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內舍人

鎖定
內舍人,官名。隋以楊堅高祖父名忠,改中舍人為內舍人。為太子門下坊次官,初置四員,煬帝大業三年 (607)減為二人,正五品上。唐朝改太子中舍人,高宗永徽三年(652),又以皇太子名忠,再改為內舍人。顯慶元年 (656) ,因太子被廢,複名中舍人 [1-2] 
唐代舍人增為六人,亦為正五品上。掌侍進奏,參議表章。凡詔旨制敕、璽書冊命,皆起草進畫。 [3] 
中文名
內舍人
類    別
官名
原    名
中舍人
相關人物
楊堅
參考資料
  • 1.    內舍人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7-10-03]
  • 2.    內舍人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7-10-03]
  • 3.    《新唐書·志·卷三十七》:“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掌侍進奏,參議表章。凡詔旨制敕、璽書冊命,皆起草 進畫;既下,則署行。其禁有四:一曰漏泄,二曰稽緩,三曰違失,四曰忘誤。制 敕既行,有誤則奏改之。大朝會,諸方起居,則受其表狀;大捷、祥瑞,百寮表賀 亦如之。冊命大臣,則使持節讀冊命;將帥有功及大賓客,則勞問。與給事中及御 史三司鞫冤滯。百司奏議考課,皆預裁焉。以久次者一人為閣老,判本省雜事;又 一人知制誥,顓進畫,給食於政事堂;其餘分署制敕。以六員分押尚書六曹,佐宰 相判案,同署乃奏,唯樞密遷授不預。姚崇為紫微令,奏:大事,舍人為商量狀, 與本狀皆下紫微令,判二狀之是否,然後乃奏。開元初,以它官掌詔敕策命,謂之 “兼知制誥”。肅宗即位,又以它官知中書舍人事。兵興,急於權便,政去台閣, 決遣顓出宰相,自是舍人不復押六曹之奏。會昌末,宰相李德裕建議:台閣常務、 州縣奏請,復以舍人平處可否。先是,知制誥率用前行正郎,宣宗時,選尚書郎為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