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內外城河風光帶

鎖定
內外城河風光帶位於古城如皋,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古城有明代開鑿的內外兩道城河環繞護衞,這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內外城河如項鍊一般綴在古城脖子上。內外城河外圓內方,像一個古錢幣,體現出如皋是一個招財進寶的好地方。
中文名
內外城河風光帶
地理位置
江蘇省如皋市如城街道
開放時間
全天
景點級別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著名景點
水繪園
定慧寺
靈威觀
東大街
集賢裏

內外城河風光帶歷史發展

內外城河風光帶 內外城河風光帶
2001年開始實施內外城河綜合整治後結合興建,含內外城河河道、河坡及兩岸綠化、亮化、景觀等,全長6000多米。河坡有石駁、人行步道,並經過綠化、亮化;兩岸綠化、景觀圍繞“傳承千年歷史、體現現代特色”,挖掘古城千年歷史文化積澱,沿線先後完成定慧寺觀音塔文昌閣射雉亭頤園石合泰靈威觀福成庵靖海門等體現古邑歷史文化底藴的景點建設,先後保護性修繕迎春橋育賢橋冒家橋雁橋文德橋武定橋等歷史名橋和如皋師範定慧寺集賢裏東大街水繪園等歷史建築,並陸續建成工藝絲毯博物館、範公苑如皋抗戰勝利紀念牆、青雲路仿古風格市民廣場等現代景觀、景點。
2003年,如城內外城河風光帶被審定為國家AAA級景區,並獲得江蘇省人居環境範例獎。
2004年,市政府投入300餘萬元,運用多種手段對城河風光帶實施夜景亮化包裝,增設城河綠地泛光燈300盞,內城河護欄燈1500餘盞。
2005年,市政府又完善內外城河沿線景點護欄燈、輪廓燈、泛光燈、景觀燈及全河道沿駁坡輪廓燈等,使內外城河風光帶成為城區夜景之一。 [1] 
內外城河風景
內外城河風景(10張)
2020年,內外城河綜合提升,外城河部分綠化移植,將原有1.5米寬濱河步道拆除,重新鋪築1.8米至2米寬石材濱河步道,安裝石材欄杆,局部增加外挑平台,沿河綠地增加透水砼園路、增設矮牆坐凳、城牆、樹池等,人行道提升為石材人行道,綠化提升、場地鋪裝,以及施工範圍內清除現場雜草、雜樹、磚石障礙物等景觀綠化提升。通過對沿河綠化進行改造提升,讓城河風光更加通透;通過建設水上棧橋,實現了內外城河濱水步道全線貫通,同時在沿河設置了水景觀平台17處、小遊園9個。 [2] 

內外城河風光帶內外城河

如皋市內外城河風光帶
如皋市內外城河風光帶(20張)
如皋古城區內,有內外兩條城河環繞,人稱“雙環河”。如皋古城內外城河外圓內方,形如古錢,城市格局極為獨特。
內城河,又名玉帶河、市河,始建於隋代,原為從運鹽河疏浚出的一條支流,內城河除北部己成平陸外,仍成半環形。東起東水關,至古玉蓮池,經泮池南閘橋至嚴家灣,折而向北迄北水關,總長2381米,最寬處在古玉蓮池和泮池,最窄處在冒家橋至文德橋段。
外城河,又名濠河,為明代所開鑿修建,河四面環城,北段與通揚、如泰兩河同道。

內外城河風光帶地理環境

內外城河風光帶
內外城河風光帶(9張)
內外城河沿線有十幾處歷史文化景點,從數千年前的春秋遺址射雉亭,到傳説美妙的明代高橋迎春橋;從歷經千年風雨的隋定慧寺,到名人輩出的風水寶地宋集賢裏;從冠甲江淮的道觀靈威觀,到紀念宋賢臣、學者范仲淹範公苑……歷史悠久,故事雋永有趣,名人軼事,文采風流。
遊客既飽耳福,又開眼界。內外城河上的29座橋樑,形狀各異,其中一些古橋還流傳着反映如皋人文風情或古城特色的歷史故事,可以使遊客從一個側面瞭解如皋的風土人情和悠久的歷史文化。 [3] 
雙環河兩岸白石護欄蜿蜒若龍,沿線樹木葱鬱、百花爭豔。“水環城,城包水”的奇特風景觀成為古城如皋獨具魅力的風光帶。 [4] 
隋代建築定慧寺,山門北向,曲水環寺,羣樓抱殿,為中華寺廟一絕;明代建築文廟大成殿如皋文廟)國內罕見的全楠木結構;始建於明代的古典園林水繪園被譽為海內徽派園林孤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如皋公立簡易師範學堂(今如皋高等師範學校)是中國第一所公立師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內有中國師範教育博物館

