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兜蕊蘭屬

鎖定
兜蕊蘭屬(學名:Androcorys Schltr.)是蘭科下的一個屬,地生矮小草本。塊莖球形,小,肉質。莖直立,纖細,具1枚葉。葉較小,通常為匙形或狹橢圓形,具柄。
共有6種,分佈於克什米爾地區、喜馬拉雅、中國和日本。中國有5種,1種分佈在台灣,4種分佈於西南和西北。
中文名
兜蕊蘭屬
拉丁學名
Androcorys Schltr.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微子目
蘭科
兜蕊蘭屬

兜蕊蘭屬形態特徵

兜蕊蘭屬植物
兜蕊蘭屬植物(5張)
地生矮小草本。塊莖球形,小,肉質。莖直立,纖細,具1枚葉。葉較小,通常為匙形或狹橢圓形,具柄。總狀花序頂生,具幾朵至10餘朵花;花苞片極小,通常為鱗片狀;花小,黃綠色或綠色,較疏生,在花序軸上呈螺旋狀排生,倒置(唇瓣位於下方);萼片離生,邊緣全緣或具細鋸齒,中萼片直立,常寬闊,凹陷,與花瓣靠合呈兜狀,蓋住花葯,側萼片較中萼片長而狹;花瓣直立,凹陷呈舟狀,常向內弧曲;唇瓣較小,舌狀或線形,不裂,反折,基部多少擴大,罕呈匕首狀,無距;花葯直立,具寬闊兜狀的藥隔,藥室2,位於花葯左右兩側的下部,彼此遠離;花粉團2個,為具小團塊的粒粉質,具短的花粉團柄和粘盤,粘盤被蕊喙的邊緣包着;蕊喙三角形,位於兩藥室之間;柱頭2個,隆起,或多或少具柄,柄貼生於蕊喙的基部;子房扭轉,通常具短柄或無柄。蒴果直立。 [1] 

兜蕊蘭屬分佈範圍

共有6種,分佈於克什米爾地區、喜馬拉雅、中國和日本。中國有5種,1種產台灣,4種分佈於西南和西北。 [1] 

兜蕊蘭屬下級分類

蜀藏兜蕊蘭(Androcorys spiralis T. Tang et F. T. Wang) Full Record。
小兜蕊蘭(Androcorys pusillus (Ohwi et Fukuyama) Masamune) Full Record。
劍唇兜蕊蘭(Androcorys pugioniformis (Lindl. ex Hook. f.) K. Y. Lang) Full Record。
小萼兜蕊蘭(Androcorys oxysepalus K. Y. Lang) Full Record。
兜蕊蘭(Androcorys ophioglossoides Schltr.)。 [1] 

兜蕊蘭屬蜀藏兜蕊蘭

植株高5-12釐米。塊莖圓球形,肉質,直徑5-8毫米。莖纖細,直立或近直立,無毛,基部具2枚筒狀鞘,近基部具1枚葉。葉片長圓形,長2-2.5釐米,寬8-10毫米,先端鈍,基部收狹並抱莖。總狀花序具3-8朵花,長2-2.5釐米;花苞片線形,呈螺旋狀捲曲,先端漸尖,較子房短;子房紡錘形,扭轉,無毛,連花梗長3-7毫米;花小,綠色;中萼片直立,寬卵形,長1.5-1.75毫米,寬1.3-1.75毫米,先端圓鈍,中間具1小凸尖,凹陷,具1脈,與花瓣靠合呈兜狀;側萼片反折,長圓形,長2-2.75毫米,寬1-1.2毫米,先端鈍,具1脈;花瓣直立,斜長圓形,凹陷呈舟狀,長1.3-2毫米,寬0.5-0.7毫米,先端鈍或稍尖且兜狀,具1脈;唇瓣反折,線狀舌形,肉質,長1.8-2.1毫米,先端鈍,基部擴大,寬約0.8毫米;蕊柱短,寬約0.5毫米;花葯直立,藥隔極寬,兜狀,先端鈍;蕊喙大,三角形,位於藥室之間;柱頭2個,隆起,具柄。花期9月。
產於四川(木裏)、雲南(德欽)、西藏(察隅)。生於海拔2800-3500米的林下。 [2] 

兜蕊蘭屬小兜蕊蘭

植株高10-22釐米。塊莖卵形或球形,肉質,直徑5-7毫米。莖細長,直立或近直立,無毛,基部具1-3枚筒狀鞘,近基部具1枚葉。葉片卵形或長橢圓形,長2-4.5釐米,寬1-2.2釐米,先端鈍,基部漸狹成柄並抱莖。總狀花序具8-13朵花,長約2.5釐米;花苞片卵形,長1.5毫米,先端鈍或稍尖,較子房短;子房紡錘形,扭轉,無毛,連花梗長3-4毫米;花小,綠色;中萼片直立,卵形、圓形或寬舌形,長1-1.2毫米,寬約1毫米,凹陷,邊緣具細齒,先端鈍,具1脈,與花瓣靠合呈兜狀;側萼片張開,狹長圓形,長2-3毫米,寬0.75-1毫米,先端鈍或稍尖,具1脈;花瓣直立,圓形,凹陷,長1-1.5毫米,先端圓形,基部楔形,邊緣全緣或略具細齒,具1脈;唇瓣反折,肉質,舌形,長2-2.2毫米,寬約0.75毫米,先端鈍,基部略擴大;蕊柱短;花葯直立,藥隔寬,頂部圓鈍;蕊喙大,近三角形;柱頭2個,隆起。
產於我國台灣省。生於海拔2500-3500米的林下或高山草地中。日本也有分佈。 [3] 

