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內蒙古大學

鎖定
內蒙古大學(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簡稱內大,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是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1]  [85]  是中西部“一省一校”重點支持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1-2] 
內蒙古大學創建於1957年,是一所綜合性大學 [1]  1960年,中國科學院內蒙古分院與內蒙古大學聯合辦公,最後併入內蒙古大學。 [73]  1962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被確定為中國重點大學;1997年成為國家“211工程”建設大學;2004年成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省部共建”大學;2012年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計劃”高校,2018年成為教育部與內蒙古自治區自治區人民政府“部區合建”高校。2022年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1-2]  同年,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和林格爾新區校區開工建設。 [96]  2023年,內蒙古大學與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等5所高校成立產學研科技成果轉化共同體。 [95]  2024年,內蒙古大學農業農村部羊性能測定站(呼和浩特測定站)建設項目開工建設 [97] 
截至2023年12月,內蒙古大學有賽罕校區和玉泉校區兩個校區, [113]  佔地面積2243.86畝,建築面積77.78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4.33億元,館藏印本文獻367.91萬冊;設有23個學院、85個本科專業;有1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在編教職工2098人,其中,專任教師1433人,各類在校生28345人。 [2] 
中文名
內蒙古大學
外文名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1] 
簡    稱
內大 [1] 
創辦時間
1957年 [2] 
辦學性質
公辦高校 [1] 
學校類別
綜合類 [2] 
學校特色
全國重點大學(1978年) [2]  [7] 
211工程(1997年) [2] 
“國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計劃”高校(2012年) [2] 
中西部“一省一校”重點支持建設高校(2016年) [2] 
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7年) [2]  展開
學校特色
全國重點大學(1978年) [2]  [7] 
211工程(1997年) [2] 
“國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計劃”高校(2012年) [2] 
中西部“一省一校”重點支持建設高校(2016年) [2] 
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7年) [2] 
部省合建高校(2018年) [2]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2022年) [2]  收起
主管部門
內蒙古自治區 [99] 
現任領導
劉志彧(黨委書記) [5] 
武利民(校長) [5] 
本科專業
85個(截至2023年12月) [2]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4個(截至2023年12月) [2]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截至2023年12月) [2]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5個(截至2023年12月) [2] 
博士點
1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截至2023年12月) [2]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9個(截至2023年12月) [2] 
國家重點學科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動物學(截至2023年12月) [2] 
院系設置
23個學院 [2]  (截至2023年12月)
校    訓
求真務實 [1] 
校    歌
《內大——文明的搖籃》 [1] 
校慶日
10月14日 [114] 
地    址
賽罕校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大學西街235號 [113] 
玉泉校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錫林郭勒南路49號 [113] 
院校代碼
10126 [98] 
主要獎項
全區高校招生工作先進集體”稱號(1998年) [83] 
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2003年) [87] 
國家首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培育基地(2020年) [62] 
2022年度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勵(2023年) [64] 
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2023年) [115]  (首批)
知名校友
旭日干、劉耀,張傑、趙進才、趙剛 [2] 
在編教職工
2098人(截至2023年12月) [2] 
在校生
28345人(截至2023年12月) [2] 
佔地面積
2243.86畝(截至2023年12月)

內蒙古大學歷史沿革

內蒙古大學建校背景

20世紀50年代中期,隨着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建立基礎學科研究基地。1955年,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和自治區人民委員會正式向國家高等教育部提出創辦內蒙古大學的申請報告。 [70] 
內蒙古大學的創辦是在周恩來總理和高教部、自治區黨委政府直接領導下進行的,高教部遵照總理指示,批准自治區黨委和人民委員會關於創辦內蒙古大學的申請報告,並委派高等教育部綜合大學司副司長於北辰參加籌建工作,協助進行學校的建築設計、施工和師資調配工作。 [70] 

