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克里奧語

鎖定
克里奧語,即克里奧爾語,一種混合語言。起源於殖民化初期,它的詞彙主要是法語,但是用的卻是非洲語言的句法。
中文名
克里奧語
別    名
克里奧爾語
經過幾個世紀的演變,克里奧爾語變成了一種完全獨立的語言。
Creole這個詞可以追溯到拉丁語的creāre(創造),葡萄牙語把綜借來成為criar
,意為撫養孩子。在巴西人的葡萄牙語中這個詞經過演變成為crioulo,用來指土生奴隸
,就是非洲奴隸在巴西生的子女,後來又擴展到泛指在美洲出生的歐洲或者非洲後裔,
然後進一步用來指這些人的生活習慣和語言。這個詞借到英語裏就成了creole,在法語
裏是créole,而且慢慢地變得專指語言,而且是專指邊緣語言中的一類(Holm 198
8)。
洋涇浜語和克里奧語在語言學上都沒有十分嚴格的定義,兩者之間的區別也並非一
清二楚,但是這並不妨礙語言學家替大部分的混合語分類。一般説來,如果兩種語言互
不相通,在經常相遇的情況下,説這兩種話的人就必須設法建立用來交際的共同語言。
要是受到某些社會因素的制約,如缺乏信任,地位懸殊,交際的時間和頻度不足等等,
使得任何一方都不能掌握另一方的語言,最終建立的共同語言就往往是洋涇浜語。在雙
方社會地位不平等的情況下,地位高的一方往往會提供洋涇浜語的大部分詞彙,而地位
低的一方則影響語音,語義和句法等方面。通常把前者的語言稱為高層語(superstrat
e language),而把後者的語言叫做低層語(substratelanguage)。洋涇浜語既不是高
層語的變種,也不是低層語的親屬語,而是具有獨立地位的,為滿足某種特殊交際需要
而形成的,具有相對固定形式的共同語。至於學説第二語言的人講的不正規外語,則因
人而異,沒有固定形式,一般都不認為是洋涇浜語,而是稱為次語(jargon)(Todd
1990)。
克里奧語通常由洋涇浜語發展而來。洋涇浜語本來是為了應付有限的交際而形成的
簡單語言。等到以洋涇浜語為唯一交流工具的羣體有了下一代,洋涇浜語就成了母語。
既然是第一語言,就必然要應付各種複雜的交際情況,洋涇浜語原有的手段肯定不會夠
用,詞彙,句法以及語用系統都會迅速擴展,這就形成了克里奧語。從某種意義上可以
説,克里奧語是成了母語的洋涇浜語。
1.混合語研究的歷史
在近代世界史上,大部分的混合語是隨着殖民主義擴張而產生的,而且以殖民大國
的語言為高層語。這就造成了一種錯覺,似乎混合語都是歐洲語言的變種。再加上殖民
主義者同殖民地人民之間的矛盾,單純的語言問題又往往跟社會及政治問題攪在了一起
。許多歐洲人把洋涇浜語和克里奧語看成糟蹋得不成樣子的歐洲語。殖民主義分子則以
此來證明殖民地人民低能,無法學好宗主國的語言。
即使是專門研究語言的人們也不能倖免,長期以來,不少歐美語言學家認為混合語
是不規範的歐洲語,是學習語言過程中的不良產物,因而沒有學術研究的價值。連結構
主義的大師布龍菲爾德(Bloomfield 1993)都把混合語看成是不正常的,被曲扭
了的高層語,所以不值得研究。這種錯誤看法在我國也有過影響,有人就認為洋涇浜語
是對民族語言的污染。
不過,看到混合語在語言發展中的特殊地位,以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進行研究的學
者也並不乏人。一般認為,第一個對混合語進行科學研究的是美國的VanName(1869
-70),他研究了分別以法語,西班牙語,德語和英語為高層語的克里奧語,找出了
它們的不少共同特點,並且指出克里奧語是從洋涇浜語發展而來的,這種發展應該同其
他語言的進化發展屬於同一性質。
到了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出現了一批研究混合語的文章(如Coelho 1880-8
6,Adam 1883,Harrison 1884),德國語言學家Hugo Shuchardt在此基礎
