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兔粘液瘤病

鎖定
兔粘液瘤病是由兔粘液瘤病毒引起的、發生在兔身上的一種病害。 [1]  急性型病兔出現眼瞼水腫,同時在肛門、外生殖器、口和鼻孔周圍有炎性水腫,病程第9-10天皮膚出血和死前驚厥。病兔的全身各部增生隆起的大腫塊。 [3] 
兔粘液瘤病是以頭部、顏面皮下組織出現粘液性水腫和高度死亡為特徵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致死性傳染病。 [1]  在野兔種羣密度過大的時候,兔粘液瘤病可以引起野兔的大量死亡。 [4] 
兔粘液瘤病通過控制傳播媒介、定期接種疫苗,及時撲殺病兔進行防治。 [2] 
中文名
兔粘液瘤病
病    原
兔粘液瘤病毒
為害動物
侵害部位
頭部、顏面皮下組織
病害類型
急性高度接觸性致死性傳染病

兔粘液瘤病病原特徵

兔粘液瘤病的病原為兔粘液瘤病毒,含DNA,大小為280納米×230納米×75納米,呈磚形或橢圓形。塗片及組織切片檢查可見胞漿內包涵體,姬姆薩染色為紫色,維多利亞蘭染色為藍色。對熱敏感,50℃30分鐘可滅活,常用的消毒劑為0.5%-2%福爾馬林溶液。 [5] 

兔粘液瘤病為害症狀

因為粘液瘤病病毒的不同毒株毒力有相當大的差別,而且兔的品種品系不同,對病毒的易感性也不同,所以臨牀症狀比較複雜。 [3] 
南美毒株和加州毒株感染後,臨牀症狀因病兔存活的時間長短而有不同。最急性型(病程1周)出現眼瞼水腫,臨死前呈大腦抑制症狀。急性型(病兔存活1-2周)出現眼瞼水腫,同時在肛門、外生殖器、口和鼻孔周圍有炎性水腫,病程第9-10天皮膚出血和死前驚厥。 [3] 
強毒的南美毒株感染後的3-4天就能明顯地看到腫瘤塊,第6-7天全身出現腫瘤,第10天在全身大部出現確實而凸起的腫塊,腫塊界限不明顯,最終發生壞死。此外尚可見到化膿性結膜炎,常導致兩眼粘着以及鼻炎和耳根部、會陰部、上下唇、外陰部等處皮下水腫。 [3] 
歐州流行的兔粘液瘤病(主要是強毒的洛桑株和一些弱毒株)特徵是在全身各部很快增生為隆起的大腫塊,7天后變為紫色或褐色,到第10天破潰流出漿液。顏面水腫呈獅子頭狀外觀。 [3] 
兔粘液瘤病

兔粘液瘤病流行情況

兔粘液瘤病毒屬於痘病毒屬第五亞羣,主要存在於病兔眼眵和病變部皮膚的滲出液中。病毒對乾燥抵抗力強,在乾燥環境中可保存3周。 病兔是主要的傳染源。健兔與病兔或病兔污染的飼料、用具、飲水等接觸即可感染。兔粘液瘤病毒在細胞內繁殖,並形成包涵體。眼垢和病變部皮膚的滲出物中含毒量最高。以消化道感染,也可經吸血昆蟲傳播。主要是以節肢動物為媒介,特別是以蚊子、跳蚤、蠅、蝨、疥蟎等吸血昆蟲傳播為主。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在蚊蟲大量孳生季節多發。 [2]  [1] 

兔粘液瘤病病理變化

患兔眼瞼皮下腫脹,繼而發生膿性結膜炎,粘液性或膿性分泌物使上下眼瞼粘連。有的整個頭、肛門、生殖器以及鼻孔周圍出現炎性水腫,死前出現驚厥等神經症狀,1-2周內死亡。毒力較弱時,病兔體表發生分散、孤立的粘液瘤結節,隨後萎縮、結痂,病癒而取良性經過。剖檢皮下顯著水腫,呈膠樣液體狀,或出血,多見於天然孔周圍。病兔脾臟和淋巴結腫大、出血,胃腸道粘膜有淤血斑。 [1] 

兔粘液瘤病診斷方法

以病變組織做觸片或切片,用姬姆薩氏液染色,鏡檢可見到紫色的細胞漿包涵體。粘液瘤病毒能在兔睾丸、腎和兔胚單層細胞內繁殖,並能出現細胞病變,可選用上述細胞分離鑑定病毒。鑑定方法可用瓊脂擴散試驗、蝕斑中和試驗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 [2] 

兔粘液瘤病防治措施

中國無患兔粘液瘤病的報道,但從中國以外引進種兔時要嚴格檢疫,以防該病傳入。控制傳播媒介,消滅各種吸血昆蟲,堅持消毒制度,定期接種疫苗,可控制該病的發生。兔羣一旦發生該病,應堅決採取撲殺、消毒、燒燬等措施,對假定健康羣,立即用疫苗進行緊急預防注射。 [2] 
參考資料
  • 1.    張道永主編. 獸醫手冊[M]. 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08:591-592
  • 2.    萬遂如主編. 兔病防治手冊[M].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2.06:46-48
  • 3.    徐立主編. 獸醫基礎與疾病防治 修訂本[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1984.05:312
  • 4.    竇伯菊,盛和林等編著. 生態學與人類生活[M]. 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3.12:73
  • 5.    譚學詩主編. 動物疾病診療[M]. 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0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