內蒙古大學創辦初期

1957年,內蒙古大學正式建校,它是新中國成立後在邊疆民族地區創辦的第一所綜合大學,也是國家在1957年唯一批准創建的大學,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自治區主席烏蘭夫任首任校長。 [69]  [75]  同年秋季,內蒙古大學招收了第一屆學生340名。初創時的內蒙古大學開設6個系、8個專業,主要開展本科教育。建校初期,周恩來總理指示高教部從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等12所國內著名高校抽調了一大批優秀教師到內蒙古大學任教,組成了最初的師資隊伍,教學人員152人。 [70] 
內大第一批學生、教職工與參加建 校活動的嘉賓合影 內大第一批學生、教職工與參加建 校活動的嘉賓合影 [80]
1958年,內蒙古大學附設業餘大學舉行開學典禮,業餘大學設蒙古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5個專業。業餘大學主要招收工農學員。 [71]  次年,《內蒙古大學學報》創刊。 [72]  1960年,中國科學院內蒙古分院與內蒙古大學聯合辦公,最後併入內蒙古大學。 [73]  1962年,該校招收研究生,開創了內蒙古自治區研究生教育的歷史。 [74]  1977年,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博教授的主持下,經教育部批准率先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植物生態學本科專業。 [76]  1978年,內蒙古大學被確定為國家重點大學。 [75]  截至1982年,內蒙古大學共招收了16個學科和專業的研究生69名。承擔研究生培養任務的教授、副教授有30餘人。 [78] 
1982年12月,內蒙古大學八二屆研 究生畢業留念 1982年12月,內蒙古大學八二屆研 究生畢業留念 [79]

內蒙古大學穩步發展

1984年,內蒙古大學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批准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蒙古語族語言文學、應用數學2個學科專業為博士學位授予點,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批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 [81]  1989年,旭日干教授培育出中國首例首批試管綿羊和試管牛,入選中國1989年度十大科技成就。該校自此開始了生命科學研究工作。 [86]  1995年,內蒙古大學為迎接內蒙古自治區成立50週年和內蒙古大學40年校慶,學校決定組織編寫內蒙古大學校史。 [77] 
40週年慶 祝大會 40週年慶 祝大會 [90]
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在高等教育領域實施了建國以來正式立項、規模最大的重點建設工程—“211工程”。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校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下,1997年內蒙古大學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行列。 [86]  1999年,內蒙古大學申報的編輯出版學、人力資源管理、公共事業管理三個新專業獲得教育部批准。同年,內蒙古大學理工學院、內蒙古大學醫院成立 。 [84]  2002年,蒙古大學組建成立內蒙古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並撤消馬列教研部。公共管理學院設政治學系、行政管理學系和政治理論教研部。 [88]  2004年,內蒙古大學成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省部共建”大學, [2]  同年,中國工程碩士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專同意內蒙古大學成為工程碩士授權單位,並推薦計算機技術、電子與通信工程兩個領域成為工程碩士領域。 [89] 
2005年,內蒙古農業學校整體併入內蒙古大學,同時開始新校區規劃設計工作。2006年,新校區正式奠基,新校區建設項目啓動。 [91]  2008年,內蒙古大學校滿洲里學院舉行揭牌慶典儀式,滿洲里學院正式成立。 [92]  2009年2月,7個文科學院師生搬入新校區,新校區正式啓用。此後,交通學院以及藝術學院部分系和專業相繼入駐。同年9月,內蒙古大學新校區正式落成,為建設高水平大學奠定了物質基礎,在該校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91] 
內蒙古大學滿洲里學院2008級新生 開學典禮 內蒙古大學滿洲里學院2008級新生 開學典禮 [93]
2012年,內蒙古大學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高校。同年,該校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職業技能鑑定所被自治區職業技能鑑定指導中心評為自治區國家級職業技能鑑定示範所。這是當時自治區惟一一所國家級職業技能鑑定示範所。 [3] 

內蒙古大學擴大發展

2017年,內蒙古大學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生物學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由此邁上奮力爭創“雙一流”的新徵程。 [82]  2018年,內蒙古大學新增5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併成為教育部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合建高校。2022年,內蒙古大學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2]  [4]  [96]  同年5月,內蒙古大學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教協同合作的內蒙古大學人民醫院揭牌。雙方將通過成立內蒙古大學衞生健康學院,成立一批新的醫學相關專業;以研究生教育和醫工、醫理、醫文等新興醫學專業本科教育為主,共同開展新醫學人才培養。 [100]  同年7月,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和林格爾新區校區開工建設,該校區建成後將以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為主,高職、繼續教育為輔,可容納師生10000人。 [110] 
2023年,內蒙古大學北疆民族語言文化交融與傳播研究中心揭牌,該中心以北疆語言文化交融傳播研究為主線,進一步提升內蒙古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綜合實力,推動學科交叉融合發展。 [94]  同年,內蒙古大學在內蒙古科學技術研究院的牽頭下與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等5所高校成立產學研科技成果轉化共同體,致力於打造集科技創新、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產業孵化和應用推廣於一體的科技開放合作平台。 [95] 
2024年,內蒙古大學農業農村部羊性能測定站(呼和浩特測定站)建設項目開工建設,測定站項目總投資1500萬元,總佔地面積為2902.34m²,同時配套羊性能測定儀器33台(套)設備及相關基礎設施。 [97] 
2024年6月,內蒙古大學民族古典學高等研究院揭牌。 [121] 
內蒙古大學 內蒙古大學