上進行歸納總結,並且深入研究了不少與葡萄牙語有關的克里奧語,第一次從理論上探
討了混合語形成和發展的機制。Schuchardt在1880到1914年之間一共發表了四
十多篇關於混合語的文章(如Schuchardt1882,1914),討論洋涇浜語和克里
奧語的生成發展和消亡。現代混合語研究的許多理論,如低層語影響論和幼兒語論等等
,都可以從這位克里奧語研究之父那裏找到蹤跡。
與Schuchardt差不多同時進行混合語研究的還有荷蘭的D.C.Hesseling,他主要研究
與葡萄牙語有關的克里奧語以及南非的阿非利岡語(Afrikaan),在1897年到19
34年之間寫了不少關於混合語起源的文章(如Hesseling 1897)。他的觀點與現
代的普遍語法派頗為相近。不過,本世紀初對混合語的研究最具影響的則非丹麥語言學
家Otto Jespersen莫屬。他在《語言論》(1922)裏花了整整一章來討論洋涇浜語
及其他混合語,其觀點至今還常常被人引用。Jespersen傾向於把混合語看成學得不完善
的高層語,但也認為在混合語的形成過程中人腦的固有語言功能和社會因素都起了重要
作用。
本世紀三十年代,混合語研究中心從歐洲移到了美洲,從語言學家關在書齋裏冥思
苦想的紙上談兵,變成了人類學家對美洲克里奧語及洋涇浜語的實地考查。在第一手資
料基礎上進行的分析研究極大地推動了混合語研究的發展。這一時期的著作有對混合語
實際語料的記錄(如Boas 1933,Parsons 1933-34),也有對混合語語法
特點的分析與混合語形成理論的探討(如Herskovits and Herskovits 1936,Syl
vain 1936,Faine 1936)。而最有學術水平的則當推John Reinecke在耶魯
大學寫的博士論文《邊緣語:對於克里奧語及其他貿易次語的社會學研究》(1937
)。Reinecke是公認的現代混合語研究的開拓者,他那近九百頁的論文繼往開來,一方
面總結了當時已有的成果,另一方面又把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引進語言學,探討社會因素
對混合語形成的影響。Reinecke還詳細研究了非歐洲語系的混合語,大大開闊了研究視
野。
儘管混合語的研究在三十年代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並沒有形成獨立的學科,研究
成果甚至在語言學領域裏也鮮有人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為了全球參戰的需要,大
大加強對世界各種語言的研究與教學,促進了語言學的發展,也使對混合語的研究上升
到一個新的高度。美國語言學家R.Hall與在多米尼加定居的英國語言學家D.Taylor在這
方面的功勞不可磨滅。Hall原來是研究羅曼語的專家,大戰中受美國軍方委託調查美拉
尼西亞羣島的洋涇浜英語,為軍方編印有關的小冊子,結果開了頭就一發不可收拾,對
各種混合語都作研究。他是第一個正式研究中國的洋涇浜英語的語言學家(1944)
,又是為了替洋涇浜語正名而大聲疾呼的第一人(1954)。Hall從理論上總結了洋
涇浜語和克里奧語的生命週期,並且以混合語的研究結果來驗證語言變化的理論,對歷
史語言學的方法論做出重大貢獻(1959)。Hall雖然正視低層語對混合語的影響,
但常常把混合語歸入提供詞彙的高層語,作為高層語的方言之一。這就使他同Taylor在
觀點上針鋒相對。Taylor主要研究加勒比地區的克里奧語,極力鼓吹低層語對混合語的
影響,主張把洋涇浜語和克里奧語看成語言上的孤兒,以提供詞彙的高層語和提供句法
結構的低層語作為養父母(1951)。兩個人的爭論至今還頗有影響。
2.當代的混合語研究
語言學從五十年代後期開始蓬勃發展,混合語的研究也隨之有了長足的進展。時至
今日,混合語研究已經形成了獨立的學科,理論上也百家爭嗚,各派都有了比較完整的
體系。所以,對於混合語研究從五六十年代以來的發展,將分成學科領域和理論體系兩
