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克里斯蒂安·巴納德

鎖定
克里斯蒂安·巴納德(Christiaan (Neethling) Barnard, 1922~2001),南非外科醫師,世界上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實施者。1922年11月8日生於南非西博福特。生活貧困,1940年,巴納德被西博福特中學(Beaufort West High School)錄取。1946年獲開普敦大學醫學士學位,1953年獲該校醫學博士學位。1953~1956年在開普敦格羅特·舒爾醫院任外科醫師時,研究了先天性腸閉鎖的病因並設計糾正該種疾病的手術。1956~1958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學習心胸外科並進行研究,獲該校哲學博士學位。後回格羅特·舒爾醫院,開展體外循環直視心臟手術及外科大手術後的重症監護,設計了人工三尖瓣主動脈瓣
中文名
克里斯蒂安·巴納德
外文名
Christiaan (Neethling) Barnard
國    籍
南非
出生日期
1922年
逝世日期
2001年

克里斯蒂安·巴納德個人成就

創始大血管完全轉位和埃佈施泰因氏異常(三尖瓣畸形)的手術治療技術。使先天性心臟病的手術治療效果大為提高。在之後的幾年中,他先後嘗試給幾十條狗實施了心臟移植手術。1967年11月 3日他領導的小組將一名死於車禍者的心臟移植給一位藥物治療無效的心臟病患者路易·沃什坎斯基,手術十分成功,但因免疫抑制劑破壞患者的免疫功能,患者於18天后死於肺炎
以後他的移植成功率不斷提高。其中最成功的一位病人存活了超過23年。1974年12月 3日進行世界上首例並位心臟移植術。他又參與美國弗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醫院心臟移植中心等的建立。巴納德1983年退休,2001年在塞浦路斯度假時猝死於當地。

克里斯蒂安·巴納德主要作品

著有《常見先天性心臟畸形的外科治療》、《冠心病須知》、《人體機器》、《南非剖析》及小説《多餘的人》、《夜闌時節》等 [1] 
參考資料
  • 1.    江東.《中國大百科全書 現代醫學Ⅰ》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2-4-1:第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