺地區廣泛分佈如:狍(Capreolus capreolus)、狐(Vulpes vulpes)、野豬(Sus scrofa)、蒼鷺(Ardea cinerea)等三有保護動物在濕地公園的山林、河流沿岸等地棲息。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是我國大興安嶺南段森林-濕地生態系統的自然本底,更是不可多得的自然生物物種基因庫 [7]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人文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作為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孕育了豐富的物種資源,滋養了一方水土一方人。曾經,這裏是鄂温克族鄂倫春族等民族的狩獵區,被視為漁獵和採集的寶地。遊獵民族文化中取之有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生態觀是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如今,這裏走向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產業轉型之路,護林愛鳥等生態保護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獲得“塞外蘇杭後花園”的美譽。固裏濕地特色鮮明的自然景觀和地域文化,共同塑造了固裏國家濕地公園的生態品質:
綿綿沼澤地,巍巍興安嶺。
菁菁林業心,悠悠民族情。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是建立在本地鄉土文化的基礎之上,弘揚濕地文化和普及科學知識的濕地公園,是對文化資源的保護、繼承與發展。因此,建設濕地公園不僅不會對當地人文環境產生影響,相反,有助於傳播濕地文化、本土文化,開展科普教育,提高環境保護意識,促進國內外科研合作與文化交流,對本地區現代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產生積極作用。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建設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品牌建設

無需修飾的自然景觀 無需修飾的自然景觀
2016年12月30日,國家林業局發佈《國家林業局關於同意天津薊縣州河等134處濕地開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工作的通知》(林濕發[2016]193號)文件,批准建設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5]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管理機構

按照國家林業局的要求,現已成立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保護站,根據國家賦予的職、責、權,對濕地公園範圍內的資源實施保護管理。通過編制《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辦法》並嚴格執行,保護濕地公園內的水資源和生物資源,嚴禁在公園內砍伐林木、毀壞植被、草場,破壞濕地,禁止狩獵、捕鳥等活動,嚴格控制放牧。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2張)
已成立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保護站辦公區位於濕地公園管理服務區內,用於公園管理、科普宣教及濕地保護等日常工作的開展;濕地公園保護站下設兩處管護監測站,用於開展濕地公園的日常巡護及監測工作。 [7] 

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生態價值

內蒙古柴河固裏濕地的核心吸引力在於其充滿野趣的生態環境、開闊優美的自然景觀,整個公園不加任何修飾就是一部足以撼動人心靈的大自然畫卷。從功能定位上,內蒙古柴河固裏國家濕地公園的性質是以保護濕地—森林複合生態系統為首要目的,兼顧科普宣教和生態旅遊,體現固裏濕地水源涵養、水質淨化、生物多樣性保育等多功能特徵的綜合性國家濕地公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