兜蕊蘭屬劍唇兜蕊蘭

植株高5.5-18釐米。塊莖圓球形,肉質,直徑6-10毫米。莖直立或近直立,纖細或較粗壯,無毛,基部具1-2枚筒狀鞘,近基部具1枚葉。葉片長圓狀倒披針形、長圓形、狹橢圓形至橢圓形,長2-4釐米,寬4-12毫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漸狹並抱莖。總狀花序具3-10餘朵花,長0.8-2.5釐米;花苞片小,寬卵形,先端鋭尖,較子房短很多;子房紡錘形,扭轉,無毛,連花梗長4-5毫米;花小,綠色;中萼片卵形或卵圓形,直立,凹陷,長1.5毫米,寬1-1.2毫米,先端鈍,邊緣全緣,具1脈,與花瓣靠合成兜狀;側萼片反折,斜卵狀橢圓形至鐮狀長圓形,長1.7-2.2毫米,寬1-1.2毫米,先端鈍,邊緣全緣,具1脈;花瓣直立,斜卵形至長圓狀卵形,凹陷呈舟狀,長1.3-1.5毫米,寬0.5-0.8毫米,邊緣全緣,先端鈍或略尖,具1脈;唇瓣反折,肉質,線狀長圓形,近直的,先端鈍,基部明顯擴大,呈劍狀或匕首狀,長1.7-2.5毫米,基部寬0.1-1毫米,無距;蕊柱短;花葯直立,藥隔寬,寬0.6毫米,呈兜狀;花粉團橢圓形,具短的花粉團柄,粘盤橢圓形;柱頭2個,隆起,具柄。花期8-9月。
產於青海東部至南部、西藏(達孜)、雲南(中甸)、四川(松潘、黃龍寺)。生於海拔3380-5200米的冷杉林下或高山灌叢及草甸中。克什米爾地區、尼泊爾、錫金至印度也有。 [4] 

兜蕊蘭屬尖萼兜蕊蘭

植株高6-7釐米。塊莖圓球形,肉質,直徑約5毫米。莖纖細,直立或近直立,無毛,基部具2枚筒狀鞘,近基部具1枚葉。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5-1.7釐米,寬8-9毫米,先端鈍,基部收狹並抱莖。總狀花序具6-7朵花,長1.8-2釐米;花苞片寬卵形,長0.8毫米,先端急尖,較子房短多;子房紡錘形,扭轉,無毛,連花梗長3毫米;花小,綠色;中萼片直立,凹陷,長1.6毫米,寬1.2毫米,先端漸尖,邊緣具細齒,具1脈,與花瓣靠合呈兜狀;側萼片反折,狹長圓狀披針形,長3毫米,寬約1毫米,先端漸尖且增厚,具1脈,邊緣具細齒;花瓣偏斜的長圓狀卵形,直立,凹陷呈舟狀,長2毫米,寬0.8毫米,先端鈍,具1脈,邊緣全緣;唇瓣反折,下垂,線狀披針形,肉質,長1.5毫米,先端鈍,基部擴大,寬約0.6毫米;蕊柱短;花葯直立,藥隔寬,頂部鈍;蕊喙大,寬三角形;柱頭2個,隆起,具柄。
產雲南(中甸天寶山)。生於海拔3900米的冷杉林下。 [5] 

兜蕊蘭屬兜蕊蘭

植株高8-21釐米。塊莖圓球形、肉質,直徑5-8毫米。莖直立,纖細,無毛,基部具2枚筒狀鞘,近基部具1枚葉。葉片長橢圓形至長橢圓狀匙形,長3-9釐米,寬0.8-2釐米,先端鈍,基部漸狹成抱莖的鞘狀柄。總狀花序具6-20餘朵花,長2.5-9釐米;花苞片小,鱗片狀,長約1毫米,先端近截平,中部常2淺裂;子房紡錘形,扭轉,無毛,連花梗長4-4.5毫米;花小,黃綠色或綠色;中萼片寬卵形,直立,凹陷,長1-1.2毫米,寬0.9-1.1毫米,先端鈍或稍尖,具1脈,邊緣全緣,與花瓣靠合呈兜狀;側萼片斜長橢圓形,長2毫米,寬1毫米,先端鈍,邊緣全緣,具1脈,向前反折,平行,邊緣彼此相靠;花瓣甚大,直立,斜寬卵形,不等側,凹陷且向內弧彎,呈斧頭狀,長1.5毫米,展平後寬1.3毫米,先端鈍;唇瓣小,反折,線狀舌形,長1.2-1.8毫米,基部稍擴大,寬約0.7毫米,先端鈍;蕊柱短;花葯直立,藥隔寬,寬達1毫米,呈兜狀;蕊喙三角形,位於藥室之間;柱頭2個,隆起,具柄。花期7-8月,果期9月。
產陝西、甘肅、青海、貴州。生於海拔1600-3900米的高山林下或草地、河灘草地。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