內蒙古大學辦學條件

內蒙古大學院系設置

截至2023年12月,內蒙古大學設有23個學院(含校本部、滿洲里學院、創業學院),合辦內蒙古大學人民醫院、內蒙古大學附屬中學、內蒙古大學附屬小學。設有85個本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11大學科門類。 [2] 
內蒙古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
本科專業
蒙古學學院
新聞學、新聞學、編輯出版學、播音與主持藝術 [11] 
哲學學院
哲學專業、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 [12] 
公共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政治學與行政學 [13] 
化學化工學院
化學(基地)、應用化學、材料化學和化學工程與工藝 [14] 
生態與環境學院
生態學、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大氣科學 [16] 
交通學院
土木工程、交通運輸、機械工程、汽車服務工程、物流工程、車輛工程、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工程管理、智能建造 [15]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民族學、社會學、社會工作 [17] 
外國語學院
英語、日語、俄語 [18] 
馬克思主義學院
馬克思主義理論 [19] 
生命科學學院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園藝、生物醫學工程 [20] 
體育學院
運動訓練 [21] 
滿洲里學院
應用俄語、大數據與會計、跨境電子商務、網絡直播與運營、融媒體技術與運營、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現代文秘、視覺傳達設計、書畫藝術、環境藝術設計、旅遊管理、西式烹飪工藝、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電梯工程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人工智能應用技術、護理、社區管理與服務和法律事務 [22]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新聞學、編輯出版學、網絡與新媒體、播音與主持藝 [23] 
經濟管理學院
經濟學、工商管理、金融學、會計學 [24] 
數學科學學院
數理基礎科學(數理基地,數學)、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 [25]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通信工程專業、自動化專業 [26] 
國際教育學院
-
歷史與旅遊文化學院
歷史學、歷史學、旅遊管理、文物與博物館學、考古學 [27] 
法學院/監察官培訓學院
法學、紀檢監察專業 [28]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物理學、物理學、應用物理學和電子科學與技術 [29] 
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 [30] 
繼續教育學院
-
創業學院
繪畫、動畫、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播音與主持藝術、新聞學、漢語言文學、英語、日語、會計學、金融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電子商務、信息與計算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自動化、土木工程、環境科學、汽車服務工程、環境工程、工程管理、軟件工程 [101] 
資料來源:內蒙古大學 [31]  (截至2024年5月)

內蒙古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12月,內蒙古大學擁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有18個自治區重點學科、8個自治區重點培育學科。有1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生物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和自治區“一流拔尖學科”,5個學科進入全球ESI排名前1%。 [2] 
學科建設
類別
名稱
全球ESI排名前1%學科
化學、工程學、環境/生態學、材料科學、植物與動物科學
國家重點學科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動物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生態學
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
生物學
自治區“一流建設學科
應用經濟學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應用經濟學、民族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哲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民族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草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藝術學理論
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
物理電子學、應用化學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態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民族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金融、應用統計、法律、社會工作、翻譯、新聞與傳播、電子信息、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生物與醫藥、交通運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會計、旅遊管理
自治區重點學科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門史、中國少數民族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政治經濟學、應用數學、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生物物理學、無機化學、應用化學、物理化學、生態學、動物學、植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計算機應用技術
自治區重點培育學科
民族學、民商法學、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文藝學、藝術學、行政管理、信號與信息處理
資料來源:內蒙古大學 [2]  [8-10] 

