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

鎖定
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是內蒙古大學的二級學院。 [1] 
學院前身是分別創建於1995年的生命科學學院和2008年的環境資源學院;2016年,在環境與資源學院和生命科學學院生態學系的基礎上整合成立了生態與環境學院。 [1] 
據2021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教學系5個,開辦本科專業5個;有全職教師70人,在讀本科生600多人、碩士研究生300多人、博士研究生40多人;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 [1] 
中文名
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
創辦時間
2016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內蒙古大學
現任領導
黨總支書記:李笑春
院長:李永宏
本科專業
5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國家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培育)1個
院系設置
生態學系、生態工程系、環境科學系、環境工程系、大氣科學系
地    址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大學西街235號

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歷史沿革

1957年,北京大學生態學與地植物學教研室移植到內蒙古大學,在原生物學系創立了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專門組,並在植物學專業內設立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專門化方向。
1977年在,經教育部批准創建了植物生態學本科專業。
1979年,生態學專業更名為生態學專業。
1982年,以生態學科為主的教師組建了自然資源研究所,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認證為內蒙古自然資源研究所,後更名為內蒙古大學自然資源研究所。
1994年,經教育部批准設置了環境科學專業。
1995年,原生物學系更名為生命科學學院,其下設生態與環境科學系。
2008年,生命科學學院生態與環境科學系和化學化工學院中從事環境科學學科方向的部分師資,組建了環境與資源學院。
2009年。新增環境工程本科專業,生命科學學院生態與環境科學系更名為生態學系。
2016年,在環境與資源學院和生命科學學院生態學系的基礎上整合成立了生態與環境學院。 [1] 

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辦學條件

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專業設置

截至2020年5月,學院設有教學系5個,開辦本科專業5個。 [2] 
教學系:生態學系、生態工程系、環境科學系、環境工程系、大氣科學系 [2] 
本科專業:生態學(含ISEC國際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大氣科學、環境生態工程 [2] 

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師資力量

據2021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全職教師7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1人,58人具有博士學位,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38人。有多名教師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新世紀321人才工程”、“青年科技領軍人才”和高等教育“高等教工程人才”等人才計劃。有多名教師任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生態學會、環境科學學會、自然資源學會和草學會理事以及植物生態學報、乾旱區科學、草業科學等專業刊物編委。 [1] 
內蒙古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李笑春 [3] 
內蒙古自治區“321人才工程”人選:李笑春、王立新 [3-4] 
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牛建明、任衞波、孫紀全、王立新、趙吉 [4-8] 
內蒙古自治區“111工程”人選:周延林 [9] 
內蒙古自治區“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王立新 [4] 
(注:名單不全)

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教學建設

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5張)
據2021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自治區級品牌專業2個;建有生態學和環境類本科實驗教學中心,擁有各種專業實驗室,有內蒙古大學草地生態學研究基地、中國科學院草原生態系統研究站、國家級森林和草原自然保護區(大青山、賀蘭山和錫林郭勒等)、內蒙古環境監測中心站、呼和浩特等市環保局和環境監測站等實踐教學基地。 [1] 
國家級特色專業:生態學 [1] 
國家級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理科生物學(含生態學)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1] 
國家級精品課程:普通生態學 [1]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神奇的蒙古高原 [1] 
自治區級品牌專業:生態學、環境科學 [1] 

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學科建設

據2021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1個、校級重點建設學科2個。 [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生態學 [1]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生態學 [1]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草學 [1] 
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生態學 [1] 
校級重點建設學科: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1] 

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合作交流

據2021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與中國國內外許多大學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培養方面有交流和合作,如與北京大學交流培養計劃和與美國波特蘭大學“2+2”聯合培養計劃。 [1] 

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學術研究

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科研機構

據2021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2個、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校級科研平台3個。 [1]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省部共建草地生態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1]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蒙古高原生態學與資源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草原生態安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2] 
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草地生態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內蒙古自治區環境污染控制與廢物資源化重點實驗室 [1] 
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內蒙古自治區煤化工廢水處理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 
校級科研平台:內蒙古大學自然資源研究所、內蒙古大學(錫林郭勒)草地生態學研究基地、內蒙古大學環境檢測中心 [1] 

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科研成果

據2021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十二五”以來,學院承擔國家和自治區各類科研項目150餘項,獲得資助經費約1.4億元,包括國家重大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環保公益和農業公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近60項、內蒙古自治區重大研發項目10項等。 [1] 
據2021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發表學術論文500多篇,其中SCI收錄100餘篇,出版專著25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農業部科技進步獎4項、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2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和科技進步獎5項、以及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獎1項、突出貢獻獎1項、科技進步獎4項。 [1] 
學院部分科研成果一覽表
課題名稱
立項(獲獎)類別
立項時間
內蒙古高原草原區內陸河河濱植被帶濕地植物羣落空間分佈格局形成及維持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2011年
水循環使用過程中硅酸和有機物相互作用研究的應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2011年
內蒙古煤矸石山地質生態環境重建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2011年
寒旱區不同類型湖泊有機磷的降解特徵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2011年
寒旱區入湖水沙二元過程耦合機理與動態模擬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2011年
乾旱區乾涸湖牀地下水—土壤—植被連續體對粉塵釋放的控制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15年
濕地蘆葦根圈固氮甲烷氧化菌的分佈特徵及其功能耦合機制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2015年
水滑石基複合氧化物中活性氧物種的研究及催化氧化SO2的作用機理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2015年
渾善達克沙地湖相沉積記錄的全新世植被和氣候變化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2015年
大針茅草原割草場退化演替過程中土壤有機碳形成和穩定機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2015年
呼倫貝爾草原露天煤礦區地下水環境演化及生態響應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2015年
有機硅烷選擇性表面嫁接埃洛石納米管作用與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2015年
內蒙古草原區河流河濱帶濕地生態系統退化與恢復演替過程及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2015年
苯並三氮唑及其衍生物的分子作用位點甄選和作用機制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2015年
參考資料: [10-11] 

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文化傳統

  • 學生活動
據2021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開展了觀影活動、黨課學習活動、“青春快閃”活動、五四講座主題團日活動、大師論壇等學生活動。 [12-16] 

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總支書記
李笑春
黨總支副書記
郭瞳
院長
李永宏
副院長
王立新、於瑞宏、周延林
參考資料: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