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兒女情長

(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金獎作品)

鎖定
《兒女情長》是陳治武欣創作的一幅中國畫
中文名
兒女情長
規    格
172cm×200cm
類    型
中國畫

兒女情長畫作內容

兒女情長 兒女情長
兒女情長畫像

兒女情長創作背景

兒女情長創作緣起

生活中有太多平凡無奇的瞬間,以至於我們經常性的熟視無睹,可是不知是什麼時候,不知是由於什麼情緒,我們卻突然被某個瞬間的情景打動,觸景生情,銘記於心,而這樣的瞬間便不再平凡的墜落於時間的長河,反而被我們珍藏並記錄。或許是因為一首歌、一篇文章、一句詩,也或許是因為一幅畫,就輕易地將心絃撥動,將記憶中的珍藏重現並被温暖被幸福。
每個人心之所繫的是什麼?是家,是親人,對家的眷戀是心底最柔軟的所在,我們在外無論經歷了什麼波折起伏,收穫了什麼,失去了什麼,最終都願意迴歸於家的平靜港灣,接受親人的祝福與撫慰,這是中國人傳統的家庭觀念。
作為畫家,我們一直都對家庭題材很感興趣。我們始終覺得畫自己有所感悟的生活,才是最符合自我的表達方式。從五年前的《零點》開始,到今年創作的《兒女情長》,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對於家庭和親情有了更為深刻、全面的理解和認識,視角也從小家庭的起步、成長轉移至大家庭的喜樂、悲歡。離家奮鬥的年輕人,工作繁忙無暇探望父母,留守家園的年邁老人翹首盼望孩子的歸來,這是中國目前很大一部分人的家庭現狀。“回家”也許就是時常會想起卻不能實現的願望。所以我們選擇表現遠遊在外的兒女歸家探望父母,三代團聚的場面。

兒女情長創作過程

1、構圖之中藴含情感因素:
《兒女情長》最初的創意構思是團塊構圖,表現一家人圍坐桌前,其樂融融,以期表現團聚之意。小草圖設計了不少,但都不十分滿意,有的是覺得形象不夠突出,有的是因為造型不夠理想,有的則是不能凸顯主題,似乎總是感覺欠缺了什麼。恰逢此時,父親重病住院,在漫長的陪護過程中,我們內心裏對家庭的情感和認知都悄悄發生了變化,表面上單純的團聚的喜悦是不足以承載更深一層情感內核的。團聚雖然幸福,卻也預示了下一次的分離。在這樣更進一步的思考中,看似圓滿的團塊構圖顯然不符合我們所想要表達的情感內涵,而打開來的分散性構圖則更加開闊,輪椅的加入也更加強了造型的形式和張力。最終,敲定以母女倆為一組,動態稍大,造型突出,以母親的正面形象為重點,其餘三人形態稍靜,混為一組,造型穩定,父親的側面形象作為次要突出。這樣的安排既點出了“回家”主題,也暗含着分離的情緒,有主次,有形象,又能畫出造型。雖然構圖略顯散,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樣的安排已是最佳了。
2、畫面情節中發現造型:
在《兒女情長》中最為突出的造型顯然是母女倆,我們考慮到在家庭之中作為能更充分的釋放親情的目標應放在母女之情上。如何找到母女間的互動以及充分的表現回家這一主題的造型,讓我們頗費思量。這母女倆既要有生活的真實感,又要有瞬間的永恆感,既要貼近主題,又要藝術美感。要想找到生活和藝術之間的平衡點,只能更深的挖掘生活,更切身的去感受生活,才有可能發現並創作出理想的人物造型。中國人的傳統中很重視吃,有“長接短送”的講究,親人從外地歸來,就吃麪條,以示“長接不走”,兒女歸家,媽媽自然少不了要親自擀麪條,而女兒回家則迫不及待的給媽媽展示帶來的禮物,媽媽的手上仍粘着來不及洗去的麪粉,只能將手臂高高揚起,免得碰髒了新衣服。母親揚起手臂的造型是我們非常滿意的,豐滿圓潤的手臂上揚是很具有古典主義氣息的,沾滿面粉的手既造型飽滿,又暗合麪條的寓意,媽媽的整體造型,堅實有力,張力十足;面帶喜色,生活雖有不幸,但仍然樂觀堅強,流露出母性的堅毅和温暖,張開的雙臂也寓意着母親對於家庭的支撐。
女兒的造型雖是一早就確定下來的,卻是最晚定稿的。我們一度矛盾於造型是要更加生活化更具生動性,還是要有恆定的美感。最終還是傾向於塑造更具有永恆性美感的造型。而且,由於畫面是橫幅構圖,將胳膊拉直拉長,配合櫃子、桌子、衣箱的橫線,對畫面的整體橫勢都起到強化的作用。這個造型,我們曾反覆找模特畫速寫,以期獲得更生動的造型,可是我們發現,其實真人是無法做出完全令人滿意的造型的,這就需要我們堅決地做藝術的處理加工,而絕不能僅僅滿足於對真實的描摹。雖然我們畫的是寫實風格,但並不是自然主義。僅僅女兒的這一造型我們就畫了三稿,但都不滿意,始終感覺不舒服,卻找不到癥結所在。在請教了何家英老師之後,老師的話點醒了我們,“這麼大的一幅工筆畫裏沒有一組漂亮的線條是不行的”。回去後馬上重新起稿,加強了這個人物的衣紋韻律和節奏,使畫面中的線的因素得到了強化。整體造型也更概括,主體也更為突出了。
家庭題材能否畫出生活氣息是非常重要的,記得天津作家王小柔曾説過:“什麼叫生活氣息?那就一個字,亂。”畫《零點》時我們也非常注重這一點,故意使畫面很滿,東西很多,也力求既真實又藝術化的表現年輕人的生活。在《兒女情長》裏,我們仍然很注重對生活氣息的再現,比如:桌上給爸爸帶來的藥和補品,麪條、水果、還未來得及收起的旅行箱、孩子的書包、草帽、日曆上標記着“到家”的日期…….我們力求在每一個細節上都緊扣主題,力求在每一個物品的安排上都不是言之無物、隨意無序,這樣也使畫面的關係更為合理。比如,在小孫女的臉後面加了白色的藥盒,既是為了畫面的需要,也是為了用白色來襯托五官。在繪畫上,像這樣的物品其實都應算是多餘因素,既非主要因素,也非次要因素,但多餘的有時恰恰是繪畫中的看點,尤其在工筆畫中用好了會使畫面增色不少,用不好則有堆砌之嫌,我們力圖在多餘因素的利用上做到既豐富巧妙又不顯累贅。 [1] 