內蒙古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內蒙古大學有在編教職工2098人,其中,專任教師1433人,教授307人、副教授452人。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3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4人、“四青”人才9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7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2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8人。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研究團隊2個,中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中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團隊2個。有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3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1人,全國高校健康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民族技藝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有內蒙古自治區傑出人才獎獲得者10人,內蒙古自治區突出貢獻專家42人,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人選143人,內蒙古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人選69人。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8個,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團隊31個,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創新團隊29個。 [2] 
師資力量
類別
名單
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雙聘)、中國科學院院士趙東元(雙聘)、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湧(雙聘)
國家級教學名師
孫炯、梁希俠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朝戈金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武利民、李光鵬、劉健、吳英喆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
胡薇、張凡
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李光鵬、劉永斌、米彥青、寶音德力根、齊木德道爾吉
中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
羅遼復、劉永斌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杜鳳蓮、吳英喆、祁智、那順烏日圖、李喜和、張德健 、張軍(2019年) [32] 
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
牛遺傳改良與生物育種技術團隊 [33]  、內蒙古大學實驗動物研究中心 [34]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陳國慶、高光來、那順烏日圖、李前忠、李樹新、張久和、王曉晶、何江、王迎春、張德健、吳英喆、劉永斌、張志忠、杜鳳蓮、劉東軍 [2] 
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
齊木德道爾吉、額爾敦白音 [35]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班士良、趙東海、廉桂萍、那順巴依爾、白音門德、寶音德力根、阿拉坦倉、孫忠、王迎春、趙志蒙、趙吉、周延林、金海和、宋生貴、趙林平、李玲君、楊聯貴、陳貴林
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
資源型產業與資源富集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團隊、哺乳動物生殖生物學及生物技術團隊
中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家畜現代生物育種團隊
資料來源:內蒙古大學 [36] 

內蒙古大學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內蒙古大學有131個本科教學實驗室、192個校內外教學實習實訓基地,有4個國家級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國家西部卓越基層法律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7個國家級特色專業,33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6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教育部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有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團隊2個,內蒙古自治區教學團隊25個。 [2] 
質量工程
類別
名稱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法學、漢語言文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經濟學、生物技術、生物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新聞學、行政管理、英語、電子科學與技術、化學、金融學、民族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編輯出版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俄語、工商管理、漢語國際教育、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科學、會計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歷史學、旅遊管理、日語、軟件工程、社會學、生態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哲學 [37]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煤炭高效清潔利用虛擬仿真綜合實訓、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B1、管理會計學、泛函分析、統計熱力學A、分子生物學、實用大學英語語法在線課程、新聞採訪與寫作、工業化單晶硅太陽電池製備工藝優化虛擬仿真實驗、數據結構與算法B、無機化學A、數學分析B、品語言 知生活、全新版大學進階英語綜合教程、行為經濟學漫談、生態學II [38] 
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
生物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39]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40]  、大學生命科學本科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41] 
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數學與應用數學 [48] 
國家級特色專業
生物科學 [45] 數學與應用數學 [46]  、蒙古語言文學 [44] 物理學 [42]  、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47] 生態學 [43]  、表演
教育部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
數學分析課程虛擬教研室、新聞學專業虛擬教研室 [49] 
自治區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環境工程、交通運輸、通信工程、土木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政治學與行政學、自動化、大氣科學、社會工作、統計學、應用物理學、運動訓練 [37] 
截至2024年5月
教學成果
2022年,內蒙古大學獲自治區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6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4項,評選校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6項、二等獎24項,獲第四屆中國高校混合式教學設計創新大賽設計之星獎 2 項、優勝獎1項。立項第九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項目挖掘與培育實踐教學課題14項,2022年獲批立項23項教育部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獲批首批自治區級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點。 [112] 
截至2023年12月,內蒙古大學是教育部批准的國家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學校、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學校和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首批全國急救教育試點學校、首批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建設單位。 [2] 
部分教學成果獎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獲獎級別
獲獎等級
2014
創新知識體系的熱物理理論課程改革實踐與開放共享
國家級
二等
2014
基於民族音樂“非遺”傳承的音樂表演特色專業建設
國家級
二等
2013
創新知識體系的熱物理理論和通識課程改革實踐與
自治區級
一等
2013
地方綜合性大學本科生科研訓練十年持續研究與實踐
自治區級
一等
2013
基於民族音樂“非遺”傳承的音樂表演特色專業建設
自治區級
一等
2013
以常微分方程教學為切入點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自治區級
一等
資料來源:內蒙古大學 [50] 

