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內江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

鎖定
內江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是內江市機構改革組建的新部門,為內江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 [1] 
中文名
內江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
辦公地址
內江市東興區漢安大道498號
隸    屬
內江市人民政府

內江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有關文化、文物、廣播電視、旅遊工作的法律法規,研究擬訂全市文化、文物、廣播電視和旅遊政策措施並組織實施,參與起草文化、文物、廣播電視和旅遊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
(二)組織推動全市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廣播電視事業、旅遊業、文物和博物館事業發展,擬訂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推進文化、文物、廣播電視和旅遊體制機制改革,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三)指導管理全市性重大文化、文物、廣播電視和旅遊活動,指導全市重點文化、文物、廣播電視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組織全市文化旅遊整體形象推廣,促進文化旅遊產業對外合作和市場推廣,制定文化旅遊市場開發戰略並組織實施,推進全域旅遊。
(四)管理全市文藝和廣播電視事業,推進全市文藝、廣播電視創作生產,扶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導向性代表性示範性的文藝作品,推動各門類藝術、各藝術品種發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本市特色文化傳承發展。
(五)負責公共文化服務事業發展,組織推進全市文化、文物、廣播電視和旅遊公共服務建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統籌推進全市文化、文物、廣播電視和旅遊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
(六)推進文化和旅遊行業信息化、標準化建設。
(七)負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普及、弘揚和振興。
(八)負責全市範圍內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挖掘、保護和利用工作,促進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發展。
(九)指導文化和旅遊市場發展,對文化和旅遊市場進行行業監管,推進文化和旅遊行業信用體系建設,依法規範文化和旅遊市場。
(十)統籌全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組織查處全市性、跨區域文化、文物、出版、廣播電視、電影、旅遊等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督查督辦大案要案,維護文化市場秩序。
(十一)負責管理文化、文物、廣播電視和旅遊對外交流合作與宣傳推廣工作,負責文化、文物、廣播電視和旅遊對外交流活動。
(十二)負責全市文化、文物、廣播電視和旅遊行業市場安全生產工作的綜合協調與監督管理,對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工作實施行業監督管理,制定職責範圍內的安全生產年度監督檢查計劃並組織實施。
(十三)負責全市文物保護與合理利用工作。組織開展文物資源調查、登記、建檔、遴選、申報工作,指導各縣(市、區)文物保護單位申報工作。組織開展文物安全監管和文物保護宣傳工作。指導監督博物館(紀念館)建設管理、文物管理等業務工作。參與文物和博物館領域重大科研項目、信息化標準化建設。
(十四)組織開展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協同相關部門負責文化和自然遺產、歷史文化名城(鎮、村)申報和監督管理工作。
(十五)加強廣播電視陣地建設,負責對各類廣播電視機構進行業務指導和行業監管,會同有關部門對網絡視聽節目服務機構進行管理。負責廣播電視節目傳輸覆蓋、監測和安全播出的監督管理。審查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的內容及質量。監督管理全市性重大廣播電視活動。組織實施廣播電視節目評價工作。
(十六)指導、推進文化、文物、廣播電視和旅遊行業人才隊伍建設。
(十七)負責職責範圍內的生態環境保護、審批服務便民化等工作。
(十八)完成市委和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十九)職能轉變。以人民美好生活為引導,統籌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加強全市文化、文物、廣播電視和旅遊領域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傳承,提升博物館(紀念館)公共服務能力。 [6] 

內江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委書記、局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
張德超
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曾佳秀
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羅良富
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委委員、總規劃師
康麟鈞
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機關黨委書記
羅永新
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二級調研員
姬  文
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二級調研員
鄧剛柱
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辦公室主任、四級調研員
鍾齡歐
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產業發展科科長、四級調研員
冷觀俊
參考資料: [3]  [5-6] 