兒女情長藝術鑑賞

兒女情長色彩

《兒女情長》的色彩應該説是中規中矩的,所有色彩的設置安排都是圍繞着“家”這一主題的。這幅畫的色彩不同於《零點》的年輕人的小家庭那樣的明快、時尚、清新,但卻是温馨温暖的,而又符合老人的家庭佈置,沉穩、和諧。我們始終很堅決的進行主觀處理,將色彩定位於暖色調的赭、褐、綠、黃的搭配上,運用同類色、補色和無色系(如白、灰、黑)來中和、呼應。欣慰的是,這幅畫的色彩關係很和諧、渾成,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兒女情長技法

很多看過《兒女情長》的人都對這幅畫的表現技法感興趣,會被畫面裏的某些細節的“真”所吸引。有人覺得水果很誘人,報紙就像印上去的一樣,毛衣好像真的織出來的……其實這幅作品的技法毫無特殊之處,無非就是很傳統的工筆畫技法的組合,最傳統、純粹的勾線、罩染、分染、填染、瀝粉等。任何繪畫對技法都應是有所要求的,工筆畫更是如此,在這幅畫上,我們毫不掩飾對能力、技法的呈現,但並不是在“炫技”,而是追求工筆語言純粹且合理的運用,以期繪製一張精良、上乘、純正、有品格的工筆畫。
工筆畫的生命力在於繪畫之中的“意”的表現,有很多人説工筆畫過於製作,過於工藝,失去了中國畫的傳統精神內藴。我們在畫的過程中也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在長時間的繪製過程中喪失了繪畫的感覺,麻木了對“意”的追求。也較為注意在畫面處理中巧妙的加入混的和虛的來解決過於“實”的問題。在所有技法之中,我們其實最為重視的是線,線的表現力,線的韻律感和書寫感。線條是國畫生命力的體現,是畫面的支撐,甚至觀者可以通過線來感受繪畫的氣息、追求和意趣。工筆畫的用線注重形式、韻律、造型、狀物,所以必須要兼具表現力和寫意性。我們立足於寫實主義繪畫,但如果想畫好寫實,卻應該在它相反地方向找到突破。用具象的手段作為表現的方式,也應注重在具象之中藴含的抽象因素,包括線的排列、黑白灰關係和色塊的分佈等等。

兒女情長不足

這幅作品傾注了我們很多心力,獲得了一些肯定,但也留下了一些遺憾。由於畫面是橫幅,尺寸上有所限制(橫長不能超過2米),使得構圖只能壓縮,如果畫中的兩組人能再拉開些距離,畫面的構圖張力可能會更大,更開闊。畫中女婿的視角問題也是很大的遺憾,在定稿之初,我們也考慮將女婿的頭側過來也看向母女倆,這樣更加突出主體,人物視角也更為集中。但是也考慮到女婿的次要因素,造型動作不宜太大而顯眼,所以放棄了前面的思路。但一些觀眾、同道在看畫之後也反映這個造型還是應該將視線引向母女更好,確實那樣效果會更好些。還有的老師認為畫面物品太多,但物品多是有意安排,想表現濃郁的生活氣息,也是襯托主題的需要。這個問題上我們還需再多加思考,如何提煉生活,藝術的表現生活。一幅作品,留有遺憾是好的,這一幅的遺憾就是下一幅的方向,也是一種別樣的動力。
在合作畫這幅作品之前,我們曾約定,無論誰,對哪個地方不滿意,都要隨時停下修改。我們確實也是這樣執行的,構圖反覆推敲,造型反覆修改,甚至推翻重來,畫好了不滿意再洗掉,討論、爭論……最終,作品完成時,我們的內心有着滿滿的充盈感,一筆一筆的畫出這樣一幅作品着實不易,裏面有我們對於人生、未來的走向的諸多感悟,裏面承載着我們對繪畫藝術的信仰、追求,這幅作品是我們的傾訴和表達。我們覺得藝術應該有經典意識,好的作品在每一個角度都應經得起推敲,在任何時間都經得起考驗,應該能讓不同層面的觀眾從畫中獲取到不同的信息,老百姓看到了實實在在的生活,專家們看到了好的藝術作品。 [1] 

兒女情長作品影響

2014年,該作品獲得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金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