個部分來介紹。
五十年代後期,隨着民族獨立運動的日益高漲,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語言問題也提到
議事日程上來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對西印度羣島土著人民的語言狀況感興趣的
學者於1959年齊聚牙買加的西印度羣島大學,討論克里奧語和相關的語言學問題。
來開會的人不多,會議室也很小,但這卻是混合語研究開天闢地的第一次學術討論。參
加會議的語言學家,語文工作者和教育家從此把他們自己稱為克里奧學家,創立了克里
奧學這個新名詞。會議的發言和提交的書面報告後來彙集成冊,出版了歷史上第一本混
合語研究的學術論文集(Le Page 1961)。
與此同時,關於洋涇浜語和克里奧語的各種學術論文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到19
66年,Hall出版了第一部供大學本科生使用的課本《洋涇浜和克里奧語言》(196
6),使混合語的研究在高等教育裏也有了立足點。
1968年四月在牙買加的摩納又召開了一次混合語的學術會議。這一次不但規模
擴大了許多,理論深度增加了不少,而且理論上也多樣化了。與會者提交的學術報告經
過編輯整理,成為另一部重要的論文集(Hymes 1971)。
六十年代後期是各國政治大變動的時代,也是不同意識形態激烈爭鬥的時代。種族
紛爭,南北分裂,以至民族語言之爭都對混合語的學術研究發生了影響。一方面,民族
語言意識的增強促進了對各種混合語的研究,另一方面,意識形態的分歧帶來了混合語
研究的派別之爭。
六十年代初期,美國的Labov開創了社會語言學的新路,也激起了對美國黑人英語的
研究興趣。當時的一種流行觀點是把黑人英語看成某種克里奧語的後代,這正好同當時
黑人運動的基本思想相吻合,所以頗受歡迎。但是某些鼓吹者過於激烈的措辭卻使一些
白人語言學家感到不自在,於是把精力轉向其他克里奧語的研究。在這種背景下,19
72年在特立尼達的一次會議上成立了加勒比語言學學會(The Society for Caribbea
n Linguistics),並決定以後每兩年召開一次學術會議。加勒比語言學會的主旨本來是
混合語的研究,但是後來受南北之爭的影響,慢慢地由西印度羣島的學者取代歐美學者
掌握了領導權,而且研究重點偏向了以英語為高層語的混合語。於是,研究法語系統混
合語的學者們於1976年在法國召開了國際克里奧語討論會,成立了國際克里奧研究
委員會(Comite International des Etudes Créoles),決定出版名為《克里奧研究
》(Etudes Créoles)的雜誌。這些活動的重點當然是研究以法語為高層語的克里奧語
圍繞着加勒比語言學會的活動還形成了另一個圈子,即所謂的大西洋克里奧學派。
他們的研究範圍包括非洲和美洲大西洋沿岸的混合語,這些混合語大多與當年的黑奴販
運有關,以西非沿岸的尼日爾-剛果語系為低層語。另一方面,以環太平洋地區的混合
語為研究對象的學者則形成了所謂的太平洋洋涇浜學派。這些混合語的高層語往往來自
十六世紀以來的航運及貿易大國,低層語分佈極廣,有着獨特的形成機制。1973年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召開的一次學術會議就是以太平洋洋涇浜學派為主,類似的會議1
975年在夏威夷大學還開過一次。
超越門户之見的學者當然也為數不少。從1973年起,一批混合語專家以夏威夷
大學為據點,出版名為《洋涇浜信使》的研究通訊,全面報道對各種混合語的研究。通
訊的英文名稱是The Carrier Pidgin,顯然是與carrier pigeon(信鴿)諧音,含有為
各方面通風報信的意思。此後不久,Reinecke牽頭撰寫的大型工具書《洋涇浜及克里奧
語參考書目》(Reinecke et al.1975)由夏威夷大學出版社出版,內容詳盡,面面