內蒙古大學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內蒙古大學與國(境)外的114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係,與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合作設有中美生態、能源及可持續性科學內蒙古研究中心,與日本愛知大學合作設有中日共同GIS應用與地域經濟產業研究中心,與英國華威大學合作設有中英企業數字實驗室。學校設有蒙古國研究中心、俄羅斯語言文化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日本學研究中心、澳大利亞研究中心、美國研究中心,呼和浩特中日交流之窗,與俄羅斯卡爾梅克國立大學合作建有孔子學院。學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全國來華留學示範基地,是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高校。學校設有國際教育學院,年接收來自亞、歐、美、非四大洲的蒙古國、俄羅斯、美國、尼日利亞等23個國家的國際學生近600人。 [2] 

內蒙古大學學術研究

內蒙古大學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內蒙古大學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四部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民委“一帶一路”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1個,另在生物學、生態學、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學科領域設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部級重點研究平台11個;有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集成攻關大平台、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61個。 [2] 
科研平台
類別
名稱
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蒙古文智能信息處理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四部委共建研究基地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培育基地 [67] 
國家民委“一帶一路”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
蒙古國國情研究中心 [68]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牧草與特色作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蒙古高原生態學與資源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乳製品質量安全控制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態大數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優良家畜規模化繁育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草原生態安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新型研究機構
能源材料化學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院
自治區級研究機構
內蒙古地區社會歷史文化研究基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民族發展研究中心、民族自治地方法制建設與社會發展研究基地、內蒙古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基地、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研究融合發展創新實踐基地、內蒙古社會治理與創新研究基地、內蒙古自治區廉政研究中心“一帶一路”沿線民族語言文字研究基地、蒙古國國情研究中心、內蒙古大學黨內法規研究教育中心、內蒙古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中心等
資料來源:內蒙古大學 [66]  (截至2024年5月)

內蒙古大學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內蒙古大學共完成理工科國家和部委科研項目761項、新獲批立項1219項,主持或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級自然科學重大重點項目91項。完成內蒙古自治區科研項目1139項、新獲批1465項。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獎特等獎等獎項53項;共獲準人文社科類項目1552項,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9項、重點項目20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4項、重大委託項目1項。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5項(其中,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內蒙古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327項(其中,一等獎21項),中國統戰理論政策研究創新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中國第四屆民族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中國民政政策理論研究二等獎3項,國家檔案局優秀科技成果獎三等獎1項,國家民委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調研報告類)優秀獎1項、國家民委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調研報告類)三等獎2項。 [2] 

內蒙古大學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內蒙古大學南校區圖書館 內蒙古大學南校區圖書館 [120]
截至2023年9月,內蒙古大學館藏印本文獻367.91萬冊(其中校本部325.02萬冊)。電子資源建設以綜合性,重點學科全文數據庫為主,擁有中外文數據庫94個,電子圖書111.67萬種,電子期刊6.11萬種,建成了以蒙古學和生命科學為重點,具有鮮明民族特點和地區特色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 [119] 
學術期刊
《內蒙古大學學報》創刊於1959年,有哲學社會科學蒙古文、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三個版。 [52] 
《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蒙古文版)》 《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蒙古文版)》
《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蒙古文版)》主要刊登該校師生用蒙古文撰寫的教學、科研論文,設有蒙古語言文字、蒙古文學、蒙古歷史文化、宗教、法學、哲學、經濟學、國際蒙古學研究等30餘個欄目,以蒙古學和北方少數民族研究為重點和特色。其被國際蒙古學界公認為最有代表性的蒙古學學術刊物之一。 [52] 
《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主要發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設有政治學、哲學、蒙古學、歷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語言學等欄目。哲學社會科學版刊登的論文有很多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高校文科學術文摘》、日本《東洋史研究》等一批國內外較有影響的文摘類刊物轉載或摘登。 [52]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主管、內蒙古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雙月刊、國內外發行),主要刊登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和技術科學、交叉學科等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被國內外多家期刊檢索機構及數據庫收錄,主要包括:美國《化學文摘》(CA)、《數學評論》(MR),俄羅斯《文摘雜誌》(AJ),英國《動物學記錄》(ZR),德國《數學文摘》(ZM),以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等。 [51] 

內蒙古大學校園文化

內蒙古大學學校標誌

校徽
內蒙古大學校徽是由三個不同直徑的同心圓組成的圓形徽標,外圓半徑是內圓半徑的2倍,中圓到內圓距離是中圓到外圓距離的1/3,外圓邊線最粗,中圓邊線最細;內圓核心為蒙古文美術體豎排校名,中圓到外圓之間上為漢文毛澤東手寫體校名,下為英文印刷體大寫校名。 [1] 
內蒙古大學校徽 內蒙古大學校徽
校旗
內蒙古大學校旗為天藍色長方形旗幟,長2.4米,寬1.6米,旗幟左上角印白色校徽,該校徽的直徑為0.8米,其左側距旗左邊0.25米,其上側距旗上邊0.125米。印刷物或雕刻物上使用校旗縮影圖時須按比例縮小。 [1] 

