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範妮·克羅斯比

鎖定
範妮·克羅斯比,又譯芬尼·克羅斯貝(Frances Jane Crosby,又名Fanny Crosby,1820年3月24日1915年2月12日)是一位知名的基督教讚美詩歌詞作者。美國人。她是歷史上最多產的讚美詩作者之一,從幼年起共寫了超過8,000首讚美詩,儘管她是一位盲人 [1]  在她活着的時候,範妮·克羅斯比是美國最知名的婦女之一。直到今天,絕大多數的美國讚美詩集都收入她的作品。
中文名
範妮·克羅斯比
外文名
Frances Jane Crosby
出生日期
1820年3月24日
逝世日期
1915年2月12日
作    品
一個盲人女孩的詩歌

範妮·克羅斯比早年

範妮·克羅斯比出生在美國紐約州普蘭縣的東南小鎮一個貧窮的家庭,父母是約翰和默西。在6周時,她因感冒引起眼睛發炎,家庭負擔不起進醫院的費用,一個上門的庸醫推薦用熱的膏藥治療,而這弄壞了範妮的眼睛。但範妮在她的自傳中説:‘那位大夫知道後便逃之夭夭,....但我活到現在,從來就沒有一刻恨過那位大夫,因我一直知道,慈愛的神,曾藉他無限的慈愛與奇妙的旨意,....使我還能有機會事奉他’
他的父親在她一歲時就去世了,因此她是由母親和祖母撫養長大。她們用基督教原則教育克羅斯比,例如,要求她記住大段的聖經。克羅斯比成為紐約市聖約翰衞理公會教堂的活躍成員。
15歲時,克羅斯比被紐約盲人學校(今紐約特殊教育學校)錄取。她在那裏共7年時間,在這期間她學習鋼琴、吉他和歌唱。在1843年,她加入了華盛頓的遊説者行列,爭取對盲人教育的支持。從1847年到1858年,克羅斯比在紐約的學校裏教英文和歷史。1858年,她嫁給一個盲人音樂教師亞歷山大(Alexander Van Alstyne)。由於丈夫的堅持,她繼續使用她的婚前姓氏。他們有一個女兒弗蘭西斯,在幼年就夭折了。亞歷山大也在1902年7月19日去世。

範妮·克羅斯比早期寫作生涯

克羅斯比8歲時大家就發現她寫詩。她第一部出版作品是一個盲人女孩的詩歌(1844年),接着又出版了蒙特雷的詩歌 (1853年)和哥倫比亞的花環(1858年)。

範妮·克羅斯比失明

克羅斯比從不抱怨她的殘疾。在9歲時她對自己的狀況寫下了這些詩句:
哦,我的靈魂何等歡喜,
儘管我無法看見;
我已定規在這塵世
我要發奮自強不息。
我歡喜發出許多讚美,
其他人卻無法如此;
我不會,我也不願,
因失明而哭泣嘆息。

範妮·克羅斯比寫作生涯

1863年,克羅斯比創作了她的第一首讚美詩“這是馬其頓的呼聲”。後來,她為包括菲利普·菲利普斯、杜安博士(W. H. Doane)、桑基(Ira D. Sankey)等許多作曲家譜寫歌詞。在她去世之前,至少寫過8,000首讚美詩。 [2] 

範妮·克羅斯比聲望

克羅斯比當時非常出名,經常受到美國總統的接見。在1885年,她在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總統的葬禮上演唱讚美詩“安穩在耶穌手臂(Safe in the Arms of Jesus)”。
當她去世時,她的墓碑上寫着“範妮阿姨”和“有福的確據,基督屬我。預嘗神榮耀,何等快活!” 。以利莎用這首詩紀念範妮:
這裏的鄉村充滿詩歌與陽光,
我們的百靈展開她的翅膀,
她在黑暗中歌唱已經太久
現今去往美麗的光中歌唱。
克羅斯比安葬在康涅狄格州的布里奇波特。1975年進入福音音樂名人廳。
參考資料