俱到。1977年出版了一本供一般研究人員參考用的綜合文集(Valdman 1977)
,基本上照顧到了各個方面。同一年還發行了一本《克里奧語研究雜誌》(Journal of
Creole Studies),可惜當年就辦不下去了。不過,到了1986年,這本雜誌又改頭
換面以《洋涇浜及克里奧語雜誌》(Journal of Pidgin and Creole Languages)的形
式出現,而且保持了全面研究各種混合語的傳統。
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畢竟是混合語研究大發展的時代,不
但發表的論文以及出版的專著數量驚人,而且各種理論流派都站穩了腳跟,混合語研究
已經成了語言學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形勢逼人,再不統一起來,混合語研究的
發展就很難再上一層樓。有鑑於此,幾位目光遠大的學者於1988年底組成了一個工
作小組,研究統一的可行性。以此為轉機,1989成立了洋涇浜語與克里奧語學會(
Society of Pidgin and Creole Languages),並且在年底召開了第一屆年會。這是一
個跨地域,跨語系,跨學派的國際組織,讓各個國家,各種流派的學者每年都有機會在
共同的講壇上交流研究成果。1989年和1991年兩次年會的論文後來結集出版,
定名為《大西洋同太平洋的會面》(Byrne and Holm 1993),象徵着團結一致所
取得的豐碩成果。
從1992年起,洋涇浜語與克里奧語學會同《洋涇浜及克里奧語雜誌》掛鈎,讓
會員自動成為雜誌的訂户。這就更進一步加強了混合語研究隊伍的內部統一,促進了交
流。
3.混合語研究的理論流派
初級階段的混合語研究只是描述,不牽涉理論,也談不上流派。到了本世紀六十年
代,隨着研究的深入,洋涇浜和克里奧語之間的關係問題,混合語的起源問題都提上了
議事日程,各種各樣的理論架構也就紛紛問世。理論派系的爭論在語言學界並不罕見,
應該視為學術研究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這裏對各個流派的介紹也是本着這一精神。
3.1.單一起源論
單一起源(monogenesis)理論最早是Whinnom(1956)提出來的。他在研究菲
律賓西班牙克里奧語和印度尼西亞葡萄牙克里奧語時,發現這兩種混合語在詞彙和句法
結構方面的相同點非常之多,而兩者的高層語及低層語卻又不一樣。這種意料之外的相
似性沒有現成的解釋。Whinnom主張可以認為前者是由後者發展而來的,也就是説,當印
尼葡萄牙克里奧語傳到菲律賓以後,源自葡萄牙語的詞彙被西班牙語的詞彙所取代,但
是原有的句法甚至詞組結構則保留了下來。Whinnom還進一步推測印尼葡萄牙克里奧語可
能是通過同樣的途徑發展而來的,其前身是中世紀流行於地中海沿岸的混合語"林呱佛
蘭卡"(linguafranca)。
單一起源理論在1959年的西印度羣島大學討論會上嶄露頭角,得到很多人的支
持。會上及會後的共同觀點是大多數洋涇浜語和克里奧語都有着同一個來源:十六世紀
存在於非洲東岸的以葡萄牙語為高層語的洋涇浜語。而這個洋涇浜語又由林呱佛蘭卡發
展而來,所以林呱佛蘭卡是所有混合語的祖先。例如Thompson(1959)就明確提出
,十八世紀時在廣州出現的洋涇浜英語由澳門的葡萄牙克里奧語轉化而成,而澳門的葡
萄牙克里奧語由西非輾轉傳來,西非的克里奧語則是林呱佛蘭卡的後代。
因應單一起源理論的需要,有人(Stewart 1962)還專門創造了一個特別的術
語"詞彙替代過程"(relexification),意思是説某一混合語的詞彙原本來自一種高
層語,後來完全由另一種高層語的詞彙所替代,從而形成了新的混合語。這個術語準確
地説明了單一起源理論的實質,採用的人越來越多,很快就成了單一起源理論的同義詞
跟單一起源論相近的還有所謂的航海次語論(nautical jargon theory),主張現