內江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組織機構

內江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負責文電、會務、機要、信息、檔案、辦公自動化、目標管理、保密、信訪、社會保險、綜合管理、計劃生育、接待、對外聯絡、機關車輛管理工作。綜合協調機關和直屬單位業務,負責重大事項的督查、督辦。制定機關內部規章制度和年度工作計劃。組織辦理人大建議、政協委員提案。承擔機關內部審計工作。督促重大事項落實。統籌協調其他綜合性、臨時性工作。
(二)政策法規科(行政審批科)。參與起草歷史文化保護地方性法規草案,負責重要政策調研和重要文稿起草。承擔依法行政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規範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備案工作。承辦行政複議、行政應訴、行政調解工作。負責旅遊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認證工作。牽頭協調推進本系統“放管服”改革工作,承擔市本級有關行政審批及服務便民化工作,推進有關審批服務事項納入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承擔本系統權責清單制度建設、動態調整工作。協調開展普法宣傳等社會工作。
(三)產業發展科。擬訂我市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扶持和促進文化旅遊產業建設與發展,推進產業信息化建設。推進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培育文化和旅遊骨幹企業,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推動文化和旅遊產業項目建設,促進文化和旅遊產業園區及基地建設。負責文化、旅遊統計與旅遊經濟運行分析工作。
(四)藝術科。組織擬訂藝術事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髮展規劃。扶持代表性、示範性、實驗性文藝品種,扶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優秀文藝作品和代表市級以上水準具有地方特色的重點藝術院團、演藝企業。指導藝術創作與生產,推動各門類藝術的發展。組織、指導、協調全市藝術展演、展覽以及重大文藝活動。指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全市範圍內的傳承弘揚。指導藝術普及與基層羣眾文藝活動。指導全市旅遊演出的創作與演出工作。指導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五)公共服務科。擬訂全市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發展具體規劃並組織實施。擬訂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標準並監督實施。承擔全市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的協調工作。推進全市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的設施建設。推動羣眾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未成年人文化和老年文化等工作。推動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事業發展和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監督指導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陣地的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推動公共數字文化和古籍保護工作。指導基層羣眾文化活動和志願者活動。
(六)文物科。擬訂全市文物博物管理和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負責推動完善文物和博物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組織開展文物資源調查、文物保護、搶救、發掘、研究與利用等工作。協調指導社會文物管理、民間珍貴文物搶救、文物徵集、項目申報及實施工作。負責市級及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審核、申報工作。協同相關部門負責歷史文化名城(鎮、村)的保護、申報和監督管理工作。組織開展文物行政檢查,督查、指導全市文物保護單位、文物古建築、博物館(紀念館)等的安全生產工作。
(七)資源開發和宣傳推廣科。承擔全市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規劃、開發、利用與保護。組織實施文化和旅遊產業項目開發、包裝、創新、資源評價和信息發佈。推動紅色旅遊、休閒度假旅遊、鄉村旅遊發展和鄉村文化振興工作。負責全市國家A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鄉村旅遊、旅遊度假區、生態旅遊示範區評定的相關工作。負責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促進文化旅遊行政生態發展。承擔全市文化和旅遊形象、產品宣傳推廣工作。組織開展文化和旅遊重要政策、重要動態、重要活動以及優秀人才、優秀作品與優質資源的宣傳工作和營銷體系建設。承擔全市文化和旅遊對外交流合作和招商引資工作。
(八)廣播電視科。擬訂廣播電視科技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承擔廣播電視宣傳和播出等重大事項的指導、協調和監管工作。指導、監管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和廣告播出。負責全市廣播電視節目創優、評獎。承辦全市廣播電視播出機構頻率頻道申請、撤銷、技術參數監督、台標監督等工作,規範廣播電視播出傳輸秩序。加強廣播電視數字化建設工作。監督衞星電視接收設施及境外衞星電視節目的落地和接收。負責對信息網絡和公共載體傳播的視聽節目進行監管,組織查處非法開展網絡視聽節目服務行為。指導推進媒體融合。承擔指導、協調全市性重大宣傳活動、重大突發事件報道、應急播報和安全工作。負責廣播電視“户户通”、廣播電視節目傳輸覆蓋體系、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和安全播出的監督管理和技術保障工作。
(九)市場管理和安全監督科。擬訂全市文化和旅遊市場管理規劃並組織實施。擬訂文化和旅遊市場經營場所、設施、服務、產品等標準並監督實施。制定職責範圍內的安全生產年度監督檢查計劃並組織實施。對文化和旅遊市場進行行業監管。承擔文化和旅遊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監管文化和旅遊市場服務質量。承擔旅遊經濟運行監測和假日旅遊市場監督管理。統籌全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組織查處全市性、跨區域文化、文物、出版、廣播電視、電影、旅遊等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督查督辦大案要案,維護文化市場秩序。統籌本系統安全生產工作。負責文化和旅遊市場安全生產工作的綜合協調與監督管理,對文化旅遊園區的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工作實施行業監督管理。
(十)人事科。擬訂全市文化、文物、廣播電視和旅遊行業人才隊伍建設具體規劃並組織實施。推進市級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系統體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機構編制、勞動工資、考核、獎懲、培訓工作。負責藝術、圖書資料、文物博物、羣眾文化等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評審相關工作。承擔文化和旅遊專家管理和行業培訓工作。負責機關離退休人員工作,指導直屬單位的離退休人員工作。
(十一)機關黨委。負責機關和所屬事業單位的黨羣工作。

內江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掛牌機構

市文物局。擬訂全市文物博物管理和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負責推動完善文物和博物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組織開展文物資源調查、文物保護、搶救、發掘、研究與利用等工作。