內蒙古大學精神文化

校訓
求真務實 [1] 
校風
團結、嚴謹、求實、奮進 [1] 
校歌
學校校歌為《內大——文明的搖籃》,印冼塵作詞,阿拉騰奧勒作曲。 [1] 
《內大——文明的搖籃》
歌詞
曲譜
這裏有智慧的綠樹,散發着桃李的芬芳;
這裏是文明的搖籃,哺育出民族的希望。
多少莘莘學子不懈追求,多少慈愛師長語重心長。
啊!啊!
我的內蒙古大學,你裝點出草原科學的星空,你成長起社會未來的棟樑。
啊!啊!
未來的棟樑!未來的棟樑!
校歌曲譜 校歌曲譜

內蒙古大學社團文化

創業學院學生國際交流協會
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學生國際交流協會(Student’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簡稱SICA,是由愛好國際交流的同學組成的學生協會,竭誠服務於各種適合學生參與的外事接待事務,安排和組織能拓展學生視野,瞭解中外文化的相關活動,建立與國際其他高校的溝通交流機制,進一步推動該校學生的國際化教育。 [53] 
內蒙古大學武術協會
內蒙古大學武術協會成立於2014年,由學生自願組成,目標是團結吸納廣大武術愛好者,開展日常武術訓練,學習武術理論知識;以武會友,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倡導武術文化,開展武術交流活動,在本校區乃至更廣範圍內推動武術文化。協會每週都會在確定的時間進行武術訓練。每週二三四五早上6點開始晨練,週一五日晚上7點準時開始晚訓。 [54] 
內蒙古大學武術協會 內蒙古大學武術協會
內蒙古大學青年志願者服務隊
內蒙古大學青年志願者服務隊是由成立於2003年的內蒙古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發展而來。2023年3月,內蒙古大學青年志願者服務隊整合全校志願服務資源,將20個學院(單位)的志願者服務隊及8個志願公益類服務社團進行系統化改革與整合,構建了全校性的志願服務信息化平台。內蒙古大學青年志願者服務隊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為基本原則,統籌校內志願服務活動,是內大青年志願者大家庭的“大管家”,是“志願者的志願者”。 [55] 
辦公室禮儀培訓會 辦公室禮儀培訓會
內蒙古大學希望支教社
內蒙古大學希望支教社是成立於2008年的志願公益類社團,是幫助同學們參加社會支教活動的公益性組織。社團以“獻出一片愛心,支持教育事業”為準則,以支持西部教育事業為目標,以“有愛,有暖,有希望”為理念組織進行支教活動多次組織各類公益活動,線上線下支教活動以及特色亮點活動。 [56] 
內蒙古大學希望支教社 內蒙古大學希望支教社
內蒙古大學圖書館讀者協會
內蒙古大學圖書館讀者協會成立於2017年4月23日,主要負責協助圖書館進行管理、服務、宣傳和教育等工作。讀協是一個以讀者為本,以創建圖書館“共建、共管”新模式為理念,以搭建圖書館與讀者溝通橋樑為目標的社團。社團曾獲得2021首屆內蒙古高校“閲讀推廣”優秀學生社團成果展示一等獎、內蒙古大學2017年最具活力社團。該協會在校園內員組織並開展“桃李湖畔·真人圖書”、“桃李湖畔·英語沙龍”等系列活動五十餘場。 [56] 

內蒙古大學校區情況

內蒙古大學共有賽罕校區和玉泉校區兩個校區 [113]  ,佔地面積2243.86畝,建築面積77.78萬平方米,截至2023年12月,全校有各類在校生28345人。其中,本科生15958人、碩士研究生8694人、博士研究生1143人,來華留學生336人。在編教職工2098人。設有85個本科專業,有131個本科教學實驗室、192個校內外教學實習實訓基地 [2] 

內蒙古大學賽罕校區(北校區)

該校區位於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大學西街235號,是內蒙古大學主要校區之一。蒙古學學院、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教務處民族預科班等學院都在北校區 [57] 
北校區西院 北校區西院 [58]