代洋涇浜及克里奧語的前身是中世紀以來海員中間流行的共同語,由於當時的海員來源
複雜,船上用語必然具有某些混合語的特點。當海員同各地土著交流時,把航海次語教
給了土著,促成了洋涇浜的形成(Robertson 1971)。
單一起源理論的顯著優點是直截了當,為眾多混合語所擁有的共同特點提供一種可
信的解釋,簡單地歸結到從同一祖宗蕃衍而下這一條上。而該理論經常受人攻擊的弱點
是缺乏事實根據,要證明所有的混合語都由林呱佛蘭卡通過詞彙替代而形成,需要非常
有力的歷史證據。而要把與歐洲語毫無牽連的混合語同林呱佛蘭卡拉上關係,更是難上
加難。迄今為止似乎還沒提出象樣的證據。
3.2.克里奧連續流
克里奧連續流(creole continuum)假説主要牽涉語言的發展進化,基本觀點是克
里奧語在一定階段上會失去混合語的特徵(decreolization),向高層語的標準語靠攏
。反過來也一樣,如果高層語同克里奧在同一地區並存,也可能會受後者的影響而呈現
某些混合語的特徵。這樣一來,從洋涇浜到克里奧再到標準語就形成了一個連續流,彼
此之間並沒有嚴格的界線,只有相關特徵在程度上的差別。
語言連續流的概念在方言學裏由來已久,第一個把這個概念引進混合語研究的是De
Camp(1961)。他指出牙買加的語言狀況複雜,不能用單一的一種語言來描述,從
社會最底層的農民和工人的克里奧英語,到城裏受過高等教育的上層人物的標準英語,
是一個連續流。同一個人跟不同對象交談時可能從一種形式換到另一種形式,也就是説
個人的語言能力也是一個連續流。DeCamp後來又採用Labov(1966)劃分社會方言的
辦法,進一步選定一套語言特徵作為標準,用來確定每個人説的話在連續流中的地位(
DeCamp 1971)。
如果將連續流的概念推而廣之,洋涇浜,克里奧以及標準語的區別會都變得模糊起
來,這也是反對連續流理論的主要論點。不過,連續流的理論卻在語言學之外找到了大
量支持者。在六七十年代美國的民權運動中,黑人的重要訴求點之一是尋求自己在社會
中的獨立地位。把黑人英語看成獨立的社會方言,作為從克里奧英語到標準英語這一連
續流中的一個環節,正好提供了建立黑人獨立社會地位的有理證據。所以連續流理論在
六七十年代十分風行。
3.3.簡化理論
簡化理論(simplification theory)有時候也叫做幼兒語理論(baby talktheory
),其基本思想是洋涇浜語是簡化了的高層語,從本質上説同父母跟子女説話時使用的
幼兒語差不多。從直觀角度看,簡化理論很容易理解。洋涇浜語的一些主要特徵,如不
用連繫動詞,缺少形態變化,以及缺乏複雜句法結構等等,都可以從幼兒語裏找到。
簡化理論最早可以從Schuchardt的著作裏找到蹤跡,而第一個把簡化或者幼兒化作
為一種理論機制提出來的是Bloomfield(1933)。七十年代由於語言習得研究的發
展,支持簡化理論的學者日益增多(如Ferguson 1971,Fergusom and DeBose 1
977),而且有人把簡化理論應用到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中去(Schumann 1974
),更是助長了簡化理論的聲勢。
對簡化理論持反對意見的人當然也不少。反對的理由主要是洋涇浜語從本質上説並
不是簡化了的高層語,而是獨立於高層語和低層語之外的經過重組的語言。某種程度上
的簡化可能在洋涇浜形成過程中起過作用,但決不是主要的作用。
3.4.普遍語法理論
普遍語法理論(language universals)主張混合語代表了人類語言的本質。類似的
思想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中葉(如Coelho 1880-86),到了本世紀七十年代,
受Chomsky關於人類語言本質理論(1965)的影響,普遍語法理論又重新熱門起來。
簡單地説,這套理論主張人類的語言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受普遍語法規律的支配。