內江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下屬事業單位

(一)內江市文化館。副縣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核定編制36個,領導崗位設1正2副。主要職能職責為:負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羣眾基本公共文化需求;負責全民藝術普及工作,組織開展各門類基本藝術培訓;負責羣眾文藝創作,開展各類羣眾藝術展覽、筆會,組織和協助指導羣眾文化演出,開展羣眾性文化品牌活動提供服務。
(二)內江市圖書館。副縣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核定編制23個,領導崗位設1正2副。主要職能職責為: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獻信息並提供查詢、借閲等相關服務;開展社會教育,推動、引導、服務全民閲讀活動;加強數字圖書館資源建設和推廣服務工作,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文獻信息共享平台,為社會公眾提供優質服務;承擔區域內公共圖書館服務工作和基層公共圖書館(室)業務指導、組織實施學術交流研究。
(三)內江市張大千紀念館。(掛內江書畫院、內江大千園旅遊景區服務中心牌子),副縣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核定編制26個,領導崗位1正2副。主要職能職責為:研究、弘揚傳統書畫文化,組織實施藝術交流、研學、宣傳等工作;負責張大千書畫等各類文物藏品的徵集、收藏、保管研究和科學利用等服務工作;負責緊密聯繫內江書畫界,承擔大千園旅遊景區日常維護、運營管理、宣傳推廣等工作。
(四)內江市藝術交流發展中心。副處級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核定編制31個,領導崗位設1正3副。主要職能職責為完成市委市政府宣傳演出任務,開展藝術創作及研究,促進藝術繁榮,藝術創作表演人才培養。
(五)內江廣播電視台。副處級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核定編制147個,領導崗位設1正4副。主要職能職責為:開展新聞宣傳報道,負責市本級廣播、電視、新媒體等媒體平台的內容生產播出、分發推送,加快廣電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打造新型主流媒體;負責廣播、電視、新媒體播出和安全體系建設;負責內江市地面無線數字電視“户户通”工程,為播出平台、運行、維護等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六)張大千美術館。正科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核定編制3個,領導崗位設1正。主要職能職責為:承擔舉辦藝術展覽、展示和開展國際、國內文化交流相關工作;負責開展內江美術培訓、公益性講座,面向羣眾進行審美教育,發掘美術人才,組織學術研究;負責面向社會徵集、收藏美術精品工作。
(七)張大千博物館。(掛邱笑秋藝術館、魏明倫碑文館牌子),正科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核定編制16個,領導崗位設1正2副。主要職能職責為:承擔張大千書畫藝術相關文物資料的徵集、收藏、展示、研究工作;承擔張大千博物館、邱笑秋藝術館、魏明倫碑文館的日常維護、運營管理及其藏品徵集、保管、研究工作;協助開展文化育人功能,在書畫文化傳承、學術研究支撐、文物藏品鑑賞、文化創意開發、大眾科普教育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八)內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正科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核定編制12個,領導崗位設1正2副。主要職能職責為:承擔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對外交流、推介展示等服務工作;承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和代表性傳承人相關事務性工作;組織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挖掘、搶救、研究、保護和整理工作。
(九)內江市戲劇創作研究室。正科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核定編制7個,領導崗位設1正1副。主要職能職責為:承擔文藝創作和文藝理論研究工作,協助指導各縣(市、區)開展專業、業餘文藝創作和文藝理論研究工作;負責組織全市文藝(戲劇)創作工作者作品參加全省全國的交流、發表、比賽工作;承擔文化期刊的編輯出版工作,及時報道全市文化動態,併為我市文藝創作者提供更好更寬廣的發表、交流平台。
(十)內江經開區、高新區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內江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直屬大隊),正科級參公事業單位,核定編制14個,領導崗位設1正2副。主要職能職責為:承擔跨區域案件和重大案件的組織查處及內江經開區、高新區轄區內文化、文物、出版、廣播電視、電影、旅遊市場行政執法職責,並承擔“掃黃打非”有關工作任務。
(十一)內江市廣播電視傳輸監測中心。正科級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核定編制15個,領導崗位設1正2副。主要職能職責為:承擔廣播電視技術開發、設計、研製和技術培訓,承擔廣播電視工程項目調查、評估、諮詢和規劃設計;承擔廣播電視設備運行維護及服務指導,監督全市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負責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傳輸覆蓋、監測和安全播出的監督管理。
(十二)內江市川劇團。財政定額包乾事業單位(無編無崗)。現有職工32人(含團長1名,副團長3名)。主要職能職責為:創作演出優秀川劇劇目,為觀眾服務;舞台藝術作品創作,傳統藝術整理加工與保護,藝術研究與評論,藝術普及推廣,藝術創作表演人才培養。 [6] 

內江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辦公信息

辦公地點:內江市東興區漢安大道498號
辦公時間:8:30-12:00,14:30-18:00(法定工作日) [6] 

內江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所獲榮譽

2020年5月,獲得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組織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單位,並予以通報表揚。 [2] 
2021年7月29日,被內江市人民政府授予”2020年度內江市產業項目提升年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