內外城河風光帶周邊景點

水繪園
水繪園 水繪園
水繪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我國徽派園林的孤本代表,是我國眾多的名園之中,一處出類拔萃佼佼者,是江海平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園以水為貴、倒影為佳,既秀且雅;而其以園言志,以園為憶、並融詩、文、琴、棋、書、畫、博古,曲藝等於一園的特色,又足以説明它原來是一座饒有書卷氣的“文人園”。江南才子冒闢疆與秦淮佳麗董小婉棲隱過,因此頗為出名。
定慧禪寺
定慧禪寺 定慧禪寺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如皋定慧禪寺初建於隋朝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是一座建築風格獨特的山門北向的千年古剎。據唐代道宣和尚撰寫的《續高僧傳》記載,隋開皇十一年十一月,晉王楊廣(即後來的隋煬帝)在揚州金城殿設千僧會,佛教天台宗實際開創者智顗大師應邀赴揚州授菩薩戒,途徑如皋,發現如皋上空佛光四射,認定這是一塊寶地,於是在此誅茅建廬,當時取名“定惠寺”,同時建七級寶塔一座。光緒末年,定惠寺對河的東嶽廟被拆建為師範學堂,監院根源怕寺院房屋被佔用,通過內閣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求得慈禧太后御筆“慧映中華”匾額,然慈禧太后之父名惠徵,太后心覺有緣,遂下令保全寺廟,為避太后之父名諱,“定惠寺”更名為“定慧寺”。
福成庵
福成庵 福成庵
福成庵,原址坐落於如皋西南城腳,據考證,始建於明嘉靖元年(1522年)。民國初年,有廟房近20間。當時,如皋城的寺廟庵堂,除日常佛事外,還設有齋堂和寮房,接納四鄉進城納糧、訴訟的農户食宿,收費十分低廉。如皋福成庵因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平日香客和歇宿的農户並不多。住持為寶華和她的徒弟德山。1927年6月上旬,中共江蘇省委在上海成立,而如皋黨組織又最早和省委接上聯繫,因此被批准成立縣委。早在1926年,中共如皋獨立支部書記陸景槐就常去福成庵一帶物色地下聯絡點,他與福成庵的寶華住持相處很熟,寶華知道他是幹革命工作的,格外給以方便,有時陸就住宿在福成庵。陸奉調南通後,獨立支部選定福成庵為中共如皋縣委成立最可靠的地點。1927年7月,蘇德馨、徐芳德葉胥朝王盈朝等人在福成庵的後東寮房內舉行了縣委成立儀式,王盈朝被選為書記。這是江海平原上的第一個中共縣級組織。
東大街歷史文化街區
東大街 東大街
東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位於古城的東北角,內城河蜿蜒其中,是如皋古城僅存的老街區。“東大街”始建於南宋,經歷代營構,“東大街”具有清末民初的風貌特徵。在水運發達時期,“東大街”是城內主要的商業街。老街巷裏的居民是這座古城最好的讀者,在東大街看老人們聊天,更能感受到古城如皋歷史和文化的深厚。
靈威觀
靈威觀 靈威觀
靈威觀為如皋倖存的道觀,與句容茅山道院、蘇州玄妙觀並列為江蘇省三大道觀。歷經隋唐、宋元、明清、民國,代有修葺,幾度興衰。相傳,武當山玉公、信公、靜公三位道長,於隋朝前來如創立。初名祖師觀。
文昌閣
文昌閣 文昌閣
文昌閣是供奉文昌帝君的樓閣,文昌原為星官名,又名“文曲星”、“文星”,被人神化為主宰功名、祿位的神,向為讀書人所崇祀。此樓閣初建於嘉靖三十八年(1559),為東皋勝景之一。當地到文昌閣遊玩敬香的遊客和香客極多。而且,此地還是文人雅士聚集之所。每逢春暖花開、秋高氣爽時節,尤其是九九重陽節,文人墨客登高聯會,寫詩作賦、唱和其間,留下不少千古古華章佳句。不幸的是,和國內許多古代歷史建築一樣,如皋文昌閣於上世紀1938年毀於日本侵略者燒殺搶掠的無情戰火。2003年,如皋市委市政府復建文昌閣。重建的“文昌閣”處於如皋內城河畔,城中的顯要位置。
範公苑
範公苑范仲淹三十世裔孫、香港新亞洲文化基金會主席、景範教育基金會創辦人、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榮譽理事範止安出資興建,佔地五點四畝,為古典園林式建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