各種自然語言的差別來自非本質的邊緣語法,或者是在普遍語法許可範圍內的參數變化
。混合語則揚棄了各種邊緣語法,只留下普遍語法,所以各種混合語會有這麼多的相似
之處。
普遍語法理論跟單一起源理論一樣,着眼於解釋混合語的共同特點,但顯然比後者
更容易站得住腳,因為普遍語法論所需要的證據是看得見,聽得到的。普遍語法理論的
鼓吹者分兩派。一派用普遍語法的規律來解釋洋涇浜語的生成(如Ferguson 1971
,Todd 1974),認為在洋涇浜的形成過程中,參與的人羣只挑選普遍語法的規則
,因為那是共有的,大家都能自動接受的東西。另一派則認為洋涇浜語太粗糙,太亂七
八糟,不具有代表性,只有克里奧語才具有足夠的穩定性,才能體現普遍語法的特點。
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Bickerton(1973,1981)。他採用了Chomsky的觀點,主
張人類生來就具有語言能力,這種能力就是普遍語法。用Bickerton的話來説,人類先天
就具有語言的編碼(bioprogram),所以很快就能學會説話,而非普遍語法的東西都是
後天學會的。克里奧語處於人類語言發展的初級階段,沒有什麼邊緣語法的東西,以普
遍語法為主,所以除了詞彙不同之外,所有的克里奧語都很相像。
普遍語法理論的解釋能力頗強,所以至今還有市場。該理論的弱點在於什麼是普遍
語法的規則始終無法説清楚,常常是在混合語中找到什麼共同點就説什麼是普遍語法規
則,很難令人信服.
3.5.低層語影響論
作為一種理論架構,低層語影響論(substrate influence)指的是一種解釋混合語
起源的理論。一般學者都承認混合語帶有低層語的某些特點,但是Taylor(1971,
1977)卻認為,低層語的影響可以用來解釋某些混合語的相似之處。他特別指出,
加勒比海沿岸的各種克里奧語有不少結構上的相似之處,而且這些相似之處中的許多又
能從西非沿海的Yoruba語那裏找到。那麼,假定跟Yoruba語相似的某個或幾個Kwa語族的
成員是加勒比克里奧的共同低層語,就可以為上述相似之處提供合理的解釋。
低層語影響論跟普遍語法理論似乎針鋒相對,但實際上只有當兩種理論走向極端時
,才是互不相容的。完全有可能兩種理論都部分正確,是一種互補的關係。
3.6.綜合理論
上面説的這些理論之爭主要發生在六七十年代。從八十年代後期起,研究混合語的
學者們似乎不再那麼固執己見,多半傾向於不否認任何一種理論,但也不堅持某一理論
,而是集各家之長,避眾人之短,以綜合理論的面貌出現。
如Thomason和Kaufman(1988)鼓吹改良了的簡化理論,主張在洋涇浜的形成過
程中,持高層語和低層語的雙方都簡化各自的語言以協助交流,在交際過程中雙方都能
接受的東西就保留下來,形成洋涇浜。至於什麼是雙方都能接受的東西,則很可能取決
於普遍語法的規律。
Mühusler(1986)則認為普遍語法規律,高層語影響和低層語影響這三種因素
都在混合語形成過程中起作用,而且三者之間的任何一種組合在任何一個階段上都可能
起作用。
即使是從社會環境影響的角度來觀察混合語形成過程的學者(如Bruyn和Veenstra1
993),也不否認普遍語法規律的作用以及高層語和低層語的影響。綜合理論看來將
會成為混合語研究的主流。
4.結束語
混合語研究從五十年代起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一方面反映了語言學的成長壯大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混合語研究所能起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混合語的
形成與發展提供了一個語言進化的實際模式,對混合語的研究很可能會觸發對語言本質
認識的飛躍。我國語言學界應該積極參與這一研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