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內氣外氣

鎖定
書法術語。氣,指氣韻、氣勢。清朝蔣和《學書要論》雲:“一字八面流通為內氣,一篇章法照應為外氣。內氣言筆劃疏密、輕重、肥瘦,若平板散渙,何氣之有?外氣言一篇虛實、疏密、管束、接上、遞下、錯綜、映帶,第一字不可移至第二字,第二行不可移至第一行。”“八面流通”即八而流暢之意,指一個字的筆劃之間要流暢貫通,筆劃之間要有疏有密,有緊有松,有輕有重,有肥有瘦,信手書寫,熟能生巧,如此則氣韻自生。“章法”指一幅書法作品中的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排列組合。字與字之間也要有虛有實,有疏有密,上下接遞自然,字與字之間亦如人一樣,大者“管束”其小,小者應接其大。且行與行之間,要自上至下流利通暢,如行雲流水,不得交叉紊亂。如此則滿幅“外氣”滋溢。
中文名
內氣外氣
類    型
術語
出    處
《學書要論》
內氣外氣:
清朝梁同書《頻羅庵論書》雲:“寫字要有氣,氣須從熟得來。有氣則自有勢,大小、長短、高下、欹正,隨筆所至,自然貫注一片段,卻著不得絲毫擺佈,熟後自知。”一句話,“內氣外氣”只能從“熟”處得來,即熟能生巧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