內蒙古大學玉泉校區

玉泉校區建於2008年,該校區位於呼和浩特市玉泉區錫林郭勒南路49號。交通學院、文科七個學院和藝術學院部分專業位於南校區 [58]  。校區佔地面積為1283畝,其中一期工程佔地693畝,規劃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截至2017年),包括教學主樓、體育館、圖書館、藝術樓、交通樓、學生餐廳、學生活動中心、學生公寓等建築 [111] 
南校區東院 南校區東院

內蒙古大學行政管理

內蒙古大學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
紀委書記
副校長
參考資料:內蒙古大學 [5]  (截至2024年5月)

內蒙古大學歷任領導

歷任領導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郭以青
黨委書記
1958.05.13-1965
武天照
黨委書記
1971.12.27-1977
巴圖
黨委書記
1977.05.13-1981.09.25
特布信
代書記
1981.09.25-1981.12.10
校 長
1983.10.11-1985.06
何耀
代書記
1981.12.10-1983.12
鄭廣智
代書記
1983.02.08-1983.10.11
黨委書記
1983.10.11-1985.06
雲布龍
黨委書記
1985.06.15-1990.08.07
方天祺
校 長
1985.06.15-1990.08.07
黨委書記
1990.08.07-1992.01.08
呂安全
黨委書記
1992.01.8-1995.09.22
趙育新
黨委書記
1995.09.22-2003.06.13
劉麗華
黨委書記
2003.06.13-2011.11
候元
黨委書記
2011.11-2013.05
黨委書記
2013.05-2021.04
烏蘭夫
校 長
1956.12.11-1968.12
於北辰
校 長
1978.11.15-1981.02
孫玉溱
校 長
1990.08.07-1993.05
旭日干
校 長
1993.05.27-2006.09
連 輯
校 長
2006.10-2010.04
陳國慶
校 長
2010.04-2021.12
參考資料:內蒙古大學 [6] 

內蒙古大學校園環境

內蒙古大學桃李湖

桃李湖是內蒙古大學的象徵性景點,猶如未名湖之於北大。面積13000餘平方米,成不規則形,湖心有島,島上有亭,亭的周圍都是樹,樹有大有小,有高有矮,參差不齊,相互點綴。在桃李湖畔分佈着內蒙古大學的一些主要建築,東南是十一層高、帶有蒙古包式穹頂的綜合教學樓,其北面坐落着現代化的圖書館和計算機樓,西面則是中國高校中規模較大的文體館 [59] 
桃李湖畔 桃李湖畔 [60]

內蒙古大學圖書館

內蒙古大學圖書館創建於1957年10月,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建立起來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圖書館。1959年,周恩來總理還親自為內蒙古大學圖書館贈送了影印北京版《西藏大藏經》。2009年,28000平方米的南校區圖書館建成並投入使用,館舍總面積達到44000平米,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圖書館經過一年多的內涵提升及環境改造工程,南北校區圖書館閲覽座位3404個 [116] 
圖書館 圖書館

內蒙古大學校友情況

截至2023年12月,內蒙古大學先後湧現出中國工程院院士旭日干、劉耀,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傑、趙進才、趙剛等一批傑出校友。 [2] 
校友情況
姓名
簡介
趙剛
202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 [109] 
旭日干
內蒙古自治區第六、第七屆黨委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02] 
趙進財
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03] 
劉耀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法醫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04] 
張傑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 [105] 
胡玉新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副院長 [106] 
尚在久
中科院國家數學與交叉科學中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師 [107] 
顧彥龍
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 [108] 

內蒙古大學所獲榮譽

所獲榮譽
日期
榮譽名稱
1978年
內蒙古大學被確定為中國88所重點大學之一 [2] 
1998年
內蒙古大學榮獲“全區高校招生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83] 
2003年
內蒙古大學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87] 
2009年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117] 
2012年
內蒙古大學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計劃”高校(“一省一校”) [65] 
2013年
中國首批“留學生教育示範基地” [118] 
2016年
內蒙古大學成為內蒙古自治區一流大學建設支持高校 [65] 
2017年
內蒙古大學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65] 
2018年
內蒙古大學成為教育部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合建高校 [65] 
2020年
內蒙古大學入選國家首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培育基地 [62] 
2020年
內蒙古大學蟬聯“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63] 
2023年
內蒙古大學入選國家“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創新基地(培育)” [6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