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克里孟城址

鎖定
克里孟城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後旗烏蘭哈達蘇木克里孟營子北部,是一座具有鮮卑民族特色的南北朝時期的城址。 [2] 
克里孟城址南北相距約500米,東西相距1300米,略呈梯形。總面積約75萬平方米。城內分為東西兩城,城牆留跡高約2米左右,夯築。城內地勢為東、西高,中部低。西城地勢平緩,遺存較少。東城建築遺蹟較多,地面散落着建築構件和陶器殘片等。遺址內採集有大口罐、盤口壺、喇叭口壺、寬折沿盆等。克里孟城址對研究內蒙古中南部鮮卑民族歷史文化及拓跋鮮卑政權的興起和發展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價值。 [2-4] 
2006年5月25日,克里孟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克里孟城址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後旗烏蘭哈達蘇木克里孟營子北部
所處時代
漢至南北朝
佔地面積
約 75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0037-1-037

克里孟城址歷史沿革

1962年,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工作隊在進行文物調查時發現克里孟古城。遺址至今未進行考古發掘,只是多次進行田野調查。 [4] 
2013年,烏蘭察布市察右後旗文物局對“克里孟古城”進行搶救保護工作。 [6] 
2019年,克里孟城址保護工程順利完工。 [5] 

克里孟城址遺址特點

克里孟城址分東西兩城,東窄西寬呈梯形,地勢東高西低。城牆由沙土夯築,殘高約2米,有馬面,設角樓。牆外土壕溝清晰可見。古城南北約500米、東西約1300米,總面積約75萬平方米。古老的哈卜泉河自南向北穿城而過,斷面上可見1.5米厚的文化層。東城建築遺蹟較多,地面散落着建築構件和陶器殘片等。東城東部為坡地,東城牆築於坡頂,建築羣依東城西牆築成邊長160米的方形圍院。東城中部,圓形土台猶存,土台依坡而築,枱面平整。西城地勢平緩,遺存較少。 [2-4] 
克里孟城址

克里孟城址文物遺存

克里孟城址建築堆積中包含有大量的磚、板瓦、筒瓦、瓦當等建築構件。城內文化層厚0.4米~0.6米。採集有大口罐、盤口壺、喇叭口壺、寬折沿盆等,均為細泥灰陶,多為素面,個別器物內壁或表面有以壓印雷紋、水波紋組成弦紋圖案。 [3] 

克里孟城址歷史文化

《後漢書》載:“桓帝時檀石槐乃立庭於彈汗山,歠仇水上,去高柳北三百餘里,兵馬甚盛,東西皆歸焉。”東漢的高柳在今山西陽高縣。據此推算,陽高北三百餘里,正好是今商都縣、察右後旗一帶。克里孟是蒙古語,為“城牆”之意。有專家認為,彈漢山即韓勿拉山,歠仇水即哈卜泉河。
據史料記載,春秋戰國時期,葷粥、鬼方、獫狁等部族在今察右後旗一帶遊牧、狩獵。秦漢時期克里孟屬雁門郡。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為北魏拓跋珪所轄。遼朝屬西京道。金朝改西京道為西京路都督總管府,屬大同府宣寧縣轄地。元朝西南歸集寧路、北部歸興和路,直屬中書省。清朝直屬察哈爾都統。 [4] 

克里孟城址文物價值

克里孟城址的規模和保存的完整性,在陰山北部地區很少見的,它是一座具有鮮卑民族特色的南北朝時期的城址。這對研究內蒙古中南部鮮卑民族歷史文化及拓跋鮮卑政權的興起和發展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價值。 [2] 
克里孟城址是民族交流、交往、融合的歷史見證,對研究民族融合發展、文化歷史等具有重要價值。 [4] 

克里孟城址保護措施

1964年10月,克里孟城址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委員會公佈為內蒙古自治區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06年5月25日,克里孟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克里孟城址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克里孟城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後旗烏蘭哈達蘇木克里孟營子北部。 [2] 
  • 交通信息
自駕:從察哈爾右翼後旗出發經二淅線—科烏線—烏蘭哈達蘇木—克里孟城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